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布哈河流域高寒草原天峻县生态气象站2004~2017年草原解冻期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的年、季节和月变化特征以及牧草生长季各层土壤湿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0~10cm、10~20cm、20~30cm、30~40cm、40~50cm各层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呈波动增加趋势,春、夏、秋季各季节也随年际延长均呈增加趋势,春季增加最显著;当年1-4月平均气温、整个汛期的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和土壤解冻前期(即牧草返青前)1-4月降水量是影响布哈河流域高寒草原各层土壤水分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达到用前期气候因子变化来评估土壤水分变化的目的,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6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选取前一旬气温、降水、蒸发量和土壤水分4个因子,建立了呼伦贝尔市5月上旬-8月下旬0~40cm土壤水分144个动态预测模型,68.8%的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相对误差小于±10%的为77.8%,小于±15%的为84.3%;利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可用于预测呼伦贝尔市植物生长季各旬0~40 cm各层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土壤水分测定结果,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河南省新郑八千乡沙薄土壤水分季节性和垂直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水分一年内季节性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缓慢消耗期、大量损耗期、恢复期四个阶段。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表现出耕作层水分含量较低,且变化较快;心土层含水量较耕层高,对土壤水分传导快,干湿变化幅度大,且受降水波及大,干旱对其影响程度较重;底土层含水量较耕作层和心土层高,且较稳定,含水量较为丰足。  相似文献   

4.
三江源北部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宗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619-3620
利用1999~2006年4~10月兴海的土壤水分资料,分析了O~50cm土壤贮水的年、月和旬际变化规律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兴海县天然草地土壤贮水量年际变化振荡明显,呈多波动变化,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显著;一年中逐月土壤水分变化曲线基本呈“M”型分布,可分为春季缓慢增墒期、春夏快速增墒期、盛夏快速失墒期、秋季快速增墒期和秋末快速失墒期;土壤贮水量在20~30cm层最大,就其垂直变化而言,0~20cm为多变层,20~50cm为缓变层;土壤水分垂直剖面的季节变化按变异系数大小可分为3个阶段.土壤贮水量变异系数雨季(6~9月)大于干季。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时空梯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TDR分层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土壤水分进行定位观测,利用DCCA排序定量分析土壤水分时空梯度与环境因子关系,通过Surfer软件的Kriging插值法绘制土壤水分等值线排序图。结果表明:该地区影响土壤水分生长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植被、坡位和坡向。0~60 cm土层平均体积含水率在5~9月沟底阔叶林为29.33%~37.86%;下坡位蒙古栎矮林为6.29%~17.24%;中上坡灌丛为5.45%~12.20%;沙地樟子松林为5.04%~11.20%;沙地疏林草原为4.16%~5.43%。0~15 cm与16~30 cm表层土壤水分排序第1轴与海拔、坡向、坡位、植被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系;31~45 cm与46~60 cm第1轴与坡向和坡度呈显著正相关;0~15 cm表层土壤水分波动较大,16~30 cm次之,31~45 cm和46~60 cm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成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194-5196,5258
研究了2004年天山北坡乌鲁木齐段中山带山地草甸围栏内非放牧草地和围栏外自由放牧草地生长期至完全枯黄期0~30cm及越冬后0~50cm的土壤水分和土壤容重。结果表明,在0~30cm土壤深度范围,降水较少时围栏内外各深度层的土壤水分变化不太明显,当降水较大时,围栏内水分含量明显大于围栏外;围栏内各深度层土壤容重无论在植物生长期还是冬季休眠期都大于围栏外;越冬后围栏内各深度层的水分明显大于围栏外;在30~50cm深度范围,围栏内、外的土壤水分和容重变化较小;放牧对土壤水分和容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30cm深度,而对30cm深度以下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定额对枸杞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时域反射仪对不同灌溉定额下枸杞园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枸杞园中土壤水分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cm,0~60cm土层变化尤为激烈,灌水量越大,变化越明显,100~180cm土层各处理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根据不同处理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将0~180cm土层垂直分为4层,即活跃层(0~30cm)、次活跃层(30~60cm)、缓变层(60~100cm)和均稳层(100~180cm)。  相似文献   

8.
延安丘陵沟壑区果园土壤储水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园土壤储水量是果园高产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果园高产稳产,从2001~2005年连续4年对延安飞马河流域果园土壤水分进行了监测,采用时间序列小趋势分析法研究了果园土壤储水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储水量趋势项在2002~2005年分别为304.9,301.2,346.3和275.7 mm,受降水量影响呈周期性波动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土壤储水量变化季节项变化周期为12个月,年变化表现为1~5月呈现持续降低趋势,6~8月受降水量补给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9~12月土壤储水量逐渐升高;根据各层土壤储水量的变化幅度,0~40 cm为速变层,40~100 cm为活跃层,100~200 cm为缓变层,200~300 cm为相对稳定层,300cm以下为稳定层。果园土壤储水量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说明采用时间序列可较好地对土壤储水量进行模拟,在土壤剖面上表现为,连续干旱导致表层土壤储水量降低较大,深层土壤储水量也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山西省农田土壤湿度各因子的时空变化,对各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选出独立性较强年降蒸差、4~5月降水量≤100mm 的概率和生长季内0~50cm 土层含水量为分区指标,应用180DATA 模糊聚类—自组织分析技术将本省分成10个土壤水分区,并作了详细的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选择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7个典型立地类型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探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走势大致相同,呈单峰状分布,土壤最低含水量与最高含水量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其变化范围在2.43%~30.03%之间;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滩地高水位阴坡上部阴坡下部河滩地低水位阳坡上部阶地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时间格局总体上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9月)、土壤水分消耗期(10月至翌年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2—5月)3个时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0~20 cm)、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及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40~60 cm)3层。本研究对该区植被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群体不同分布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冬小麦群体分布方式的调节,研究了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变化趋势随土壤层次增深而增加,A与B处理(行株距分别为7 cm×7 cm和14 cm×3.5 cm)在0~90 cm层次与其它处理的差异幅度较大,而100~120 cm土层差异幅度较小。从4种灌溉处理的土壤水分纵深分布比较来看,在不灌溉条件下,A与B处理能够充分利用冬小麦田深层土壤水分,在灌溉条件下,B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提高浅层土壤的水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关系,为防涝抗旱提供依据.[方法]对濉溪县2011-2012年逐日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0~60 cm土壤含水量与深度二次曲线相关,低点随含水量增加而下移;20~30、60~100 cm土层含水量与月度二次曲线相关.入渗深度与过程降水量、雨前表土层含水量正相关,入渗速度与雨前表土层含水量负相关,雨后耕层含水量与入渗深度正相关.雨后表土层含水量及变化与雨前表土层含水量和降水量对数正相关,雨后10~20 cm土层含水量及变化与雨前10~20 cm土层含水量和降水量正相关.[结论]濉溪县常年降水量略有不足,要补充灌溉,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蒸腾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蒸腾速率较土壤水分匮乏时偏高近1倍,表明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小麦蒸腾速率。(2)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影响蒸腾速率峰值的出现时间,土壤相对湿度越小,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晚,土壤相对湿度越大,蒸腾峰值出现的越早。分析发现,无论土壤相对湿度高或低,蒸腾速率在16:00均出现较前后偏低的现象。(3)在土壤相对湿度62%左右,小麦蒸腾速率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呈现与其他土壤相对湿度下不同的变化特征。(4)从蒸腾速率的多因子模拟结果看出,在不同土壤相对湿度下,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不同,土壤相对湿度<62%时模拟效果较好,土壤相对湿度≥62%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对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云南省元谋县的金沙江段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坡面及裸地进行雨季地表径流和土壤含水量的连续观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被覆盖能够显著减少地表径流量,对照小区(裸地)地表径流量是植被覆盖小区的22倍;植被覆盖下0~180cm土壤含水量比裸地增加37.6%;植被覆盖提高了土壤深层含水量的稳定性,并保持土壤物理性质稳定;不同深度土壤不仅水分含量差异显著,而且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也明显不同。[结论]坡面植被覆盖能够明显改变土壤水文,维持土壤水分含量在较高水平,特别是20cm以下的土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地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变化及土壤水分与牧草生物量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南山中山带地区年内土壤水分的变化可分为春季增熵期、春末夏初缓慢失熵期、夏初墒情恢复期、夏季快速失墒期、秋季墒情稳定期5个时段;不同年份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基本呈递减趋势;牧草生长季(5—9月)各月末的生物量不仅由当月平均土壤含水率决定,其与当月以前月份的土壤含水率、平均气温、光照、土壤肥力等因子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种典型质地土壤观测站近5年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对土壤水分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黏土平均土壤含水率最大,壤土次之,砂壤土最小;3种质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均可分为4个时期,即初春短暂增墒期、春季失墒期、雨季增墒期和秋季失墒期;在雨季,砂壤土各层土壤水分随着降雨和蒸发而迅速变化,且变幅较大,黏土的变化最为平稳,但在少雨期黏土变化幅度较大。[结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在非冻结期内的季节变化特征总体相似,而随降水量变化的幅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侯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87-8289
通过系统观察不同土壤类型棉田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膜下滴灌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土壤含水量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土和粘土从苗期到吐絮期含水量变化趋势相似,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近似于抛物线,苗期土壤含水量最低,随棉花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至花铃期达最大,到吐絮期,土壤含水量又下降,与蕾期相当。不同土壤质地0~100cm土层各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在不同生育期,沙土的含水量明显低于粘土。这种变化与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特性以及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对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壤表层的含水率随土壤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呼和浩特地区的日光温室室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测试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采用Gaussian函数多峰拟合和线性拟合方法对土壤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区域的不同深度土层内,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温度的变化均呈现线性变化规律,且越接近土壤表层,线性关系越显著。通过拟合方程得到的含水率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小于5%。本研究对日光温室内土壤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土壤水分定位观测结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生长过程和土壤物理性状等因子,对河北坝上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季节性垂直变化,以及土壤水分与降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区旱坡地、滩地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规律,可概括为失墒期、耗墒期、补墒期、缓慢失墒期四个时期,并且提出了该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的几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间套作的基本情况及研究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的意义,并对国内外不同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变化、间作群体中的土壤水分蒸发、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述,提出了在间套作系统中土壤水分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