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吉林省的自然地质概况,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针对吉林省的东部山地-植被覆盖区和西部平原-草原沼泽景观区等主要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阐述。选取了靖宇火山矿泉群地质公园、长白山火山地质公园、乾安泥林地质公园作为典型地质旅游资源加以细致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系统开发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并对部分典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咸宁岩溶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宁市是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为较典型的岩溶地貌区域,具有各种丰富的旅游资源(温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文化遗产等)。本文介绍了该市旅游资源与岩溶景观概况以及岩溶地质资源科普旅游开发价值,探讨了其岩溶地质资源的科普旅游开发模式,分析了咸宁岩溶资源科普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地质公园在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之后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地质旅游不繁荣。指出促进地质旅游的繁荣,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旅游地学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从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主体、客体、媒介3个方面,提出形成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得到该地质公园形成各种特色景观的原因,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总结出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色:极高的美学价值;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整体开发性;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九嶷山地质公园的走访调研,分析其地质旅游资源与土地开发利用现状,探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旅游用地和区域整体的土地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是中国现有国家地质公园中规模最大、保存完好、景观最有特色的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对其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并借鉴国内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得出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应抓住当前海西旅游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特有的滨海火山地质景观开发旅游产品,并通过促销宣传,以实现公园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章 《中国农垦》2011,(10):71-72
一朵花使一个茶场活了,一朵花使一座城市火了,又一张靓丽的国家级名片"中国映山红第一城"花落湖北省麻城市龟山。湖北龟山茶场座落在大别山南麓的龟峰山,茶场生产的"龟山绿岩"茶叶曾被称为龟峰山的一张"名片"。同时,龟山茶场旅游资源丰富,但过去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龟峰山风景管理区与龟山茶场合二为一,茶场抢抓机遇,积极开发旅游资源。2011年上半年,龟山茶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8亿元,其中仅门票收入就突破1000万元。  相似文献   

9.
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776-8780
[目的]为用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开发地质公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等级评价标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单项定量评价,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满城县地质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有4级生态旅游资源1处,3级生态旅游资源11处,2级生态旅游资源7处,1级和未获等级的多处;将该地质公园划分为5个旅游区域—刘家台、曹家峪、白龙、神星、满城镇。综合评价结果值为满城镇〉曹家峪〉白龙〉刘家台〉神星。[结论]根据总体评价结果,结合政府部门、旅游景区经营者和社区代表的意见认为:满城镇由于拥有抱阳山和满城汉墓景区,资源品位及组合条件好,距县城和顺平很近,交通便利,可首先开发;曹家峪以北方独特的规模比较大的温带溶洞风光见长,位居第二;白龙第三;刘家台、神星位居其后。  相似文献   

10.
李玥  阚保刚 《农技服务》2014,(12):174-175
本文运用AHP分析法对扎尕那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战略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各地,自然景色更是应有尽有,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优势.地质旅游资源具有科学、旅游、科普及环境教育等多方面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其多种资源特性未予以足够重视,要么仅强调被动的保护,只用以进行专门的地质科学研究,要么更看重一些特殊遗迹的旅游现赏价值,忽视其地学属性,单纯强调开发,常常造成遗迹破坏.在已经开发的旅游地质资源中,由于规划、管理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对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现地质旅游资源健康、可持续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貌景观系统形成时间长、形成机理复杂,且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再生,往往呈现“环境容量低、承载力低和自然灾害承受力低”的特点。分析了青山省级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成因(包括水的溶蚀、地质地貌和构造)和景观类型(包括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洞穴系统),对影响岩溶地貌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和加强岩溶洞穴景观的保护),旨在为该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景观持续有效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思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84-10785
对国家地质公园的相关概念以及建设背景进行了简要说明。以上海崇明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描述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申报过程以及管理模式,总结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现状,并对其管理模式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总结了四川威远穹窿核心部分、北翼峡谷低山和南翼单面山的主要景观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威远穹窿地质景观的形成,对穹窿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了威远穹窿的旅游开发价值,表明穹窿景观极具观赏性和神秘性,是全国罕见的地质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包含8大指标、20个评价因子的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因子进行了权重确定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该体系不仅地质公园管理部门可以检查指导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的发展,同时各地质公园也可以此为参照来开展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建设,以期推动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如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07-4208
以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实例,提出以地质遗迹为基础,融合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设计由基础性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产品、辅助性旅游产品构成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系列,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完善旅游解说系统等保障措施的地质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蕊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7-199,202
陕西秦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从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即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出发,总结了秦岭山地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地质公园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山地运动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以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景观作为审美对象,从地质资源类型及分布着手进行美学分 析。最后探讨了麻黄梁地质景观的美学特征,认为麻黄梁具有自然之美、豪迈之美、科学之美以 及和谐之美。从精神层次、科学层次以及艺术层次之中发现其美学的价值。发现麻黄梁可以拥 有地貌学以及地学科普天然讲堂之一的称号,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的旅游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西陵峡地区地质旅游资源全面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对长江三峡西陵峡段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把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关系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相结合,综合分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该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的潜力。设计了顺江、江南、江北地质旅游的可行性方案,提出实现西陵峡段的地质旅游开发的最佳途径,希望可使该地区地质旅游产业和其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阐述可接受改变的极限理论(LAC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框架、前提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LAC理论在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中应用的步骤,确立了一个由现状—规划—监测—响应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体系。结果表明,LAC规划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到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管理领域的一个缩影,可以为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