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的积累动态。[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灯盏细辛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色谱柱:菲罗门ODS(150 mm×4.6 mm,4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检测波长335 nm。[结果]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8%,RSD为1.55%(n=6)。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在不同采收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而同一采收期不同的药用部位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灯盏细辛的规范化种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UV-B辐射增强(5.0 kJ.m-2,旺长期辐射T1、花期辐射T2、旺长期+花期辐射T3)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各部位生物量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株高、基叶数、最大基叶长、最大基叶宽、总生物量降低,其中总生物量下降2.91%~15.79%;花期辐射(T2)下,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降低的幅度小于旺长期辐射(T1)。(2)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各部位有效成分(总黄酮、咖啡酸酯、灯盏乙素)含量升高,含量依次为T3>T2>T1>CK。(3)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使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发生改变,仅花期辐射(T2)使灯盏花总黄酮、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总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灯盏乙素增加10%,总黄酮增加4.01%,咖啡酸酯增加4.05%。总之,通过增加UV-B辐射来增加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是可行的,以灯盏花花期进行UV-B辐射30 d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UV-B辐射增强(5.0 kJ·m-2,旺长期辐射T1、花期辐射T2、旺长期+花期辐射T3)对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各部位生物量和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株高、基叶数、最大基叶长、最大基叶宽、总生物量降低,其中总生物量下降2.91%~15.79%;花期辐射(T2)下,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降低的幅度小于旺长期辐射(T1)。(2)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均导致灯盏花各部位有效成分(总黄酮、咖啡酸酯、灯盏乙素)含量升高,含量依次为T3> T2>T1>CK。(3)不同时期增强的UV-B辐射使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发生改变,仅花期辐射(T2)使灯盏花总黄酮、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总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灯盏乙素增加10%,总黄酮增加4.01%,咖啡酸酯增加4.05%。总之,通过增加UV-B辐射来增加灯盏花药用有效成分产量是可行的,以灯盏花花期进行UV-B辐射30 d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灯盏花组培不定芽为材料,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一定CO2浓度范围内,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根率、干物质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强,生根率也越高;强光照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干物质含量的积累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又叫野菊花、灯台花,为菊科短葶飞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等省。灯盏花以花入药,主含黄酮类、灯盏花素等有效成分。性寒,味苦,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等功效:民间主要用于治瘫痪、偏瘫等病。现经药理实验证明:灯盏花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扩张血管、改善脑血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和提高心脑屏障通透性,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又叫野菊花、灯台花,药用名灯盏细辛,为菊科短葶飞蓬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尤以云南所产灯盏花闻名于世,产量约占全国的90%,是云南中药材“三宝”之一,花、叶、茎、根均可入药。盏花主含黄酮类、灯盏花素等有效成分。性寒,味苦,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等功效。对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所致瘫痪;心血管疾病、高酯血症有显著疗效,目前市场前景好。2013年南涧县发展灯盏花标准化示范种植206.8亩,2014年将大面积发展,现将灯盏花大田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灯盏花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二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灯盏花在不同栽培株数和栽培规格下叶片和侧芽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找出灯盏花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合器官生物量达最大值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灯盏花在营养生长期光合器官在AL81处理组合下达最大量.即单株栽培,规格为25 cmxl0 cm,30 万丛/hm2苗时,叶片和侧芽生物量积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云南特有中草药灯盏花提取精制而成,有效成分为灯盏花甲素、乙素,此药具有舒张血管、扩张冠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我科于2000年1月~2001年3月,应用该药治疗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病人50例,其中5例出现药物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做好灯盏花的播种及苗期管理,推广灯盏花种植规范标准,是灯盏花种植优质高产的基础.介绍灯盏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发展的灯盏花黑地膜栽培技术,解决了灯盏花大田生产中草害严重、除草用工量大的问题。通过总结介绍该项技术,以期为提高灯盏花整体产量质量水平、节本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史云东  贾琳  张霁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02+2112-2102,211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灯盏花中总黄酮与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灯盏花总黄酮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含量。[结果]试验地区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在1.053%-2.628%,昭通巧家落山所产的灯盏花野黄芩苷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在8.845%-15.757%,腾冲芒棒乡1所产的灯盏花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地区灯盏花的总黄酮与野黄芩苷含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灯盏花进行间套轮作的农作物,为解决灯盏花连作障碍,建立合理的灯盏花间套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3个浓度梯度(0.05、0.10和0.15 g/mL),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灯盏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辣椒(Capsicum annuum)、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的化感效应。【结果】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对辣椒、玉米、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综合化感效应强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灯盏花叶浸提液对辣椒种子发芽指数呈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0.15 g/mL根浸提液处理下,辣椒、玉米、水稻和青菜的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75.78%、77.79%、82.24%和69.75%(P<0.05,下同)。低浓度根浸提液可显著增加青菜幼苗苗长,0.05 g/mL处理的青菜苗长较对照显著增长60.34%。4种作物对灯盏花化感作用的敏感性程度为辣椒>水稻>玉米>青菜。灯盏花各部位水浸液对4种作物的化感作用强弱整体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结论】青菜和玉米较适宜进入灯盏花轮作体系中,以缓解灯盏花连作障碍,该结论与实际种植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不同倍性灯盏花形态学与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倍体和二倍体灯盏花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比较,鉴定了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染色体.结果表明,四倍体灯盏花植株具有巨大性,花梗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巨大而肥厚.花朵、花辩大,但数量较少,气孔和花粉粒比二倍体显著增大.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8,四倍体染色体数为36.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灯盏花根际土壤2种滑刃线虫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首次报道了灯盏花根际土壤的2种滑刃线虫:内卷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involutus Minegawa,1992),燕麦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avenae Bastian,1865)。灯盏花是这2种线虫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试剂对灯盏花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试剂对灯盏花种子萌芽的影响。[方法]用GA3、CuSO4、NaOH分别处理灯盏花种子15min,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结果]各种试剂对灯盏花种子萌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赤霉素对灯盏花萌芽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发芽势、发芽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在该试验中,1g/LGA3处理对促进灯盏花种子萌芽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应用SEM技术观察灯盏花锈病的病组织(孢子堆)形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样品。结果表明:常规的制样方法适用于该锈菌的SEM观察,孢子的形态保存完好,结构清晰,没有污染,导电性好。只用戊二醛单固定后处理与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乙醇梯度脱水、CO2临界点干燥法,进行SEM制样观察比较,其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本文就该病菌SEM样品处理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为该病的防治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和积累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高度下短葶飞蓬野生植株总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研究,探讨黄酮合成过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都与生长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说明短葶飞蓬总黄酮合成过程可能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结论]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史云东  袁天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85-2086,2088
[目的]研究了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异同。[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云南省9个不同地点的野生短葶飞蓬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单株最高含量达18.539%,最低含量为3.653%;腾冲芒棒乡1平均含量最高,禄劝县雪山乡最低。同一产地点不同植株间含量差异明显,最大变异系数为25.6%,最小变异系数为9.7%。不同产地短葶飞蓬间总黄酮含量方差结果显示,F=19.467,P=0.000 1〈0.01,LSD最小显著差数多重比较表明,不同地点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显著。[结论]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的高低是内在遗传和外在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短葶飞蓬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