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印度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政府于2002年批准转基因棉花商业化种植。截至2014年,单价或双价的转基因棉在印度大约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Bollgard和BollgardⅡ两种转基因棉花的推广对整个印度的棉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给农场、农民乃至国家都带来了利益。虽然印度转基因棉花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其他转基因作物在印度并没有实现商业化种植。本文就当前印度一些新的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并且大量处于贫困状态。因此,印度政府非常重视生物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作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运用对印度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使印度成为世界棉花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印度在转基因作物推广种植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国内各界对此也存在分歧。基于此,印度对转基因生物的监管参考欧美两大监管体系,并寻找适合本国利益的最佳选择。研究印度转基因生物的发展现状及其监管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始于1996年,2002年开始进行商业种植。为了推动中国种业的发展,现通过研究印度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总结出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的优点,并提出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截止到2010年,印度农业部门审定可以商业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总计350个,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1 000万hm2,种植率达95%。转基因抗虫棉比非转基因抗虫棉增产86%,杀虫剂使用量减少56%,净收益提高2.5倍。印度棉花产量和出口量位于世界第二位(中国、印度和美国),原棉出口值为22亿美元。然而,转基因抗虫棉不是对所有的害虫都具有作用,同时,其花粉携带的转基因漂移以及残枝对其它生物产生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维杰·普拉村来说,全球性金融危机似乎很遥远。根据德哈那·辛格,一名积极分子与农场主联合会MKSS成员的说法,经济低迷只是这里的人们从报纸上读到的谈资而已。很多移民工人从邻国返回到这里,因为他们在那儿找不到工作,既不能在孟买扭钢筋,  相似文献   

5.
印度Mahyco种子公司研发转基因小麦和蔬菜种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印度Mahyco种子公司研发的两种转基因小麦已经得到政府的登记,首例国产转基因小麦将很快上市供应。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07,(8):13
<正>这里先介绍一个令印度头疼的问题众所周知,印度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印度培育了适合当地的稻种,这些稻种经受了自然的选择和淘汰,然而,因为贪图短期的见效,印度用上了进口的种子,从此陷入了不绝的烦恼。一位印度活动家说:印度为什么穷?我们原本不穷,就是因为西方的掠夺,我们才变得穷了。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棉花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印度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日趋谨慎和科学,架构了基础性法规、技术指南、保障立法为法律监管框架,形成了三层管理体系密切配合的监管体制。完善的审批系统、专门的咨询部门、高效的监督机构都是印度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体现,对我国相关部门的职能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直到30年前.印度的农产品还没有盈余。那时印度饥荒严重、物资不足.经常需要国外援助和进口。技术进步改变了这种状况:高质量的种子、化肥和农药极大地提高了产量。这个阶段被称为印度农业史上的“绿色革命”(虽然也造成了污染)。印度农业经济学家考德里说.印度现在正面临一场“基因革命”.并因此再次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9.
从发展中国家视角出发,针对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的转基因标签政策制定及对农业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现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标签政策的相关规定与执行情况,最终提出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趋势下应重新审视我国现行的强制标签政策,从标签成本和标签管理的可操作性2个层面出发,改为考虑采取较为宽松的自愿标签政策.  相似文献   

10.
全球主要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政策比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调研分析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和肯尼亚等7个代表性国家及欧盟的基础上,对管理理念、法规体系和管理机构、上市前安全评价和上市后的监管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对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借鉴,如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为法规实施提供可靠保障;加强公众交流和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