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源水杨酸对棉花相关抗虫酶活性诱导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方法,初步探讨外源水杨酸对棉叶总酚和抗虫酶活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适度浓度和时间范围内,水杨酸(SA)能明显诱导棉叶中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胰蛋白酶抑制力(TI)活性的增加;5 mmol/L 水杨酸处理后4 d对棉叶总酚含量、PAL活性和胰蛋白酶抑制力的诱导作用最为显著,水杨酸5 mmol/L处理后2 d和0.5 mmol/L 处理后4 d对棉叶PPO活性的诱导效果最优;随着水杨酸处理时间的延长,水杨酸诱导棉叶总酚含量和抗虫酶(PAL、PPO、TI)活性具有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又升高的特点。这说明外源水杨酸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棉花抗虫相关的物质和酶活性以达到抗虫目的。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0.02mmol/L、0.05mmol/L、0.1mmol/L、0.5mmol/L、1mmol/L、5mmol/L等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溶液浸种芜荽种子,测定芜荽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幼苗生长状况,分析水杨酸浸种对芜荽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A浓度在0.05~0.5mmoL/L之间时,芫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提高。但芫荽幼苗的平均鲜重、主根长、芽长均低于对照组。说明SA浓度在0.05~0.5mmol/L之间时是处理芜荽种子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水杨酸(SA)对枣树缩果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应用水杨酸(SA)及其添加KH2PO4和微量元素的溶液(SA+),采用喷施和输液方式处理感染缩果病枣树,开展了SA诱导枣树抗缩果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SA处理对于枣缩果病有防效,1mmol/L喷雾处理时防效不明显,3mmol/L、5mmol/L的防效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SA+喷雾施用无防效;SA输液处理对枣缩果病的防效明显,SA+输液处理无防效。对不同处理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各处理样品PAL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SA和SA+2种药剂不同浓度经过喷施处理,枣果样品PPO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输液处理枣果样品的PPO活性显著增强;采用3mmol/L SA输液,以及喷施1、3和5mmol/L均使枣果样品的POD活性显著增加,而SA+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未出现差异显著性。可见,SA通过输液比喷雾更能促进枣树吸收,并提高枣树抗缩果病的能力,POD酶活性增强是枣树抗病性提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浸种对抗虫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抗虫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不同时间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0.2 mmol/L)SA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大于0.2 mmol/L SA处理对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高浓度(>1.0 mmol/L)SA处理对种子的发芽呈抑制作用;在同一SA浓度下,浸种时间为24 h较48 h发芽率高。研究认为水杨酸浸种对棉花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0.2 mmol/L SA浸种24 h对提高棉花种子发芽率最好。  相似文献   

5.
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 SA),研究其引发重瓣玫瑰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诱导处理均对重瓣玫瑰白粉病有抑制效果,SA处理显著减低了重瓣玫瑰叶片白粉病病情指数,0.5 mmol/L SA诱导效果最好。不同浓度SA诱导(接菌)后,对重瓣玫瑰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有显著影响,且对总酚质量分数、木质素相对值的影响明显。经0.5 mmol/L SA诱导后,叶片PPO活性、总酚质量分数均在诱导(接菌)后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喷施清水)的1.55、1.71倍,是CK2(喷施清水+接种白粉菌)的1.33、1.50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1.0 mmol/L SA诱导(接菌)后PAL、POD活性在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的1.68、2.06倍,是CK2的1.35、1.56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0.5 mmol/L SA处理在整个试验期间诱导的木质素相对值均显著高于CK1、CK2。  相似文献   

6.
JA、SA 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重瓣玫瑰的诱导抗病性,采用茉莉酸(JA)、水杨酸(SA)处理重瓣玫瑰,研究其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和 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JA 和SA 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JA 或SA 诱导后株高、 叶片面积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而JA、SA 诱导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 氧化物酶(POD)的影响明显。经JA 诱导,当浓度为0.5、0.5、1.0 mmol/ L 时PAL、PPO、POD 活性分别在第5、3、7 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1.91、1.92、1.61 倍,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经SA 诱导,当浓度为1.0、0.5、1.0 mmol/ L 时PAL、PPO、POD 的活性分别在第3、3、5 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2.14、1.63、1.81 倍,差异显著;JA、 SA 的诱导效果的持效期约为7 ~9 d。外源JA、SA 处理,可以激发植物自身的防御反应,对抵御病虫侵害等逆境环 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对黄瓜植株抗病酶系和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杨酸对黄瓜植株抗病酶系和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mmoL/L水杨酸喷雾处理黄瓜幼苗后,植株体内PAL,POD和PPO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PAL,活性升高迅速,在处理后24h即达到最大值;PPO活性在处理后24h开始提高,48h时达到最大值;POD活性在处理后8h即开始升高,48h时达到最大值。并且经水杨酸处理的植株抗病性明显增强,处理后7d对黄瓜白粉病的相对防治效果为51.23%。  相似文献   

9.
以前期收集的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中的中抗种系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CK)、1.0、1.5、2.0、2.5和3.0 mmol.L-1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水杨酸(SA)对桉树叶片进行喷雾处理,以提高桉树对焦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SA能有效诱导桉树提高对焦枯病的抗性,不同浓度SA对桉树的抗病性诱导效果不同。随着SA浓度的增加,桉树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当SA浓度为2.0 mmol.L-1时,桉树叶片中POD、PAL、SOD和PPO的活性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香樟叶片SOD活性的影响,为香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引种提供参考。以多年生香樟叶片为试材,分别在5℃,-5℃,-10℃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后,叶面再分别喷施0,0.5,1.0,2.0mmol/L浓度的SA,然后测定其SOD活性。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浓度在0-2.0mmol/L,随着SA浓度的提高,不同低温胁迫下香樟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提高也越大;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够减弱低温对香樟叶片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巴西蕉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土壤水分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4个SNP处理浓度(0.05mmol/L,0.1mmol/L,0.5mmol/L,1.0mmol/L)均能显著降低干旱条件下巴西蕉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体率及MDA含量,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从而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旱性。综合表现来看,以0.5mmol/L的处理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外源过氧化氢(H2O2)处理对采后荔枝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为荔枝采后保鲜提供途径,以期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方法】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采用不同浓度(1、5和10mmol/L)的外源H2O2浸泡荔枝3min,在4℃下冷藏放置,每隔3d取样一次,进行失重率、褐变指数、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叶圆片法对水杨酸(SA)、草酸(OAA)、磷酸氢二钾(K2HPO4)和壳聚糖(CTS)4种化学物质诱导草莓抗根腐病(Pestalotiopsis photiniae(Thuem)Y.X.Chen)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SA在0.5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1.9%,OAA在20 mmol/L浓度下诱导抗病效果达96.4%,K2HPO4和CTS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均无诱导抗病作用;4种化学物质中只有CTS有直接抑菌作用,对根腐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为1.983 mg/mL,其余3种均无直接抑菌作用;用SA和OAA诱导处理后,草莓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表明,0.5 mmol/L S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OD活性至第1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252.3%,而PPO和PAL活性变化不大;20 mmol/L OAA诱导处理草莓叶片PAL活性至第4天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了37.8%,而PPO和POD的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Ⅱ)(0、0.01、0.10、1.00 mmol/L)对盐藻Dunaliella salina生长、抗氧化系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 mmol/L和0.10 mmol/L的Cd(Ⅱ)胁迫下,盐藻的生长几乎不受影响,而1.00 mmol/L的Cd(Ⅱ)对盐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盐藻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Cd(Ⅱ)处理浓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1.00 mmol/L的Cd(Ⅱ)胁迫和诱导下,盐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大;总抗氧化力(T-AOC)仅在0.10 mmol/L的Cd(Ⅱ)胁迫下明显升高;各试验组盐藻线粒体膜电位受Cd(Ⅱ)胁迫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叶喷水杨酸(SA)对山药地下块茎蔗糖-淀粉转化的影响,为了解山药蔗糖转化机制、提高其淀粉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SA 0.0(对照)、0.5、1.0和5.0 mmol/L 4个处理,在山药(Dioscorea alata L.)“白扁”地下块茎形成的早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测定地下块茎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裂解与淀粉形成的相关酶活性。【结果】除5.0 mmol/L SA处理的后期地下块茎总可溶性糖(TSS)含量急剧增加外,地下块茎的TSS、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直链淀粉(AM)、支链淀粉(AP)和纤维素的含量在其他处理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对照相比,0.5 mmol/L与5.0 mmol/L SA处理对山药地下块茎的影响作用相反,前者不仅显著提高了蔗糖合成酶(SuSase)、酸性转化酶(SAInv)、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CWBAInv)、中性转化酶(NInv)等酶的活性,而且显著增加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等酶的活性,1.0 mmol/L仅在块茎发育中期对上述酶有微小的促进作用。所有SA处理中,虽然蔗糖含量与SuSase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呈不显著正相关,但蔗糖与总可溶性糖含量的比率与这些酶活性及淀粉含量成显著正相关。葡萄糖、果糖含量及它们所占总可溶性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分别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与上述酶的活性无显著相关性,蔗糖与葡萄糖、果糖的比率均与AGPase、SSS、GB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SA在山药地下块茎发育过程中通过作用于蔗糖裂解和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蔗糖的运输和流向,小于1.0 mmol/L的SA通过提高酶活性来促进蔗糖转运入山药地下块茎并转化成淀粉,而其他浓度SA具有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诱抗效应,以期为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方法】选用康壮素、烯丙苯噻唑(PBZ)、有效霉素A(VMA)、苯丙噻重氮(BTH)和水杨酸(SA)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进行诱抗试验,通过测定发病率、发病指数和相对防效确定马铃薯疮痂病的最适诱抗剂及最佳使用浓度,并在最佳使用浓度下测定马铃薯叶片的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结果】5种植物病害诱抗剂中康壮素和PBZ对马铃薯的诱抗效果不明显,其余3种诱抗剂对马铃薯疮痂病均具有一定的诱抗效果,发病率与发病指数均显著下降,其中以SA的诱抗效果最佳。最佳使用浓度筛选试验结果表明,SA在浓度为1.00mmol/L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相对防效最高,达67.6%;在此浓度下马铃薯叶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色素、可溶性蛋白、相关酶系活力指标均显著增加。【结论】SA为马铃薯疮痂病的最适诱抗剂。规模化生产中可在马铃薯结薯期叶面喷洒浓度为1.00mmol/L的SA,间隔7d/次,至马铃薯成熟期停止喷洒,可提高马铃薯对疮痂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彩色马蹄莲后,细菌性软腐病菌侵染对彩色马蹄莲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彩色马蹄莲相关抗病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把0(对照,CK)、0.25和1.00mmol/L的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二氯异烟酸(INA)液体喷施到彩色马蹄莲叶片正反两面,保鲜袋套袋24h,然后用牙签蘸取1×108CFU/mL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c.c.)菌液刺穿叶片,取样观察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并取样测定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接种P.c.c.24h后,对照和0.25mmol/L的Me-JA处理组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破坏严重;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破坏较轻。接种病原菌0~32h内,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比,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MDA含量相对较低;对照处理组SOD活性一直呈直线状态,而0.25mmol/L的SA和INA处理组SOD活性于接种后8h即比0h的高,并于24h达到401.56和378.02U/gFW,远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彩色马蹄莲经P.c.c.侵染后,细胞亚显微结构会在短时间内(24h)受到严重破坏,而经0.25mmol/L的SA或INA提前24h诱导,其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受破坏的程度较轻。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