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稻16号的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稻16号是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晚熟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其精确栽培策略: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实现穗(单位面积穗数)、粒(每穗总粒数)、重(千粒重)最佳组合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盛祝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32-32,41
于2011年在凤台县进行了高产、优质中粳稻新品种展示试验,以期推动凤台县粳稻生产迈向新台阶。结果表明,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高的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在凤台县可示范推广;宁粳4号、皖稻90的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较多、产量也较高,可继续示范种植;泗稻11号、盐稻10号、扬粳9538等品种667m2穗数较多、穗粒数适中、产量构成因素较协调,产量较高,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稻17号是沂南县水稻研究所以临稻11号为母本、中间材料(中粳315/临稻4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常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本文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其高产保优栽培策略,即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措施,来夺取高产优质,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粳稻临稻15号的特征特性与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临稻15号是山东省临沂市水稻研究所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晚熟常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运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总结出其超高产精确栽培策略: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实现穗粒重最佳组合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对1989~2000年江苏省常规中灿稻区域试验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穗重、株高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常规中灿稻育种已逐渐由多穗型向重穗型演变,故今后常规中灿稻育种要在优质的前提及合理改良株型的基础上,以提高穗重为核心,即保持现有穗数,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6.
一、品种选择根据江苏省泗洪地区生态条件及该区域稻/麦一年两熟双高产的总要求。选择适合机插的高产优质多抗大穗型或穗粒兼顾型迟熟中粳或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如淮稻5号、镇稻99、武运粳21号等。  相似文献   

7.
屠建明 《新农村》2010,(1):20-21
2.超高产途径 (1)发挥个体优势,适穗大穗夺高产“秀优5号”在采用稀植单本插的条件下其个体优势更能发挥,单株平均有效穗可达13.4穗,每穗总粒数可达240.1粒。从移栽和直播稻不同产量层次田块穗粒结构汇总分析,主要以适穗大穗获得高产。移栽稻倾向适穗大穗,直播稻倾向足穗大穗更高产。而大穗与个体生长量及株高,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2000—2005年的中籼稻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的42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对产量性状作了相关分析及主成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有效穗呈负相关。所以在中籼品种(组合)的高产育种中,应以选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为主攻目标,即要选育穗大粒多型品种,不必过于追求有效穗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产量与全生育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即生育期短的品种(组合)也可以实现高产。主成份分析也表明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是高产育种主攻的关键。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中籼稻品种(组合)高产育种策略建议,为中籼新品种(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的增产增效潜力,笔者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中浙优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一定的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产量表现及高产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穗数型、穗粒并重型、大穗型等3组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机插水稻取得高产的适宜类型粳稻品种以及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高产途径,同时设常规手栽稻对照.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大穗型粳稻品种最适宜应用于机插稻,其次为穗粒并重型品种,穗数型品种不宜应用于机插稻.大面积生产上,在选用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品种的基础上,拿足适宜穗数,主攻大穗增产效果最好.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不论是机插稻还是手栽稻,其高产途径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铁春三号小麦新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产量稳定性好、千料重稳定性亦好,回归系数都接近于1,离差方差(S^2d)接近于0。穗粒数稳定性较好,改善环境条件,有利于穗粒增多。要获得高产必须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保证基本苗数,增加穗粒数而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高产优质多抗中粳中熟水稻新品种临稻21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临稻10号为母本,镇稻8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本文介绍了临稻21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香粳圣稻257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稻2572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辐香938为母本、香粳940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香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优质高产栽培策略: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措施,实现穗(单位面积穗数)、粒(每穗总粒数)、重(千粒重)最佳组合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明确和发挥杂交水稻‘中浙优8号’的增产增效潜力。[方法]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8号’的产量结构,探讨了各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中浙优8号’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排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粒重、每穗总粒数。[结论]研究提出‘中浙优8号’高产高效栽培应在确保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5.
对2004~2008年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中23个两系早杂组合的29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有效穗次之。该作者认为长江中下游早中熟两系早杂,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应着重选择大穗型、高结实率的组合,同时兼顾早熟性,这样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镇稻18号(曾用名镇稻681)是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食味、高产、抗病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有效穗300万~31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5~14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 g左右,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本文介绍了镇稻18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试验试种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矮秆高粱杂交种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改良恢复系与不育作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15个中矮秆类型杂交种。对杂交种单株产量、千粒重、穗粒数、株高、穗长、叶面积、开花期、成熟期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性状杂种优势的厌上在组合间的分布各不相同。可将组合的分布分为两大类,即中亲值类型和超高亲类型。(2)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成熟期,穗长,千粒重,穗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而叶面积、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3)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千粒重和穗粒数。以这些性状作为选择指标直接选择,并协调好与穗长的关系,可以选育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特优质水稻根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超高产和超高产(特)优质大穗型品种的根系发达,伸长快,深生,粗生,新育成的超高产(特)优质品种胜泰1号和奇妙香2号等的单株穗重,单茎穗重,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达到或超过“早长”超高产大穗型品种特青2号,幼穗分化期的单茎干重除特青2号为1.51g外,其他大惠型超高产品种都是穗数高产品种双桂36的2倍以上,都具有极显著的早长特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由于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的间接副作用较大,所以有效穗数太大对提高产量反而不利。笔者认为,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高产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同时兼顾提高千粒重,协调好性状之间的关系。其单产9.0t/hm2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265~270万/hm2,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大于84%,千粒重27~29g。  相似文献   

20.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