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旨在让农业部门等提前预知小麦产量,从而准确判断粮食生产形式,制订相关政策。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各一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冬小麦线性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13、2014年估产模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星载SAR的同极化HH和交叉极化HV方式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8.37%和74.01%,对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3.10%和69.10%。特别是针对倒伏区域冬小麦估产模型精度差异进行理论详细分析,指出冬小麦大面积倒伏区域,基于交叉极化(HV)估产模型精度高于同极化(HH)估产模型精度。最后指出将来可选择四极化SAR影像,针对不同的生长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极化方式进行估产。模型结果分析结论为将来冬小麦估产模型参数纠正及推广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遥感信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贵州省喀斯特山区17个闭合流域的降水强度和径流强度、土壤颗粒粒径与土层厚度、坡面坡度、地面植被的覆盖度等自然因素作为参数,借助于SPSS软件,运用多元统计学的方法,建立了水土流失的动力遥感信息模型,对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和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安徽省78个气象站1971-2000年冬小麦生长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选取影响冬小麦品种分布和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建立区划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GIS空间内插技术对指标要素栅格化,并通过温度和水分两级指标,形成千米网格的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生态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用安徽省耕地数据掩膜(mask)得到相应耕地意义的区划分布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可将安徽省冬小麦品种的生态气候适宜性划分为5大区11个亚区,分区结果能反映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生态气候适宜性的分布特点以及各区域温度适宜性和水分适宜性的差异。因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安徽省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自北向南冬性程度降低。冬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水分失衡,北部水分不足,南部过多,制约了稳产高产。根据区划结果,应增强北部冬小麦主产区的抗旱能力,适当扩大沿淮和江淮丘陵北部地区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尽量压缩南部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以全面提高安徽省冬小麦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RS与GIS技术的安徽省林火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时效性强、处置救助困难的自然灾害之一。安徽省森林资源丰富,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的火灾经常发生。该文基于RS和GIS技术对安徽省林火监测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相应的安徽省林火监测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确定火点及其周边环境信息,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判定火点中心点所在的土地利用类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快速定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讯设施实时发布林火信息给相关部门,从而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可行的成本,实现安徽省林火的监测。集成的监测系统对安徽省2008和2009年监测到的火点信息建立数据库,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判定火点中心点所在的土地利用类型,结合时间分析着火的原因。研究成果已为安徽省林火监测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与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沿淮淮北是安徽省主要的冬小麦种植区,为了对该区域冬小麦长势进行实时、动态地监测,通过采用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利用2005-2010年EOS/MODIS数据,在HANTS算法重构无云NDVI时间序列图像以及安徽省冬小麦种植区提取等数据处理基础上,研究基于NDVI变化向量、曲边梯形面积的长势综合监测模型,对研究区的年际与年内长势变化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ANTS处理平滑后的MODIS的10天合成植被指数的年时序曲线有效消除了云和数据缺失的影响,重构后的生长曲线可以更清楚地反应作物生长变化趋势和规律,有利于监测模型的建立;冬小麦种植区提取,大大提高了卫星监测精度,构建的综合监测模型适合单一生长季苗情长势遥感监测,该模型在2011年冬小麦长势评估中取得了良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的合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对历史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准确评估。笔者以合肥市近30年4期的高分辨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合肥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演变,探讨了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70年代到80年代末,合肥市土地利用相对变化较为平缓;而90年代到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显著,以耕地为主的土地资源严重减少,城镇、工交用地显著增加;城市工业现代化进步的同时,人增地减的现象日趋严重。合肥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向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转变,其土地格局演变主要受人口、经济、政策、交通等诸多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2种干旱遥感定量监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收集2种在安徽省气象部门业务上使用较多的干旱遥感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干旱Z指数与安徽省的实际地表状况,分析2种干旱监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形态学和分形理论对农产品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先通过形态学的开运算和闭运算滤除图像的正脉冲和负脉冲噪声,滤除噪声的高频部分效果明显,再计算经过形态学滤波后图像的分形维数,通过分形维数估算出修正参数修正图像,不仅能兼并噪声的低频部分,还能去除由于形态学结构元素方向的限制所产生的毛刺,起到平滑图像的作用.试验仿真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的小波去噪、中值滤波、均值滤波相比较,不仅有较高的信噪比,还能保留图像的细节,提高主观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大别山区东段雨季降水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降水量是重要的环境变量,区域降水量的研究对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与利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依据大别山区东段及附近14个气象台站和8个气候考察站34a雨季降水和风向等气象资料,以及各站点的经纬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地理信息,并引进"主风向效应指数",建立大别山区东段雨季降水分布模拟模型。利用GIS技术进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模拟大别山区东段降水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1)针对不同区域特点,适当增加有效的地形和气象因子参与插值,可以提高山区降水模拟精度,大别山区东段雨季的逐月、夏季和雨季降水空间分布模拟相对误差均小于10%;(2)大别山区东段南北坡雨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边界层山地的扰动作用对降水量分布影响明显,雨量的南北坡的季节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