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农业气象观测中无法实时监测数据完整性及人工观测资料存在误差的问题,分析了业务应用的功能需求及应用特点,建立了一套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国家级平台移动应用APP软件,通过React Native框架实现了开发协同,提高了开发效率,实现了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人工资料及时上传、作物长势自动获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闻喆 《农业与技术》2010,30(6):110-113
本文针对农业数据信息分散管理中数据结构不一致,数据库产品不统一,致使数据管理和整合中出现不兼容情况,利用XML结构化、自描述性适于表达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提出基于XML的农业信息异构数据集成系统。本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建立目的端数据库及表结构并映射成相应XML文件,将待导入数据所在不同数据库的不同表结构映射成XML文件,再根据用户指定的条件,将符合条件的数据导入目的端数据库的数据表中。实现将多种数据平台的数据通过网络自动化整合到统一数据库平台上,保证数据整合信息不丢失,以及原有数据信息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简称AgMODOS系统)已于2010年正式在全国气象部门业务应用,对于农业气象测报业务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规范化业务流程。内蒙古生态气象观测业务是自治区气象部门自行建立的对牧草、森林、水体、沙漠化、灾害等特色观测业务,自2004年开始观测以来,一直采用Excel表格方式供用户填报和应用,在规范性、便捷性、实用性等方面均给业务和用户带来不便。鉴于生态气象观测与农业气象观测的相似性,基于AgMODOS系统,进行农业与生态测报业务的整合,实现内蒙古生态气象数据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简称CIMISS系统)的统一数据环境对接,实现生态气象测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通过配备自动观测设备及应用卫星遥感、多源数据自动综合判识、智能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全面自动化观测逐渐具备现实基础。然而,对照新时代气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仍然存在待解决的问题,2020年1月1日,气象观测自动化已经历试点运行、全国试运行和业务运行三个阶段后,全国242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实现了全面自动化观测。本文针对旗县气象局观测自动化后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气象情报文本自动化生成中,主要以拓扑原理作为基础,通过气象专用语的关联来进行统计数据的自动生成。这种技术可以将GIS平台所观测的农业气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自动生成图表及文字,并对农业气象情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安卓平台搭建了一套针对我国2 000多个气象观测站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运行监控APP,软件采用伸缩性部署架构,内部通过数据交换总线进行数据交互,数据中间件通过HTTP API接口为APP提供数据服务。该软件能够实现自动土壤水分仪设备故障诊断、湿度数据产品统计、观测数据产品分析及站点管理等功能,可自动生成数据异常、设备故障的类型及其原因分析,并推送至农业气象员手中;软件建立了一套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算法、观测设备故障维修分析库等,实现了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农业气象干旱实时监测和站点设备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农业气象产品服务需求,构建了陕西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系统采用省、市、县三级产品共享机制,统一产品格式、统一管理接口等方式对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统一管理和网络共享。运用XML Web Service、SOAP、网络和通信等技术,实现县级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展示,气象资料的查询分析,特色农业、预警信息及农事建议的发布、农气指标、数据管理及用户管理等功能。陕西省县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业务运行。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解决了农业气象产品制作智能化、信息集约化管理、省市县级平台对接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满足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以气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将气象数字化档案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盘考虑、统一部署。平台遵循CIMISS建设标准,实现实体档案数字化成果、历史和实时观测资料文件等数据信息的智能化存储。通过平台建设,实现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同时建立三级用户虚拟档案馆,为各级用户提供所需馆藏实体档案的可视化浏览、借阅、维护等业务。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农业气象观测面临的问题,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农业气象自动观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研制了集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存储等一体化,以及可拓展性强的农业气象自动观测原理样机;实现了高清晰嵌入式数码相机的农作物图像的自动采集、编码与实时传输;从原理上实现了应用图像、音频信息进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自然物候的自动观测;与常规观测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有效增加观测内容,提高观测与服务时效,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野外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相对减少人力投入,减少人为主观观测误差。该观测技术为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有望改进和提升我国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水平,从而有效增强现代农业气象的业务与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方法,进而确定仪器的组成结构,根据传感器的接口、协议类型和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应用方式设计了基于ARM架构控制处理器的外设接口,进一步结合非RKNN模型的转换应用流程,设计了控制处理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控制交互的具体功能和流程.针对3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将仪器分别部署在内蒙古、广西和安徽3个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基地,采用仪器测量数据与人工平行观测的方法进行外场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植被生态自动化观测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仪器性能指标也符合实际业务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
董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8):191-193
针对上海市气象局及下属区县单位气象服务内容、数据来源不统一,部分区县局服务资源不足的现状,对各类数据的运用进行严格的控制监管,开发完成了上海市气象局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采集、数据交换、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具有提供5日天气预报、多普勒雷达图、灾害预警、天气实况、气象报告、卫星云图等功能,用于规范数据来源,通过各业务单位共享的可靠的多种气象数据,形成市局统一管理监控下属区县单位,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设基于VPND的3G无线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以实现各级气象台站实时气象业务的备份传输。[方法]分析了地市级气象网络现状及业务需求,提出了基于VPDN的3G无线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作为地面专线备份线路的解决方案,并对其网络结构、运行方式及系统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基于VPDN的3G无线气象信息传输系统实现了地面专线备份,同时较Modem拨号方式稳定性更高,传输速度更快。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该信息传输系统将更加高效和稳定,在气象信息传输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结论]随着气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各类气象探测资料种类进一步增多,对气象信息传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研究建立的基于VPND的3G无线气象信息传输系统为实时气象业务备份传输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自动站数据、雷达资料、天气预报和农气文献为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气象为农服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系统通过Web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和手机短信等发布各类信息,与气象微博、"96121"等专业咨询服务无缝对接,可以满足气象资料在农业生产、科研、决策等多方面应用需求,构建了一个专家与用户紧密联系的系统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对气象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开辟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象综合观测体系的发展,原有的气象探测保障体系已不能满足气象探测建设的需求,建设稳定可靠的气象探测环境实景监控系统成为气象探测保障工作重点。该系统以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技术为基础,将气象数据管理与WebGIS技术相结合,形成省、市、县三级统一的气象观测环境实景监控管理平台。系统借助气象内网,采用B/S结构设计,包括台站地理信息中心、基础信息维护、视频监控管理中心、系统管理四个模块,实现了台站信息管理、实时视频采集、存储、视频数据与气象数据叠加显示等功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气象预警大喇叭在线率管理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目前本溪地区的气象预警大喇叭已经覆盖到了村一级,但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业务管理和乡镇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该区域大喇叭的在线情况,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溪市气象局建立了气象预警大喇叭在线率管理平台,使市、县、乡、村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该区域大喇叭的在线情况。该管理平台的软件均由C#开发,需要微软.NET Framework 3.5框架的支持,管理平台的核心是SQL2003数据库,实现功能是由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短信发送4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JAVA的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利用江苏一体化平台提供的气象基础数据,采用JAVA语言开发、气象数据标准化处理、嵌入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实现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的降水、温度、日照百分率等13种气象要素日均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标准化存储,具有系统资源占用少、管理成本低、部署灵活性高以及数据实用性强等特点。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可为江苏省农业气象业务平台及江苏农田旱涝监测预警提供有效、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在全省旱涝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县级气象局GIS决策服务系统将GIS技术引入气象领域中,充分利用GIS系统的矢量地图和属性数据动态交互的优势,突出表现了多源气象信息的地域性和空间性,提高了系统的可视化和易用性。将为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人员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平台。  相似文献   

18.
县级气象局GIS决策服务系统将GIS技术引入气象领域中,充分利用GIS系统的矢量地图和属性数据动态交互的优势,突出表现了多源气象信息的地域性和空间性,提高了系统的可视化和易用性。将为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人员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平台。  相似文献   

19.
应用MUSIC开发北海区域自动气象站采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玲  卢绍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2):179-183
介绍了北海区域自动气象站采集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库和数据表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并列举了该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该采集系统采用C#开发,通过气象数据统一服务接口MUSIC调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的地面资料,更新本地基础气象数据库的自动站采集数据表,为北海市气象现代化服务平台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通过业务应用证实,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好。该系统对推进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业务化、实现业务系统与CIMISS的对接起到了示范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八个区域中心建立气象网格计算环境(CMAGrid),有效整合利用各区域中心现有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以提高气象行业资源利用率和气象作业运行效率。气象作业运行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在各区域中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大量的气象数据文件较大,因此,在CAMGrid环境下实现高效的气象大数据传输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重点研究CMAGrid环境中各区域中心间端到端的气象大数据的高效传输机制。在气象网格环境搭建的基础上,根据气象大数据的特点,分析影响大数据传输效率的关键问题,基于缓冲区、数据切分、多路并行传输等机制研究一种大数据的端到端高效传输机制,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以提高气象骨干网环境下的数据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