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对马铃薯的各个阶段的生长进行调控,利于实现马铃薯增产增收目标。本文通过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进行马铃薯种植肥效试验,对该试验的马铃薯产量、养分含量变化及养分累积量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马铃薯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氮、磷、钾等元素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种植产量与质量,本文就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氮、磷、钾元素对马铃薯生长作用与吸收后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是一年生的草本作物,是粮食作物中营养高、适应性强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影响,不仅对天气敏感,而且对于养料中的成分也极为敏感,都会影响到马铃薯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到马铃薯块茎的形成以及淀粉的生成。其中马铃薯对氮、磷、钾元素的需  相似文献   

4.
研究白芨植株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吸收分配的规律,为白芨科学施肥和高产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采集不同生长时期的白芨植株,分别测定白芨植株全株以及各个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结果表明,白芨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强弱为氮>钾>磷,体内氮、磷、钾素的积累总量与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相似的特性,白芨植株干物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3个氮源,0、75、300 kg/hm2 3个硫酸镁施用量,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氮源与镁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单施硝态氮与镁肥配合或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镁肥配合都能提高马铃薯大、中块茎比例。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总淀粉、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全硝态氮或50%硝态氮+50%铵态氮混合与硫酸镁75 kg/hm2配合对马铃薯鲜块茎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有显著的影响。不同氮源对马铃薯块茎氮、磷、钾和镁养分吸收量没有显著影响。除钾吸收量没有受到施镁的影响外,马铃薯块茎中的氮、磷和镁养分吸收量随施镁量增加而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可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养分吸收、改善品质和提高商品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检测2020年在新疆阿拉尔市九团阿瓦提县新引进的4种不同棉花品种的产量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生育期内叶片总氮、磷、钾的含量,分析棉花所吸收的养分与其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合理施肥、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4个棉花品种各生育期内的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均呈现为氮>钾>磷,且在不同生育期内氮、钾含量波动较大,因此在棉花种植生产过程中应着重注意氮、钾肥的施用;此外,根据棉花产量与不同生育期叶片内氮、磷、钾含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发现,苗期和初蕾期棉花氮、钾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盛蕾期棉花氮、磷、钾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养分的供给和吸收是影响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棉花生长的各阶段要合理追肥,确保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所需养分量呈下降趋势。在产量最高的桂东点,其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采用多次施肥,不同施肥水平(135~225 kg N•ha-1、29.7~49.5kg P•ha-1、112.1~186.8 kg K•ha-1)对超级杂交稻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影响不明显;随着产量的提高,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提高,从而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紫云英翻压后轮作单季稻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种植和不种植单季稻的条件下,以紫云英为单一肥源,研究了翻压75 000 kg·hm-2高量紫云英鲜草后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动态变化和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腐解后不轮作单季稻条件下,养分释放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动态变化影响结果不一,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时间最短,一般不超过20 d,对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影响时间较长,分别达到120和150 d左右。种植单季稻后,水稻根系吸收养分对土壤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的变化影响比较明显,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以紫云英为单一肥源与不施化肥处理比较,收获期单季水稻稻秆和稻谷产量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大西洋”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营养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锦慧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4):267-271,3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脱毒马铃薯(大西洋)的干物质积累及其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大西洋在生育前期生长迅速,块茎形成早,根、茎、叶在花期达到最大生长量;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在孕蕾期、现蕾期和花期最快,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星同样的动态;在生育前期,干物质及养分主要分配在叶片中,随着植株生长和块茎形成、膨大,在块茎中的分配逐渐增加,到成熟时,块茎中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分配占全株的80%以上.大西洋植株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素积累动态与出苗后天数间可用三次函数较好拟合.大西洋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175:2.142;生产500 kg块茎,需吸收氮素(N)1.609 kg.磷素(P2O5)0.281 kg,钾素(K2O)3.445 k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试验,对生菜(Lactuck sativ.crispa)在不同氮、磷、钾水平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植株氮、磷、钾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对提高生菜的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在0、1/2、1剂量水平下,随着氮、磷、钾用量的增加,生菜产量也随之显著增加.氮、磷、钾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植株中磷和钾的质量分数及植株对磷和钾的吸收量也显著增加;磷素水平的增加也使植株中氮和钾的质量分数和植株对氮和钾的吸收量有所增加;而钾素水平的增加虽然也使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量有所增加,但对植株中氮和磷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氮、磷、钾三要素中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都会影响生菜的生长以及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氮、磷的增产效果比钾素明显,生菜对钾素的需求量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张荣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55-56,59
在青海省旱地对马铃薯需肥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期中干物质累积量随植株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成熟期到高峰的干物质积累量为6 228.00 kg/hm2。每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吸收氮13.57 kg、磷2.24 kg、钾9.11 kg,氮、磷、钾比为1∶0.20∶0.68;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氮的积累分配中心为叶片,生长前期的钾和磷元素分配规律与氮素相同,而成熟期钾和磷的分配积累中心转移为块茎。  相似文献   

12.
通过"3414"试验,研究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氮、磷、钾化肥的合理施用量,全面掌握土壤供肥性能、养分校正系数以及马铃薯1 000 kg经济产量吸收氮、磷、钾养分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为构建马铃薯膜下滴灌施肥模型,指导科学高效施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养分吸收和利用对间套作产量优势有重要影响,而西北地区近年来发展的间套作模式中养分吸收和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西北地区新型间套作模式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大豆/油菜和马铃薯/油菜的间作优势以及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对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油菜和大豆/马铃薯4种间作模式具有间作产量优势,经济效益高于相应单作。马铃薯/油菜间作无产量优势。玉米/马铃薯、玉米/油菜、大豆/马铃薯和大豆/油菜间作体系中作物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于相应单作10%~41%、8%~21%和11%~34%;马铃薯/油菜间作体系作物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低于单作35%、42%和63%。玉米/油菜和大豆/油菜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高出相应单作10%~21%、5%~7%和15%~17%;玉米/马铃薯间作氮和钾利用效率间作比单作低3%和4%,而磷利用效率高于单作21%;大豆/马铃薯间作作物氮、磷和钾的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低15%、3%和14%;马铃薯/油菜间作氮磷利用效率间作低于单作18%和4%,钾利用效率间作高于单作20%。本研究证明并非所有间作模式都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并且间作优势主要源于养分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寻甸县)马铃薯种植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为该区马铃薯施肥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寻甸县土壤养分采集点数据情况和马铃薯生长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以氮、磷、钾3个土壤养分因子为研究对象,结合云南省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方法,对采样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参考马铃薯土壤养分划分方法,利用ArcMap软件计算得到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钾肥需求量较高,约有62%的地区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约有78%的地区碱解氮处于比较丰富状态,约有21%的地区处于中等级别;有效磷丰富等级面积约占33%,中等水平面积约占66%。研究结果针对具体村镇推荐合理施肥,并制作了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马铃薯施肥区划专题图。【结论】本研究得出的氮、磷、钾的施肥推荐模型,为实现研究区域的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对马铃薯绿色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分析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红枣植株各器官中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枣树年生长周期中,不同施肥处理枣树对N、P、K的吸收总量都表现为N>K>P,同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P的吸收变化比较平缓。枣树植株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因氮、磷、钾施肥配比不同而产生了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磷钾配施对滴灌红枣果实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滴灌条件下,分析配比不同氮、磷、钾施肥对红枣果实及植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对骏枣果实中氮磷钾元素营养的吸收和积累有重要影响;枣树在年生长周期中对氮、磷、元素的总吸收量表现为钾<磷<氮;红枣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的养分含量,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处理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菜",又到了种植大白菜的季节,那么大白菜如何施肥才能高产呢?一、大白菜的养分需求大白菜是喜肥作物,生长迅速,产量高,对养分需求较多。每生产1000公斤大白菜大约吸收氮(N)2.24公斤,磷(P_2O_5)0.28公斤、钾(K_2O)2.61公斤,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大致为1:0.29:1.41,在整个生长期中吸收的钾最多,其次是氮,最少是磷。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量不同,苗期养  相似文献   

18.
1花生的需肥特点花生是含油和蛋白质较多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钙、镁、硫、锌、铜、铁、锰等多种元素。花生在全生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是:苗期需要的养分数量较少,氮磷钾的吸收量仅占一生吸收总量的5%左右,开花期吸收养分数量急剧增加,氮的吸收占一生吸收总量的17%、磷占22.6%、钾占22.3%;结荚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有大批荚果形成,也是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氮的吸收占一生吸收总量的42%、磷占46%、钾占60%;饱果成熟期吸收养分的能力渐渐减弱,氮的吸收占一生总量的28%、磷占22%、钾占7%。  相似文献   

19.
苎麻养分吸收动态及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表明,除二麻中期受干旱影响外,头、三麻均以封行至黑脚期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强度最大。总积累量均为头麻 > 三麻 > 二麻 ,丰产麻 > 一般麻。吸收的氮、钾多于磷。经济系数为丰产麻 < 一般麻。在二麻中期干旱和三麻后期短日照诱导生殖生长的情况下,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发生不同的转移现象。各季麻生长前期养分浓度均高于后期,最终为叶中氮、磷浓度最高,皮中钾浓度最高。施用氮、磷、钾化肥均可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本身养分的吸收。氮、钾配合还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不同肥料用量对植株养分浓度和吸收的氮、磷、钾比例有一定影响。各种肥料均有增产作用,以氮、钾更明显,钾肥还有利于纤维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磷、钾对冬小麦养分吸收、分配及运转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长期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养分失衡,为优化小麦施肥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磷、钾对冬小麦体内氮、磷、钾的吸收、分配和运转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与对照相比,冬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没有明显变化,而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氮、磷的最大累积量均在成熟期,而钾在挑旗期。在缺钾高磷条件下,满足植株对氮的需求后,施钾肥能明显提高植株对氮、钾的累积吸收,而磷肥效果不明显。冬小麦氮、磷、钾的阶段性高累积量和较大吸收速率,分别在拔节-挑旗期和灌浆-成熟期,起身-拔节期和挑旗-灌浆期,以及拔节-挑旗期。为实现小麦高产,应在维持原有氮肥水平上,适当增施钾肥,减少磷肥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