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久波     
正王久波是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的一名科长,沈阳农业大学毕业,2003年来到中心工作,一晃15个年头了。久波为人敦厚,工作能力强,开朗乐观,一直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工作。2018年刚过,久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五级书记抓农业"的号召,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被组织光荣地选派到阜新市阜蒙县十家子镇南甸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因此一下子"火"了。之所以"火",是因为此次挂职不同以往,备受瞩目,久波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牟恩东主任曾在三月刊中以《久波》为名撰写了一篇关于乡村振兴的卷首文章。文中的久波全名王久波,是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现任阜蒙县十家子镇南甸子村第一书记。本期,我们邀请王久波亲自执笔,带我们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快扶贫、脱贫步伐,国家推行"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这一制度是国家层面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乡村实践。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基层扶贫脱贫工作的骨干领导力量,直接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对于乡村治理和乡村扶贫脱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难以避免的困境。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期间与乡镇干部、派出单位及村干部都会发生复杂多样的交集和关系,这就导致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效和三者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驻村第一书记能够正确处理与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将有力地推进其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的成效,否则,这三者将成为其工作中难以突破的坚实壁垒。基于以上考虑,探究精准扶贫视角下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干部、乡镇干部和派出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基层脱贫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研究出发,透析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尝试整合出几点有利于驻村第一书记突破扶贫困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年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中新型农村工作队的重要主体,在乡村治理视角下,青年第一书记对提升乡村治理效果及助推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为优化现行青年第一书记治理提供参考,以海南H村为例,采用参与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分析青年第一书记的实践与优化路径。海南H村青年第一书记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包括经济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建设,具体为基础设施建设、多元产业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内生动力激发。治理的实现机制在于青年第一书记有效嵌入村庄及与村庄各主体间的平等协商合作。但由于村庄与青年第一书记的特性,在乡村治理中仍存在一定困境。建议进一步优化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设计与正确的角色定位,做到指导不指挥、总揽不包揽等,助力乡村青年第一书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以来,河南省先后选派两批共2.5万名驻村第一书记,他们让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地;2017年以来,河南全省1.3万名驻村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和决战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河南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轮换,把新一批政治素质好,作风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派驻到基层工作最前沿。作为"三农"大省,近年来,河南乡村的发展日新月异,精准扶贫战果累累,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6.
青年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中新型农村工作队的重要主体,在乡村治理视角下,青年第一书记的优化对提升乡村治理效果及助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为优化现行青年第一书记治理提供参考,以海南H村为例,采取参与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在乡村治理视角下分析青年第一书记的治理实践与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海南H村青年第一书记的治理实践包括经济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建设,具体为基础设施建设、多元产业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内生动力激发。治理的实现机制在于青年第一书记有效嵌入村庄及与村庄各主体间的平等协商合作。但由于村庄与青年第一书记的特性,在治理中仍存在一定困境。建议进一步优化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设计与正确的角色定位,做到指导不指挥、总揽不包揽等,助力乡村青年第一书记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在2012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了"第一书记"工程助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先后共选派了二万多名"第一书记"深入到一万多个基层薄弱乡村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举动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第一书记"们下乡工作,刚开始面临着条件艰苦、情况不熟、经验不足、工作无序等诸多问题。至今工作已开展近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摸爬滚打,经历了酸甜苦辣,风霜雨雪。为了了解"第一书记"们在基层工作的进展,我们到了山东省委办公厅派出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2012年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了"第一书记"工程助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先后共选派了二万多名"第一书记"深入到一万多个基层薄弱乡村抓党建促脱贫,这一举动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第一书记"们下乡工作,刚开始面临着条件艰苦、情况不熟、经验不足、工作无序等诸多问题。至今工作已开展近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摸爬滚打,经历了酸甜苦辣,风霜雨雪。为了了解"第一书记"们在基层工作的进展,我们到了山东省委办公厅派出的  相似文献   

9.
王洁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199-202,214
通过分析双轨治理整合乡村振兴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及现实意义,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过程。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作为基层治理主体通过互惠性的资源依赖、资源主导下的权力顶端、运动式自治动员3条整体性路径嵌入"村和户"基层治理客体之中,使行政动员下的资源整合在乡村振兴场域发生作用,使得Z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和创新管理服务方式4个方面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白洪志     
《新农业》2018,(17)
正白洪志,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微生物、植物营养及土壤污染治理研究。2017年9月从日本东京农工大学访问学者回国后,于2018年2月响应辽宁省委号召,毅然投身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建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担任阜新县泡子镇代屯村第一书记。作为村第一书记,他意识到这次省委大批选派干部到乡村工作,正是处于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张思源  夏龙 《河北农业科学》2020,24(3):18-20,42
"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改革和有效手段之一,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良性运转,促进了乡村治理进程的稳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精准扶贫的效率和成果,通过对吉林省提前脱贫村S村进行实地调查,座谈走访、深入到户等方式,结合深度访谈,对"第一书记"推动S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进行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其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为继续发挥其在扶贫阶段的治理逻辑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提出两点期望。  相似文献   

12.
宽敞整洁的道路让人赏心悦目,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灿烂,健身广场上老人和孩子悠然地荡着秋千……,这是山东平邑县温水镇梭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第一书记"抓环境综合整治的生动写照。梭庄村的"第一书记"是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选派干部胡军,他一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基层领导力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联结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力量.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成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个体领导力是一个重要方面.参考经验主义学派的逻辑思路,借鉴交易型领导力、变革型领导力、协作型领导力和道德型领导力的理论视角,以H书记为案例展开探索研究,发现扶贫攻坚中驻村"第一书记"的领导力要素有五个,即领导者魅力、公共服务动机、合作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尤其是对农村来说,贫困是一个治理制度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构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3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治理的难题,并进一步以贵州省麻江县干桥村扶贫"第一书记"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改变贫困村庄乡村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贫困村庄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发生了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参与意识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改变。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应重视村庄内部自主治理、多主体合作治理,同时引导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2015年以来,河南省先后大规模选派两批驻村第一书记,他们的到来,有力促进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地,成为贫困群众最贴心的依靠,成为乡村发展最可靠的带头人。"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精准扶贫,以务实之举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农村"摆脱贫穷,实现小康"的政治任务和殷切期盼。驻村第一书记无疑是当下农村最引人注目的群体,他们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20,(10)
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19年4月,盐城市在常态化选派"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选任渠道,专门选派45名政治素质过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热心服务群众、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改任职级和退休党员干部到村任职。他们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坚守与担当履行岗位职责,用奉献与实绩推动脱贫攻坚,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基层落地见效。走出"羊质虎皮"困境破解强村难题  相似文献   

17.
马世良     
《新农业》2018,(11)
正2009年从美国哈佛大学FORYTH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的马世良博士作为沈阳农业大学引进人才被聘为教授职务,并入选辽宁省首批"十百千高端引进人才项目百人层次"。2018年2月,马世良响应辽宁省委的号召,毅然投身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并被派驻到彰武县四合城镇大伙房村担任村第一书记。作为村第一书记,他意识到这次省委大批派干部到乡村工作,正是处于迈向  相似文献   

18.
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嵌入性村干部对于共治时代乡村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查第一书记群体的总体情况,发现其普遍存在群众工作知识薄弱和农村工作技能缺乏的现象。为此,以知识共同体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适合第一书记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的锥形课程体系(沙漏模型),以此指导 5年的培训实践活动,并对第一书记知识共同体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188-190
"第一书记"制度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制度安排。将学术界现有的关于"第一书记"的研究划分为制度分析、实践现状分析、作用分析三方面,就此进行文献综述,并针对现有研究的空白进行了研究展望,认为对"第一书记"的研究应该延伸到整个农村社会场域,重视其对基层治理结构的影响,还应对不同级别的"第一书记"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开始,北京市大力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京郊各村镇任“第一书记”,工作成效显著。北京市第三批“第一书记”的工作给进驻的村庄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在驻村工作中,驻村书记重视调查研究和基层党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打造产业品牌和建设特色乡村文化。但是,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对村子队伍建设关注度不够;过于依赖派出单位,以致后期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因此,建议持续加大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及让有条件的村庄联动发展等,使“第一书记”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