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微乳剂基本理论,筛选出适合98%苦参碱原药、42.28%印楝素原药的溶剂、乳化剂,得到的微乳剂配方为:3%苦参碱原药,3%印楝素原药,19%乙酸甲酯,25%聚山梨酯80,50%自来水.该配方各项理化指标合格,符合国家标准,对农药微乳剂配方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印楝索为有效成分,起始外观、冷藏外观(-5℃和-10℃,7 d)、经时贮藏外观(室温1年,0~5℃12个月)、热贮外观[(54±2)℃,14 d]和稀释稳定性(1:200倍液)合格,流动性好为标准,通过对不同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水的配方筛选实验.得到5%印楝素微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的配方为(质量百分比):印楝素干粉为17%,助溶剂为15%,乳化剂为12%,水余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微乳剂具有贮藏稳定性好、高效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6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松丽毒蛾的有效植物源农药,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3%苦参碱可溶液、0.6%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4%鱼藤酮乳油等6种植物源农药,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开展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参试药剂以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杀虫作用最强,0.5%藜芦碱可溶液的杀虫作用较弱;点滴法测定结果,1.3%苦参碱可溶液、0.6%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4%鱼藤酮乳油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1.652、4.137、6.256、3.919、1.602和3.256 mg/L;参试6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均有理想的致死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防治松丽毒蛾幼虫.  相似文献   

4.
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和胃毒法测定了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3种植物源制剂及Bt工程菌对黄曲条跳甲卵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2.5 mg/L鱼藤酮、20 mg/L苦参碱,0.5%印楝素乳油2000倍及Bt工程菌粉500倍可显著抑制黄曲条跳甲卵孵化.4种生物制剂对黄曲条跳甲三龄幼虫均具有杀虫活性,其中以印楝素的活性最佳,对三龄幼虫的LC50为1.00 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剂量的1%苦参·印楝素乳油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该产品在玉米上施用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玉米的株高、千粒重、行粒数3个农艺性状指标;不同剂量1%苦参·印楝素乳油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均在54%以上,其中对草地贪夜蛾防控最好的剂量为1200g·hm-2,施药10 d后防控效果高达86.85%,折合玉米产量为5956.5 kg·hm-2,表明1%苦参·印楝素乳油能够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3%苦参碱水剂、0.5%藜芦碱可溶剂和0.3%印楝素乳油3种植物源杀虫剂进行茶园小贯小绿叶蝉药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0.3%苦参碱水剂6.75 g/hm~2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好于0.5%藜芦碱可溶剂9.00 g/hm~2和0.3%印楝素乳油6.75 g/hm~2。进一步研究表明,0.3%苦参碱水剂4.50~9.00 g/hm~2剂量范围内施药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与化学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 g/hm~2防效相当。在陕西省茶区推荐使用0.3%苦参碱水剂4.50~9.00 g/hm~2防治小贯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7.
印楝素对番茄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3种印楝素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印楝素制剂即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番茄4种土传病原真菌,菌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 lycopersici)、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均具有抑制作用,在印楝素浓度为100.00mg·L-1时,NEEMAZAL-T/S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分别为44.06%、52.60%,而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这两种菌的抑菌率均高达100%;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和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2.18%、73.11%和80.67%,对轮枝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14%、70.25%和74.83%,也即3种印楝素制剂对镰刀菌和轮枝菌的抑菌率可由高到低排序为印楝油制剂、0.3%的印楝素乳油、NEEMAZAL-T/S。NEEMAZAL-T/S、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菌核菌的EC50分别为142.817、0.844、0.126mg·L-1,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37.727、0.526、0.099mg·L-1,0.3%印楝素乳油、印楝油制剂对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7.757、2.687mg·L-1,对轮枝菌的EC50分别为16.501、12.106mg·L-1,这表明3种印楝素制剂对菌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强于对镰刀菌和轮枝菌。因此,鉴于上述3种印楝素制剂在抑菌作用上的差异性,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印楝素制剂的研究开发,用以防治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8.
以印楝素A为原料,采用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22,23-二氢印楝素A,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24和48h,22,23-二氢印楝素A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AFC50值为6.55和12.61μg/mL,处理后48h,3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0.29%,5μg/mL 22,23-二氢印楝素A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为81.16%.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苦参提取物的改进剂型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作用,通过酸性染料络合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采用稳定性、黏度及喷洒可行性实验筛选乳剂最佳比例;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检测苦参乳剂抗小麦条锈病的作用.研究结果:聚山梨酯80在乳剂中所占的最佳比例为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乳剂处理组的相对防效明显高于清水对照组,与百里通防治效果相当.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乳剂对药效无影响,喷雾效果较好且明显增加药物黏附性,可有效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对桑树害虫高效、对家蚕低毒且对桑树安全的杀虫剂,评价了植物源杀虫剂1%苦参·印楝素乳油10、20、40 mg/L药液在药后1、3、5、7、10、15 d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及桑叶对家蚕的残留毒性。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各处理均对桑树无明显药害;药后3 d除40 mg/L处理的桑叶使少数家蚕中毒死亡外,其他2个处理家蚕出现拒食现象,但未见家蚕中毒死亡;饲喂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3~7 d各处理桑叶使家蚕4龄、5龄龄期经过与CK(清水处理)相比延长0.5~1.5 d,饲喂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15 d各处理桑叶后家蚕各龄龄期经过、蛹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与CK差异均不显著。因此,1%苦参·印楝素乳油可以在桑园及周边使用,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5 d。  相似文献   

11.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经超声波处理,经电镜及粒度分析仪检测,所得粒子为单分散、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28.5±54.3nm。将苦参碱纳米制剂、苦参碱原剂、印楝素分别配成800倍液和1200倍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九里香蚜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纳米制剂的功效最好,用药后7d,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5.9%、89.8%,印楝素原剂次之,苦参碱原剂最差。  相似文献   

12.
印楝素和Bt乳剂防治有机水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楠  聂乾忠  刘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54-12055
[目的]探索有机水稻二化螟的生物防治技术。[方法]以杂交水稻组合88S/0293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剂量的0.3%印楝素EC和Bt乳剂对有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在水稻二化螟1龄幼虫高峰期用0.3%印楝素EC2250ml/hm^2。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其杀虫、保苗效果分别达91.6%和80.0%;用0.3%印楝素ECl500ml/hm^2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杀虫、保苗效果也分别达到84.0%和72.7%;Bt乳剂500倍液有一定防治效果,其杀虫、保苗效果分别达77.9%和68.1%。使用印楝素EC和Bt乳剂不仅对稻株无药害,而且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可以作为当前有机稻米生产过程中防治二化螟的理想药剂。[结论]该研究为有机水稻二化螟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2%阿维.苦微乳剂、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乳剂防治甘蓝小菜娥的试验结果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2%阿维.苦微乳剂2 000、3 000倍液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喷药后3 d的防效分别为96.6%、95.4%和97.5%、96.7%,均与5%蚜虱净乳油2 000倍液差异不显著;喷施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2 5003、000倍液虽然速效性差,但持效期长,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97.3%、96.5%,与5%蚜虱净乳油2 000倍液差异极显著;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悬乳剂3 0004、000倍液同样是速效性差,持效期长,喷药后7 d防效最高,分别为96.3%、97.2%。4种生物源杀虫剂对甘蓝小菜娥防治效果好,适宜在无公害蔬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防治枸杞虫害的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了3种不同浓度生物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苦参碱·印楝素1 000倍液防治枸杞蚜虫效果最好,而防治枸杞锈螨、枸杞瘿螨效果最好的是0.5%黎芦碱800倍液药剂.  相似文献   

15.
植物源农药品种及药效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优选农药品种。苦参碱:单剂有0.2%、0.26%、0.3%、0.36%、0.5%水剂,0.3%水乳剂,0.36%、0.38%、1%可溶性液剂,0.3%乳油,0.38%、1.1%粉剂;混配制剂有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0.2%苦参碱水剂+  相似文献   

16.
研究10%联苯菊酯乳油、0.3%印楝素微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107PIB/m L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对茶树2种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联苯菊酯乳油、0.3%印楝素微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速效性好,防效较高;10%联苯菊酯乳油、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苦参碱水剂7 d后对茶尺蠖防效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广泛使用的化学农药70%吡虫啉为对照,对0.7%印楝素乳油和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2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蚕豆蚜虫的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1 200 g/hm~2对蚕豆蚜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药后3~10 d的防效为90.08%~85.92%,持效期达15 d,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 g/hm~2防治效果相当,且对生态环境安全,可为优质蚕豆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防治蚕豆蚜虫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采取不同药剂配比方案对枸杞木虱的田间防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6%苦参碱·烟碱500倍液、35%吡虫啉悬浮剂5000倍加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000倍加0.5%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和1%苦参·印楝素500倍液对枸杞木虱防效较理想,在枸杞生产中可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茶褐蓑蛾防治药剂,选择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苏云金杆菌8000IU/ul悬浮剂、0.3%苦参碱水剂、0.5%印楝素乳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在连续2次施药后对茶褐蓑蛾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88.34%~98.35%。其中,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效最好,达到98.35%,其次为0.5%印楝素乳油,且二者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生产中可以0.5%印楝素乳油替代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20.
从7.920%印楝素A干粉中分离出印楝素B,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42 μg·mL-1;处理后24 h和48 h,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选择性AFC50分别为0.18和0.22 μg·mL-1.印楝素B对大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 h,对大菜粉蝶幼虫非选择性AFC50为224.48 μg·mL-1.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好的忌避活性,处理后24 h,50、30、10 μg·mL-1的印楝素B对赤拟谷盗的平均忌避率分别为86.24%、85.06%和70.83%;处理后48 h,其平均忌避率分别为67.70%、59.49%和59.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