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崇茭1号原名杭州冬茭,是2005年以当地主栽品种梭子茭中发现的较耐寒变异株系为原始材料,经辐照处理和系统选育而成的茭白新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崇茭1号夏茭采收期比梭子茭时间略长;秋茭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温能力,采收结束期较梭子茭平均迟32 d;夏茭产量约46725 t·hm-2,秋茭产量约24315 t·hm-2,分别比对照梭子茭增产149%和450%。  相似文献   

2.
双季茭是我地已形成产业化的蔬菜作物.但近几年由于暖冬气候频繁,棚栽夏茭的"怪茭"现象突出.因夏季孕茭株叶龄小的只有4叶1心,比正常孕茭提早近3个叶龄,叶片同化面积少,其形成的茭又细又短,商品性差,成为"怪茭",严重影响茭白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3.
夏茭后茬种慈姑,是近年来茭田种植制度上的一项重要改革。与夏茭后茬种水稻相比,具有省工、省时、省本、稳产等优点,对于城市郊区来说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城郊菜地多生产蔬菜供应市场。因此,此项措施在无锡市郊茭白种植区推广很快,到1984年止,无锡郊区夏茭后茬慈姑已由1976年试种时的400亩扩大到近2000亩,种植面积增加了4倍。但自1976年以来,无锡市郊夏茭后茬慈姑平均单产总是在10担上下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茭农缺乏慈姑栽培经验和管理粗放等。针对这一问题,我所于1982~1984年连续三年进行了夏茭后茬慈姑高产栽培试验,品种为浙江海盐慈姑和我省宝应慈姑,小区产量折成亩产均在20担左右。  相似文献   

4.
四月茭是苏州地区的名特优蔬菜之一,又是解决旱生蔬菜淡季的主要品种。四月茭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在1.4%以上,脂肪达0.3%,糖类3.5%,粗纤维1.1%左右,还富含维生素及无机盐,其味鲜美,且耐贮存,很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根据苏州市多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要取得每亩3000公斤的产量,必须走“以种好秋茭为前提,种好四月茭为重点”的高产栽培路子。  相似文献   

5.
余茭4号是从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株型高大紧凑,分蘖力强,孕茭性好,茭型大,品质优,商品性好,抗病虫性强,产量高,秋茭晚熟,2012年1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余茭4号秋茭单个壳茭重136.7 g,净茭重90.8 g,667 m2产量1 324.8 kg;夏茭单个壳茭重118.1 g,净茭重70.4 g,667 m2产量2 704.3 kg。总结了余茭4号栽培要点及繁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研究敌磺钠对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第2茬茭白的结茭影响,以及施用过敌磺钠的薹管用于种苗的结茭表现。结果表明:在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第2茬茭白上施用2次浓度为15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能促进茭白提早结茭,缩短采茭期,提高产量;以施用过敌磺钠的薹管作为种苗,采用单季茭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管理,采茭期推迟,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市茭白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003年栽培面积达0.33万hm^2。茭白种植在我市虽已有较长历史,但一直都采用接近野生、半野生的粗放管理,对茭白合理施肥技术研究较少。近年来种植户为追求高利润,在施肥中一般以氮肥、磷肥为主,很少或不施钾肥,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茭白的产量和品质。为探索钾肥在茭白生产中对茭白产量、品质及增加经济效益的效应,在河姆渡罗江村茭白基地进行“浙茭二号”秋茭施钾肥效应试验,  相似文献   

8.
茭白在培育和种植过程中,若茭白黑粉菌侵入效果不佳、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候干旱、缺肥或肥料过多、分蘖过多等,都会引起茭白出现雄茭和灰茭;杀菌剂使用不当以及不良射线的辐射也是茭白发生雄茭和灰茭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选用优良茭白品种,注重种株的更新和优化,坚持年年选种、择优选种;优化茭白田间生长环境,谨慎使用杀菌剂,从根本上降低雄茭和灰茭的发生概率,以有效提升茭白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定植期对龙茭2号秋茭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以7月12日、7月6日定植的效果最好,其成活率和有效分蘖数、植株主要经济性状优势明显,确定龙茭2号适宜的定植期为7月5—15日。  相似文献   

10.
赵洪  过鸿英  张尚法  陈淑玲 《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617-1617,1623
浙茭6号是嵊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浙茭2号变异株中选育的双季茭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夏茭比对照浙茭2号早熟,秋茭比对照迟熟,品质好,产量高.其栽培要点为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和综合防治病虫.  相似文献   

11.
雄茭和正常茭部分性状比较研究江解增,曹碚生,丁广建,司洪庆(江苏农学院园艺系,扬州225009)茭白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即使经过严格选种,栽培群体中仍会分离出5%~10%的雄莽及少量灰茭,若选种不严格,则群体中雄茭、灰茭比例还要增大,...  相似文献   

12.
对茭白龙茭2号进行秋季栽培密度试验,根据龙茭2号品种特性,适当稀植能明显提高龙茭2号的产量,比较适宜的栽培密度为行株距100~110 cm×60 cm,在此密度下,其有效分蘖范围较广,茭肉粗和净茭重较高,过稀过密均不利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试验比较了江苏3个主要茭白品种雄茭与正常茭生理生化及解剖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雄茭植株叶片还原糖含量高于正常茭;叶片叶绿素含量孕茭前高于正常茭,孕茭后则较低。②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表现为6月中旬前高于正常茭,以后则较低;钾元素含量生长期间雄茭高于正常茭,孕茭初期显著低于正常茭,膨大期又高于正常茭;③雄茭茎尖生长点细胞液泡化程度高于正常茭,微体比正常茭多,并有淀粉粒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茭白的正常茭及其雄茭的主要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比较了江苏3个主要茭白品种雄茭与正常生理生化及解剖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1.雄茭植株叶片还原糖含量高于正常茭,叶片叶绿素含量孕茭前高于正常茭,孕茭后则较低。2.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表现为6月中旬前高于正常茭,以后则较代;钾元素含量生长期间雄茭高于正常茭,孕茭初期显著低于正常茭,膨大期又高于正常茭;3.雄茭茎尖生长点细胞液化程度高于正常茭,微体比正常茭多,并有淀粉粒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2010—2011年余茭4号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余茭4号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浙茭2号,夏茭增产10.110 t/hm2,秋茭增产6.135 t/hm2,2季合计增产16.245 t/hm2,增产幅度达31.22%。而且秋茭采摘期比对照品种推迟21 d,上市期为茭白空档,货畅售价高,2季合计增收43 290元/hm2,增幅达42.39%,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余茭3号是从八月茭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系,其特征特性表现为分蘖力强,高峰苗比八月茭增加59%,但肉茭重比八月茭低38%;耐高温孕茭,产茭时间在8月30日至9月16日,比八月茭提早17 d;667 m2壳茭产量885 kg,与八月茭及其他供试品种无显著差异;Vc含量高,比八月茭增410%,且肉白、质嫩、味鲜糯,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7.
茭自在宁波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茭自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因此茭自在宁波市乃至江浙地区栽培面积较广、市场需求较大,同时种植茭白也已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大力推广双季茭棚栽模式,目前全区棚栽茭白面积已达到100hm^2,且连年来新发展面积不断扩大。双季茭棚栽模式通过技术管理手段,将春夏季节茭白的上市时间提早2个月左右,使一般的夏茭演变为春茭上市,从而填补产品的市场空档,并在二季茭白生产中注重春茭的产出,进而大幅度增加产品价值,增加农户收入。同时使茭白上市季节错开了茭自主要害虫——螟虫的发生为害高峰期,配套安全生产技术,使春茭产品的安全性明显提高,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结合种植户多年的实际经验,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余茭4号,是从‘浙茭2号’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其特征表现:1)株型高大,分蘖能力和‘浙茭2号’接近;2)秋茭单个壳茭重达163.8 g,肉茭重113.0 g,长24.0 cm,粗4.0 cm,产量1 194.7 kg·667m-2,较‘浙茭2号’增产42.14%,产茭时间为11月4日至12月9日,较‘浙茭2号’推迟22 d;3)夏茭单个壳茭重120.3 g,肉茭重73.7 g,长16.5 cm,粗3.5 cm,产量3 093.0 kg· 667m-2,较‘浙茭2号’增产20.40%,产茭时间与‘浙茭2号’相近;4)肉质茎个体大,商品性好,营养水平高.  相似文献   

19.
双季茭白龙茭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龙茭2号是桐乡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植株生长旺盛,分蘖率强,抗病虫性好,耐低温性强,茭肉表皮光滑,肉质细嫩,丰产性好,商品性极佳。秋茭的孕茭及初茭期比梭子茭延后1个月左右,产量提高30%以上。2008年12月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浙认品2008-034,浙认蔬2008024),适宜在浙江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茭瓜又称茭白、茭笋,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其肉质茎含糖4%、蛋白质1.5%以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而倍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