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杰  顾泽峰  刘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304-1305,1392
[目的]对蛹虫草菌丝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发酵工业中液体深层发酵生产蛹虫草的药用有效成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改变碳源、氮源、接种菌龄、培养基起始pH、培养周期、培养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和装液量来确定蛹虫草菌丝生长最佳条件。[结果]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氮源为蛋白胨,浓度为1%,接种菌龄为36h,培养基起始pH值为6.5,培养周期为6d,培养温度为24℃,摇床速度为200r/min,在25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150ml;在此条件下,菌丝体干重最大。[结论]该方法获得了蛹虫草C-7发酵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蛹虫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与曲霉(Jspergillus sp.)混菌发酵制得的粗酶液降解经预处理的稻草粉,得到稻草纤维素糖化液,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糖化液进行柠檬酸摇瓶发酵,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表明,适宜的发酵条件是黑曲霉菌丝球接种量12%(V/V),在100 mL稻草糖化液中添加0.3%(NH42SO4和0.15%KH2PO4,发酵温度为35℃,摇瓶转速为300 r/min,初始pH值为5.0,发酵周期为72 h,在此条件下柠檬酸产量可达83 g/L。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苹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新鲜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接种量、转速、发酵周期、碳源、氮源、pH、初始酒精浓度对K-8醋酸菌发酵产酸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了K-8醋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蔗糖1.0%,酵母膏1.6%、起始pH为4.5,初始酒精浓度为4%、接种量为6%,于30℃、175 r/min的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4d。经优化后,K-8醋酸菌发酵的产量可达到50.251 g/L。[结论]研究可为苹果醋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糖化菌群与柠檬酸发酵菌混合接种于同一容器中,以经预处理的稻草粉为主要原料发酵柠檬酸,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明确产柠檬酸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混菌同步糖化发酵产柠檬酸的优化条件为,接入柠檬酸发酵种子时间为3d,黑曲霉发酵时间为5d,柠檬酸发酵种子接种量10%(v/v),初始pH 5.5,此时柠檬酸的产量为85.1g·L-1。  相似文献   

5.
以叶用芥菜为原料,采用接种乳酸菌的方式腌制芥菜,优化食盐添加量、接种量、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运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筛选出腌制芥菜发酵工艺最佳参数。结果表明,腌制芥菜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食盐添加量4.37%、接种量3.72%、起始pH值5.21、发酵时间7.46d,在此条件下腌制芥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仅为1.95mg/kg,总酸含量为0.51g/100g,感官评分为93.50分。  相似文献   

6.
龚秋红  刘玎  谭彦琦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45-7949,7953
[目的]对松乳菇固态发酵棉粕脱毒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单因子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含量以及温度、起始pH、料液比、接种量等因素对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发酵温度、起始pH、料液比、接种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Expert 8.0.5b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松乳菇固体发酵棉粕发酵条件的数学模型。[结果]研究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棉粕与麦麸的比例6∶4,(NH4)2SO40.75%,KH2PO40.15%,MgSO4·7H2O 0.05%;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6,料液比1∶1.4 g/ml,接种量10%。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8℃,初始pH 6.6,固水比1∶1.38 g/ml,接种量10.38%。在此条件下,游离棉酚的降解率达到87.702 3%。[结论]研究可为棉籽饼粕的深度开发和生产棉籽蛋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豆粕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爱琴  贾仙宝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10-4512
[目的]研究豆粕混合发酵工艺,改善豆粕饲料品质,提高其利用率。[方法]采取多菌种混合发酵组合的方法,消除豆粕中存留的抗营养因子,并对混合发酵工艺参数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低抗营养因子豆粕。[结果]水分含量对发酵后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菌种1的接种量为0.005%和接种量为0.01%对发酵过程中产酸以及蛋白质水解影响的差异不显著;而菌种2的接种量对发酵过程中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呈正相关;发酵助剂G对产酸和蛋白质水解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较佳的发酵工艺是固体密闭无氧静止发酵;基质为豆粕;料水比为3∶2;起始温度为40℃,起始pH自然;接种量发酵菌株1为0.005%;发酵菌株2为0.5%;发酵周期为5 d,底物中不必添加发酵助剂G。发酵后的水解度达5%以上,鲜发酵物的酸度在4.5以上,烧干后发酵物的酸度在8%以上。  相似文献   

8.
海带发酵乳酸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霄  吴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60-21763,21767
[目的]优化海带发酵乳酸饮料的工艺。[方法]以海带为原料,辅以适量乳粉,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具有海带特殊芳香和营养价值的海带乳酸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稳定性较好的海带汁、乳酸菌产酸和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以及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结果]制备海带汁的最佳条件是:选用90℃温水浸泡120 min,料水比为1∶100倍;乳酸菌产酸的最佳条件是:海带汁50%,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10 h,接种量6%;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是:添加7.5%的乳粉、10%的蔗糖,接种量6%,40℃下发酵10 h;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是:75%的海带发酵原液,2%的白砂糖,0.09%的柠檬酸,0.02%的β-环糊精。[结论]该研究为海带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豆生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大豆酶解液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方法。[方法]利用大豆为原料,以大豆酶水解后的酶解液为基本培养基,添加味精厂生产的糖化液、无机盐等生产细菌纤维素,通过试验研究接种量、大豆酶解液的添加量、糖化液的添加量、温度、pH值、培养基的厚度、发酵周期等对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结果]大豆酶水解液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大豆酶解液7%~10%,糖化液15%~25%,接种量3%-4%,温度28~32℃,发酵起始pH值3.5~4.0,培养基深度0.8—1.6em,发酵周期6—7d。[结论]利用大豆酶解液和味精厂生产的糖化液生产细菌纤维素,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京尼平苷为原料,在自然pH下,通过产β-葡萄糖苷酶的邬衣黑曲霉发酵将京尼平苷转化为京尼平。[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京尼平苷液浓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邬衣黑曲霉孢子的接入量、摇瓶装量对京尼平生成量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最佳工艺为:在自然pH条件下,以0.20%京尼平苷液为发酵培养基,按菌株孢子与发酵培养基3.0∶10.0(V/V)的比例接入邬衣黑曲霉孢子,摇瓶装量为100 m L/250 m L,28℃,200 r/min发酵66 h。发酵结束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京尼平,结果显示京尼平苷的转化率可达99%以上,转化产物京尼平纯度可达98%以上。[结论]该研究所用方法安全、高效,是生产京尼平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用于丙酮丁醇发酵的玉米芯酸解液的制备方法,寻找培养基组分的较佳组合。[方法]以产物丁醇浓度为指标,比较4种不同玉米芯酸解液制备方法。[结果]稀硫酸处理玉米芯后,用Ca(OH)2调节pH,经XAD-4树脂、活性炭处理,可得到13.71 g/L丁醇;利用薄层层析法分析酸解液中主要还原糖是葡萄糖和木糖,经发酵分析可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相同利用;经单因素分析,培养基组分较佳组合为:100%玉米芯水解液中,需加入2 g/L的FeSO4,30 g/L的黄豆饼粉,得到丁醇的最高浓度为19.2 g/L。[结论]玉米芯酸解液可用于丁醇发酵,但需去除有毒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营养因子对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发酵试验考察了营养条件与柠檬酸产量的关系。[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柠檬酸发酵的发酵最佳时间为120 h,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蔗糖10%,(NH4)2SO40.4%,MgSO4.7H2O 0.025%,pH值6.0。[结论]确定了黑曲霉发酵柠檬酸的较优配方,为柠檬酸的工业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生化黄腐酸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从自然界直接筛选能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微生物菌群,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利用菌群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生化黄腐酸的产量,并对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利用获得的菌群LCM9,以玉米秸秆为唯一营养源,在水分含量为75.0%时,发酵7d,生化黄腐酸产量可达15.7%。施加500mg/kg生化黄腐酸,培养5d后,小麦种子根长增加59.1%,芽长增加97.1%。[结论]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玉米秸秆可获得较高产量的生化黄腐酸,且产品对小麦幼苗具有明显刺激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梁润霞  高宏  石辉文  刘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73-5074
[目的]开发利用玉米秸秆资源,解决造纸黑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方法]通过用不同方法使玉米秸秆与造纸黑液混合发酵,对其混合的比例、发酵时间、pH值、玉米秸秆粉的细度等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混合发酵的最佳配比、最佳中和时间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造纸黑液与玉米秸秆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将玉米秸秆与水按质量比1∶1混合在常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4周,然后将造纸黑液与所得的玉米秆发酵产物按质量比15∶1混合在常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4周,可得到pH值在6.0~7.0富含腐殖酸的有机绿肥。[结论]该研究对有效利用玉米秸秆资源和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吕志伟  呼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66-20468
[目的]研究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生化黄腐酸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从自然界直接筛选能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微生物菌群,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利用菌群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生化黄腐酸的产量,并对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利用获得的菌群LCM9,以玉米秸秆为唯一营养源,在水分含量为75.0%时,发酵7 d,生化黄腐酸产量可达15.7%。施加500 mg/kg生化黄腐酸,培养5 d后,小麦种子根长增加59.1%,芽长增加97.1%。[结论]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玉米秸秆可获得较高产量的生化黄腐酸,且产品对小麦幼苗具有明显刺激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生化黄腐酸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从自然界直接筛选能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微生物菌群,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利用菌群发酵玉米秸秆生产生化黄腐酸的产量,并对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利用获得的菌群LCM9,以玉米秸秆为唯一营养源,在水分含量为75.0%时,发酵7d,生化黄腐酸产量可达15.7%。施加500mg/kg生化黄腐酸,培养5d后,小麦种子根长增加59.1%,芽长增加97.1%。[结论]利用微生物菌群发酵玉米秸秆可获得较高产量的生化黄腐酸,且产品对小麦幼苗具有明显刺激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奇  谢佩  项俊  方元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05-7906
[目的]以玉米须、陈皮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复合保健饮品。[方法]选用玉米须汁、陈皮汁、白砂糖、柠檬酸作为试验因子,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饮品的色泽、香气、滋味和组织状态进行评分,分析得出最佳的原料配比。[结果]试验得出,玉米须陈皮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玉米须汁75%,陈皮汁75%,白砂糖14%,柠檬酸0.18%,甜橙香精0.1%。4个因子对产品感官评价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陈皮汁白砂糖柠檬酸玉米须汁。随着陈皮汁加入量的增加,产品感官色泽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香气更加浓郁;白砂糖加入量的增加,柠檬酸与白砂糖形成一定的糖酸比,对产品的口味有较明显的改善;玉米须风味柔和,对产品风味无明显影响。[结论]玉米须陈皮复合保健饮料口味独特,清爽可口,又富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丹丹  周杰  刘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81-18783,18820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酸碱水浴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不同的酸、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法分析液固比、浸提液pH和提取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确定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由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得知,影响玉米秸秆纤维素得率的工艺因素依次为浸提液pH〉提取时间〉液固比。将由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0∶1 ml/g,浸提液pH 12,提取时间76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得率为(55.25±0.15)%。[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深入研究及其在食品领域中工业化生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玉米的最优条件。[方法]先以2%的H_2SO_4超声波预处理玉米秸秆,并以预处理后的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测定胞外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性。单因素试验研究固液比、酸溶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酸浓度对发酵液纤维素酶活的影响。再以单因素测定结果为基础,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最高纤维素酶活的因素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纤维素酶活测定:分别以新华定量滤纸50 mg/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510mg/份,脱脂棉花50 mg/份为底物,分别对应FPA、Cx、β-glucosidase,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影响FPA和β-Glu酶活因素大小依次为酸浓度、酸浴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影响Cx的因素依次为酸浴时间、酸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产纤维素酶的最佳组合为:酸浴时间3h、酸浓度3.5%、超声功率150W、超声时间5h。在该条件下,利用玉米芯作为唯一C源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粗酶活分别为FPA 15.82 U/ml、Cx 39.9 U/ml、β-Glu 55.94 U/ml。验证试验也确定了其准确性。[结论]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条件下,胞外产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方法]分析测定了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获得率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玉米芯平菇菌糠的粗蛋白质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远远高于许多植物秸秆,粗纤维含量远远低于许多植物秸秆;随着收菇次数的增加,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获得率降低;不同的收菇次数对玉米芯平菇菌糠的营养成分的影响较大,以第3茬菇收获后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最好。[结论]玉米芯平菇菌糠中各种常规的营养成分齐全,部分成分优于农作物秸秆,可作为畜禽饲料,这为菌糠饲料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