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名句。传统认为,“臭”字是腐败难闻的意思,上下两句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当时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学人另辟新解,因“臭”字本是多音多义字,根据诗歌的写实性,认为此处读音是xiù,指气味,在此诗句中特指香味。学术界从语言学层面已有深入辨析,否定了新解,其说可从。杜甫经历了极度贫困的生活,建立了独特的社会观察视角,形成了自觉的民本情怀,关怀民生疾苦,关心贫富分化,其诗歌叙事很重要的特点是推己及人,融个体经历与社会观察、感受于一体。从文学表达的自身规律角度看,艺术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真实,杜甫其实是通过艺术典型化,综合表现了自己既往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取得艺术真实的效果。因此,将“朱门酒肉臭”之“臭”字理解为腐败难闻的意思,更符合他的思想与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是千汇万状之美,其中最主要形态是沉郁顿挫之美。碧海鲲鲸的境界、气象是杜甫所神驰、向往并在审美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大境界、大气象。与之同时,他的审美触须灵敏而细微、色彩感觉丰富而多样。他既遵循着审美的原则,又善于打破审美的常规,实现了对于前代的超越;其诗美对于后代的影响既深且大又远,所以,杜甫作为“诗圣”的“圣”者涵义,不仅指政治学史、社会学史,还应包括文学史、美学史。  相似文献   

3.
李贺是中国诗坛上极为独特的一位诗人,他以敏感、细腻的灵魂创作出一幅幅幽奇诡谲、怪象环生的画面,他的诗歌色彩浓郁、想象飘忽,读之触目惊心。本文试图从李贺诗歌入手,分析其形象的塑造与情感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竹资源占比是全球的1/4,竹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颇深,中国被誉为"竹的故乡",竹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竹独特的外在结构、形态、色彩以及内在的人文内涵、可持续发展意义,具有一定的美学与应用价值。本文探析了竹艺术符号与环境设计的关系,梳理了竹形式层面的显性符号和意蕴层面的隐性符号,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竹艺术符号在空间中的呈现方式,提出直接表达和间接隐喻2种方式来实现竹艺术符号与环境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现代女性诗歌从幼稚到成熟走过了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 ,本文从诗歌主题入手 ,从爱情、母性、生命角度发掘最贴近女性心灵的诗歌 ,阐述了女性诗歌的独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鉴赏及创作诗歌中要注意把握优秀诗歌的特质。优秀诗歌饱含典型、深刻的情感,具有深刻、丰富的意蕴,生动、鲜活的意象,新颖、独特的想象,精心锤炼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7.
"新农民诗派"诗人是白银时代诗歌流派美学和思想追求中独特的一只。朴素的自然风光,古老的宗法制生活习俗都是他们歌咏的对象。奥列申作为新农诗派的代表人物,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与歌颂一只伴随他的创作生涯始终。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诗歌看似恬淡,但在恬淡的背后仍有不能闲适之苦,只有通过细细品读才能走进王维的心灵世界;王维的诗歌用字妥贴传神,色彩映衬富于美感,意境动静结合,构筑了独特美丽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一种可以触动多种感官的表达。色彩不仅包含丰富的视觉美学信息,还包含多种功能性并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色彩应用于生活的多个方面,在建筑,交通,景观等等作品中,并且为人的生活提供不同的作用与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形成的建筑所依附的色彩发挥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禅宗兴起之后,禅学与诗学相互渗透而走向一体化,诗歌由于禅宗而多了一些哲理的情趣和禅悟的启迪,禅宗由于诗歌也多了一些情感的韵味和审美的情怀。月意象在诗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新的禅境与诗境。禅宗可以借月喻指禅宗的佛性、佛身和圆通之境,月意象在禅诗中可以借助佛理玄机的诗意表达增强诗的审美意蕴,禅宗思想的美学精神深化了咏月诗的情感内涵。月意象在诗境与禅境的相互交融中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审美观照,为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新的神韵。  相似文献   

11.
牌坊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建筑符号,文化内涵丰富。徽州文化源远流长,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意蕴美和传统形式美。徽州牌坊凝聚着徽州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与装饰艺术,用独特的建筑艺术传递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反应了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呈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其徽州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方式,同时也表现了特有的建筑艺术价值。从意蕴与形式的角度对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分析,赋予了徽州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凸显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典园林之美深深地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土壤之中, 它同时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 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 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文化内涵丰富, 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在其发展过程中, 吸收和融合了大量其他学派思想, 在兼容的同时, 徽州文化依然保持了它鲜明的独立性, 显现了整体的区域表征。这对徽州园林特色的形成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薛能口头上对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作出尖刻的评论, 但在实际诗歌创作中却自觉地向这些“前辈名家”学习。其诗歌渊源复杂, 在诗歌思想、风格上受李白、杜甫、陶渊明影响最大; 在诗歌创作题材上受白居易、刘禹锡影响最深; 在诗歌创作态度、艺术技巧上颇受贾岛等影响较深。最终形成豪健和英逸并存的诗歌风格, 但未能超越这些“前辈名家”。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传统意象批评的代表作,以诗性方式进行言说,其典雅流畅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形象以及宏远深阔和想象构成了独特的自然空间、想象空间和人物空间形态,并且通过散点透视、以小见大和虚实相交的方式表现其空间意识,形成了具有天人合一、真实自然和超以象外的美学特征,完美地将诗歌理论与文学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璀璨的明珠,《蒹葭》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朽的名篇,也是《诗经》中被称为"最的风人深至"的佳作,以《蒹葭》为例从意境之美、距离之美、朦胧之美、悲情之美、哲理之美五个方面解析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色彩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敏感。在其小说中她用不同的色彩构筑出一幅独特的审美世界,以色写意,意蕴色中,运用绚丽缤纷的色彩描写,在色彩和意象的对比统一中渲染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画卷。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精妙的色彩运用,凸显作家特有的审美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艺。  相似文献   

17.
杜甫秦州诗产生新变,诗歌内容由关注国家民生转向诉说个人身世遭遇,景物描写亦由高大壮美之物转向了日常的细小景物,艺术方法则由慷慨激昂转而悲婉细腻,气韵表现则开始呈现出萧瑟冷落之气,折拗怪特的特色也初露端倪,沉郁顿挫的特色表现得更为明显和成熟。本文在阐述诗歌新变过程中,还分析了产生这种新变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杜甫;秦州;诗风;新变  相似文献   

18.
章婷婷  谢萍 《吉林农业》2015,(7):115-116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而云南农业大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绝佳的气候,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强大的校园民族广场舞区位比较优势,并且对在校大学生、社会乃至国际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仅对在校大学生的德智体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节约了大学的经济支出;它具备一定的美学意蕴,社会效应积极向上,并且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人生无贤愚,飘摇若埃尘。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唐·杜甫《寄薛三郎中》)古代疫病多发,很多诗人都曾饱受疫病之苦,他们以此为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中,关怀生命、忧心民生是永恒的主题,豁达乐观是诗人不变的人生态度。面对疫情,诗人们书写自身经历,观照世间百态,用诗中之情,话诗外之"疫"。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歌三千年历史上 ,获得“诗圣”称号的唯有杜甫一人。这不仅说明其诗歌艺术达到最高境界 ,而且肯定了他人格的完美、道德的崇高 ,包含着杜甫从诗品到人品都是最完美的这样一层含义 ,因为文艺作品首先是作者人格的一面镜子。诚如清学者王国维于《文学小言》中所说 :“无高尚伟大之人格 ,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 ,殆未之有也。”那么 ,什么是人格呢 ?据《辞海》解释 ,“人格”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心理学上指个人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 ,即个性 ;伦理学上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法律上则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本文所论仅限于前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