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等级干旱的遥感监测指标和方法.用建立的指标对2001年夏秋干旱进行监测,遥感方法对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较为一致,卫星遥感对干旱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气象卫星遥感在农业干旱监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建立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等级干旱的遥感监测指标和方法。用建立的指标对2001年夏秋干旱进行监测,遥感方法对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较为一致,卫星遥感对干旱有较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2019年安徽省秋冬季大旱造成部分地区农村居民饮水困难的现状,该文分析了安徽省农村饮水在遭遇典型干旱时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情况,针对缺水局面进行了水资源二次供需平衡,并开展了水资源配置方案及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宁夏中部干旱带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尽快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的饮水安全问题,宁夏完成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通过参加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现状评估,调查中部干旱带农村供水基本情况,了解到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分布区域,提出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工程规划的主要思路,阐述了从组织领导、水源水质管理、资金筹措、项目管理和建后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保障措施.通过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善中部干旱带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进一步提高中部干旱带农村饮用水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干旱划分等级,分析了1980—2015年安徽省降水量和气象干旱发生频率、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降水的年际动态和空间差异均较大,秋季降水的变异系数最大,沿淮地区是降水变异系数最大的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异随着年代际的增长而增加;在研究时段内安徽省降水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显著,江淮中部降水量下降最多;安徽省气象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是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干旱频率分别达到0.36和0.31,春、夏季分别为0.26和0.25,而干旱强度在秋季和冬季分别达到了0.90和0.75;全省平均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是在1980—1989年最低,1990—1999年是干旱频率和强度最大的10年;36年平均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是从南至北逐渐增大,淮北地区是干旱频率最高的区域,而干旱强度在沿淮区域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内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策略制定、种植结构的优化与种植模式的调整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基于SPI从干旱频率、站次比和干旱强度3个方面分析了1961—2019年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安徽省各地区干旱频率总体呈南高北低分布,轻旱、中旱、重旱平均频率分别为31.7%、15.7%和6.1%;1961年以来安徽省轻旱以上平均站次比高达31.7%,有15年发生全域性干旱,1978年是干旱发生面积最广的年份,共发生18次全域性春旱、14次全域性夏旱、17次全域性秋旱和16次全域性冬旱;1961年以来安徽省干旱总体以轻旱到中旱为主,且呈微弱下降趋势,最强年份1978年为特旱级别,各季节干旱强度表现为夏旱>秋旱、春旱>冬旱,2011年的春旱、1978年的夏旱、2019年的秋旱和1968年的冬旱是1961年以来各季节性干旱最强年份。SPI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江西省干旱大面积发生和丘陵地形与植被覆盖的特点,以极轨气象卫星资料为信息源,对干旱遥感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江西省干旱发生特点、天气条件和遥感信息源等分析,并对多种干旱遥感方法比较,认为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最适合本区域的干旱遥感监测应用.通过对2003年江西省特大干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发生期,植被供水指数主要分布在6~15,这个指数范围主要是针对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发生的干旱,对于裸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下垫面,不适用.  相似文献   

8.
高振陆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27-14128
从农村供水工程的特征出发,分析当前农村供水工程投资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利于农村供水工程发展的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参与泛长三角的分工合作,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体育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对安徽省农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安徽省农村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数据的海南岛干呈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ASA提供的MODIS陆地产品NDVI和LST,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对海南岛2010年1~4月的地表干旱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同期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植被覆盖度较高的热带岛屿海南岛,利用植被供水指数进行干旱的动态监测是可行的,MODIS数据可很好地满足大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2010年1~4月间VSWI遥感监测分析显示海南岛地表干旱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西南沿海比中东部严重,在此期间干旱有持续加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宁夏中部干旱带玉米需水规律与节水补灌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宁夏中部干旱带补灌区限额供水的特点,集成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参考1989-2003年和2010-2011年宁夏同心县玉米种植观测记录,分析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提出了科学的节水补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省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的实地调研、分析,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工作呈现出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供水工程逐步迈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将成为必然。本文阐述了陇西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分析了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信息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2种干旱遥感定量监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收集2种在安徽省气象部门业务上使用较多的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干旱Z指数与安徽省的实际地表状况,分析2种干旱监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固原东部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是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典型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已建水源工程取水,经输水、配水和入户环节到达终端用户.工程提水扬程高,输送距离远,出水口供水成本相应也高,而项目区经济相对不发达,用户水价承受能力较低.因此,在设计出水口水价时应充分考虑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使设计的出水口用水户水价不高于其可承受水价.否则,当地用水户可能不用或少用工程调水,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研,摸清了江西省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的基本情况,梳理了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制定模式,分析了农村供水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农村供水水价形成机制、多渠道落实工程维养资金、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宣传教育,转变群众传统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村供水水价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FY-3A/VIRR数据的重庆市干旱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Y-3A/VIRR数据,基于植被供水指数法(VSWI),监测重庆市2011年盛夏干旱演变过程.利用全市 150个土壤水分观测站点的数据和同期遥感反演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性相关;监测显示8月中下旬重 庆市出现比较严重的干旱,特别是中部和西南部重旱一直持续.结果表明,FY-3A/VIRR 遥感反演数据能够客观 反映重庆地区的干旱演变过程,可应用于干旱监测业务.  相似文献   

17.
更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农村水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农村供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全面关注农村供水工程发展实际情况,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保障群众的生活品质。本文阐述了农村供水工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安徽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城乡经济发展的快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在分析安徽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实际,阐述了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长江以北干旱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秀邦  严平  马晓群  张弦  伍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78-10579
从与土壤相对湿度相关的气象因子出发,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1990~2001年干旱时段土壤相对湿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安徽省长江以北3个气候区的干旱预警模型。对典型干旱时段的应用表明,各模型可以运用到实际的干旱预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