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土地承包纠纷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本文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产生的原因、现行纠纷解决方法的利弊、纠纷解决的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预防和解决纠纷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及其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其"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社会物理学中的社会燃烧理论,可以较好阐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化解及其风险预警机制建构问题。采用文献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新时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的定性、特点及其引发群体性事件等存在潜在的社会风险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纠纷化解及其风险预警机制建构问题。结果表明,在社会燃烧理论的视域中,土地纠纷是部分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导火线,土地纠纷是在牵涉到多重利益配置的"燃烧物质"、包括社会环境变化等客观条件的"助燃剂"和事件发生到一定程度"点火温度"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当前,急需建立完善的土地纠纷化解风险预警机制,并加强风险预警的多元化规制及相关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而化解土地纠纷、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债务、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治安环境是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才能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对珠三角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特殊的历史贡献。在流动过程中,引发系列农村社会问题,与流入地政府及农民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纠纷、合同纠纷、拆迁纠纷、入户、子女入学等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代耕农"流入地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代耕农"问题也成为乡村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将"代耕农"群体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相联系,分析"代耕农"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与隐患,从政策层面与管理制度上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58-159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功能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以研究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为中心,围绕人民调解制度与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进行讨论。研究目的是在人民调解制度和行政纠纷解决的农村实践和认识中,找出现有的困难,为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土地纠纷是当前农村比较突出的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土地纠纷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如何调处纠纷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治理除政府和企业以外,还需要树立环境多元共治理念,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环境社会治理。环境社会治理是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社会治理需通过强化环境治理公众参与,建立健全环保公益组织和环保行业协会,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路径来实现,达到减少环境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也随之越来越 快。中国农村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流转,将会导致土地流转不能发挥其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作用,有可能引发土地流转中潜在的社会风险,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文章基于对陕西 省关中农村的调查,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3个角度探究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潜在的社会风险,并提 出规避风险的治理措施,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俊峰 《乡村科技》2019,(2):117-118
随着我国农村建设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的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与国家的关注,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垃圾。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垃圾的治理力度,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垃圾治理方法,将村镇垃圾治理工作置于整个社会、资源和经济的大系统中,形成长期有效的处理机制。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分类处理为主要方式、重视社会公众参与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下乡是解决农村社会纠纷,重构农村社会秩序的需要。但如果不考虑农村社会实际情况,强拉硬扯送法下乡,送下去的法会被村民拒收,还可能引发新的社会冲突。国家应当努力制定出符合农村需求的法律,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让村民享受到法治带来的好处,变"要我学法"为"我要学法",法律才能顺利下乡。  相似文献   

11.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首先从种植业作业方式、养殖业作业方式、食品加工方式、食品消费方式等四个方面详细探究了农村食品安全的风险及根源。其次,认为农村地区相对无限的监管对象与相对有限的监管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路径。最后,详细分析了村民委员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食品行业协会、消费合作社、消费者协会、供销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在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凌琪 《现代农业研究》2022,(10):141-143
诉源治理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法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基层农村矛盾纠纷越来越凸显。而由于农村发展水平不够高、治理体系不健全以及存在宗亲关系等因素,其矛盾 纠纷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以及群体化和季节化等特征。因此仅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无法对矛盾进行实质性化解,同 时也加重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因此探索诉源治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作为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正当性及实 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种子纠纷调处对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种子纠纷的类型,提出了纠纷处理原则和调处办法,以期为合理解决种子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矛盾相对集中。做好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工作,已成为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调查分析阐述了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李家沟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龙  钱江 《河南农业》2021,(11):61-62
农村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战略中具有强基固本的战略意义。通过对豫北10县(区)农村产业扶贫实践状况调研,并基于风险社会理论搭建风险评估框架,识别出农村产业挟贫面临的多类风险。为防控农村产业扶赏的风险,应从加强农村产业扶贫主体培育,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发布-反馈-沟通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担保体系,强化政策运行长效机制与构建自然风险灾害防范体系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是社会性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加强和完善农村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要从当前我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设计,实现诉讼与非诉讼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相济、互补衔接的有机融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使纠纷得以及时、公正和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构建稳定、和谐与公正的农村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环境运动式治理虽能在短期内改善农村面貌,但是却面临忽视农民的主体性、难以对接农民实际需求、不利于农村环境长效治理机制建立等困境,最终将偏离农村社会长效发展目标轨道,必须采取措施向长效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18.
人民调解,是我国人民独创的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之花"、"东方经验"。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源头预防、及时便捷,止分息争、不伤感情、成本低廉、减少讼累等诸多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发挥着独特的、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研究的视域限定在农村人民调解,因为人民调解在城市与农村因为社会经济结构、文化理念、纠纷类型的差异等表现为各自不同的特征。农村人民调解对解决农村纠纷,减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农村的发展,农村矛盾纠纷的主体及类型呈现多元化,农村人民调解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正视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构想,引导人民调解工作适应社会转型、走向工作常态,才能使人民调解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保证基层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从新农村社会纠纷解决的现实出发,指出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和社会规范多样化等因素决定了新农村的纠纷解决机制不能单纯依靠法治这个唯一的路径,必须考虑农村社会的客观现实,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扩张和工程建设使农村征用土地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征地拆迁中的拆迁不合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致使社会风险事件频发,社会风险管理在农村征地拆迁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以G除险加固水利工程征地拆迁为例,分析征地拆迁中的有效措施及不足,提出了加强农村征地拆迁中社会风险管理的对策,旨在对其他地区征地拆迁中的社会风险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