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旅游业历经数十年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以滨海、湖泊、水库、温泉等为代表水体旅游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水库带给人类的好处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保护等各种效益。笔者建立了水库旅游和谐度评价指标体,该体系包括状态层、和谐层、趋势层3个评价综合层,其中又包含旅游资源概况、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者满意度等多个评价项目层。采用因子分析与投影寻踪的模糊评价法,以西安市汉城湖水库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对汉城湖水库旅游和谐度进行评价,得出水库目前处于旅游和谐发展中期,针对不和谐影响因子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水库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贡嘎山地区为例,通过对旅游者上传至互联网的影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在旅游者眼中的偏好排序,并从美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探讨旅游者偏好产生的原因,分析其对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了运用影像分析方法改进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形象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决策行为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同时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位、推广和改进必须要依靠科学精准的目的地形象测量。从中国知网中提取了1989—2015年发表的56篇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在对目的地形象测量内容回顾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所采用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的地形象测量三个维度之间彼此联系,将多个维度的测量内容统一,有利于目的地形象维度的结构优化;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测量方法相结合是未来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今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理论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的形象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游玩的过程体验以及游客对于景区的基本印象。本文就从旅游景区的形象出发,研究旅游景区对于游客满意与忠诚的影响,并从增强对景区代表物的宣传、做好旅游景区的安全工作、加强旅游景区的服务、加强旅游景区的交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满意与忠诚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廖洪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32-13034
在分析了旅游主题形象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强调旅游主题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注意力的核心因素,而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稀缺的经济资源。根据对黔灵山公园旅游主题形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其存在主导形象错位,优势不突出;支撑形象乏力,旅游功能项目布局不合理;辅助形象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突出了黔灵山公园旅游主题形象重塑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黔灵山公园旅游主题形象重塑的原则,并从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者的感知和认识程度、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状况、旅游市场定位和可进入性方面分析了旅游主题形象的影响因素,进而针对主导形象、支撑形象、辅助形象的重塑,总结了黔灵山公园旅游主题形象重塑设计的策略,指出在景区旅游主题形象重塑之后,还应进行精心策划,加强宣传,以使新形象迅速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研究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江西省井冈山为例,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和旅行方式等人口学特征出发,对红色乡村旅游景区旅游者的客观、建构、存在和后现代真实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提升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及红色乡村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贵州森林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旅游资源是指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其他自然景观为依托,人文景观为陪衬的一定森林旅游环境中,具有游览价值与旅游功能,并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与社会有形与无形的一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1].为了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贵州省森林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有必要对现有森林旅游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和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决策.其中,森林旅游资源评价是现阶段亟待进行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石象湖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景区建设、整体规划以及目前旅游形象影响等因素的分析,对石象湖旅游形象进行规划定位,并提出石象湖旅游形象推广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引进国内外旅游真实性理论前提下,对国内七大类著名代表性景区进行调查分析,意在探索我国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七类不同类型景区旅游者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最高,依次为存在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文化和自然型景区相对度假型景区更多的旅游者认可旅游客观真实性,梅里雪山自然人文复合型和河南博物院历史文化型景区持建构真实性观点的旅游者相对较多,丽江古城文化型景区和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持后现代真实观较多,度假旅游景区、自然旅游景区和历史、古城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更多地持存在主义观点,而版纳民族文化型和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则正好相反。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表现为知识功能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自尊动机和最小化惩罚逐步递减趋势;客观真实性旅游者更注重知识功能动机,对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则反应平淡;建构真实性旅游者表现出对知识功能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及对自我实现动机较为重视,而不太看重自尊动机与最小化惩罚动机;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对知识功能动机、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相当看重,而漠视旅游的奖励最大化动机;存在真实性旅游者对知识功能动机和奖励最大化动机更感兴趣,而不太看重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另外,旅游真实性与旅游动机的相关性在七大类不同类型景区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国内有关旅游真实性实证定量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上对现实的旅游市场研究和基于旅游者的规划活动极具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湘西凤凰古城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Spss软件对凤凰古城旅游形象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古城旅游形象的认知,为未来旅游发展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76-8780
[目的]为用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开发地质公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标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单项定量评价,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有4级生态旅游资源1处,3级生态旅游资源11处,2级生态旅游资源7处,1级和未获等级的多处;将该地质公园划分为5个旅游区域—刘家台、曹家峪、白龙、神星、满城镇。综合评价结果值为满城镇〉曹家峪〉白龙〉刘家台〉神星。[结论]根据总体评价结果,结合政府部门、旅游景区经营者和社区代表的意见认为:满城镇由于拥有抱阳山和满城汉墓景区,资源品位及组合条件好,距县城和顺平很近,交通便利,可首先开发;曹家峪以北方独特的规模比较大的温带溶洞风光见长,位居第二;白龙第三;刘家台、神星位居其后。  相似文献   

13.
王满堂  韩笑  吴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04-11807
以枣庄市山亭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山亭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开发对策。结果表明:山亭区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为6.7,等级为良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加大景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承受力和景区人员素质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设计方法及个案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加强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设计,提高解说水平,是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旅游景区提高文化品位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旅游者获得更高的旅游价值和旅游体验.在对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国内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景区环境解说系统的"1311"设计方法,包括目标确定、环境调查、受众分析、主题定位、方案策划、评估调控等6个步骤.最后,以千岛湖森林氧吧环境解说系统的设计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参19  相似文献   

15.
盐城市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海滨旅游城市,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沿海湿地,以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海盐文化资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盐城市国内旅游者进行盐城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调查,从旅游者对盐城形象描绘词的获选率,了解国内旅游者对盐城城市形象感知的差异,在获得对形象感知差异认识的基础上,为盐城市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普洱市16个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包括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环境承载力、设施环境承载力和旅游者和居民心理环境承载力分别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普洱市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景区建设不够完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此提出一些开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玥  阚保刚 《农技服务》2014,(12):174-175
本文运用AHP分析法对扎尕那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战略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向农  延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0-7231,7234
以西安市上王村、白鹿塬及大峪口的乡村旅游者为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者在评价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时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在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时,农家特色、活动体验、自然环境、设备设施和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不同家庭收入组的旅游者在活动体验、自然环境和人员素质3个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旅游动机的旅游者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在其他4个评价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的结论能够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更好地进行市场和产品决策,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从审美心理角度解读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设施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城市休闲旅游地的重要途径与前提条件,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合理的旅游设施建设能亮化旅游景区,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示范区为例,通过分析农业旅游者的审美偏好及对设施的满意度,阐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和对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的实证调查分析,本研究意在探索我国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者的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并进一步挖掘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旅游者最多,然后为建构真实性,最少是存在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体现了国内宗教文化型旅游者对文化绝对客观性的认可和文化真实性认知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