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晋旱125×(昔野×501)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后代所产生的有代表性的四个特殊类型73-1(尖叶白花)、73-2(圆叶紫花)、73-3(圆叶白花)、73-4(尖叶紫花)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的条件下,测定苗期和花荚期的POD、SOD、CAT等与抗旱性相关的保护酶指标,并对株高、株荚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还对亲本和子代的抗旱性差异情况用抗旱性隶属函数值(D值)进行了综合的测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系的保护酶活性均有所变化,且在不同时期,各种酶的变化程度不同;在大豆对水分最为敏感的花荚期对SOD、POD、CAT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抗旱隶属函数值的方法综合测评,认为这一群体中抗旱性从强到弱的次序为:晋旱125、73-2(圆叶紫花)、昔野×501、73-1(尖叶白花)、73-3(圆叶白花)、73-4(尖叶紫花)。  相似文献   

2.
大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大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筛选出最适合的大豆抗旱鉴定生理指标,选用同一大豆杂交组合产生的4个品系为试验材料[73-1(尖叶白花)、73-2(圆叶紫花)、73-3(圆叶白花)、73-4(尖叶紫花)],于营养生长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渗透势等生理指标;收获后测定株高、百粒重、分枝数、结荚数、单株粒重等农艺性状,并利用抗旱隶属函数值的分析方法,对各品系的抗旱级别进行了划分;进而分析了各品系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品系抗旱性从强到弱的次序为:73-2(圆叶紫花)、73-1(尖叶白花)、73-3(圆叶白花)、73-4(尖叶紫花)。大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抗旱性呈正相关;而相对电导率、渗透势与抗旱性呈负相关。对各指标综合比较发现,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渗透势与抗旱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作为大豆抗旱鉴定的最佳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光合特性的差异,本研究测定了这两种丹参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紫花丹参的光补偿点为1 205μmol·m~(-2)·s~(-1),高于白花丹参(1 024μmol·m~(-2)·s~(-1)),表明紫花丹参对强光的适应性大于白花丹参;紫花和白花丹参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10∶00—12∶00同步下降,但紫花丹参3个指标的值高于白花丹参。这说明紫花和白花丹参光合"午休"现象都属于气孔限制型,但白花丹参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程度高于紫花丹参;紫花丹参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白花丹参可能是其产量高于后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欧李抗旱性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条件下,对红花、大叶白花、中叶白花、小叶白花4种变异类型的欧李进行了10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抗旱性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欧李的抗旱性受多因子影响,在二维主成分坐标上,4种变异类型的欧李抗旱性可分为3类,红花欧李抗旱性较强,大叶白花欧李抗旱性较弱,小叶白花和中叶白花欧李抗旱性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抗旱性从强到弱的排序为:红花欧李、小叶白花欧李、中叶白花欧李,大叶白花欧李。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华南地区采集的8份链荚豆种质为材料,在自然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等6项抗旱生理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同时以各项指标隶属函数平均值占总和的百分比评估各指标在抗旱性评价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8份链荚豆种质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昌江圆湛江圆海口尖儋州尖儋州高儋州圆海口圆昌江高;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在链荚豆种质抗旱性鉴定中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部均未检测出丹参酮ⅡA;但含有与根部相同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3种水溶性成分,且在叶中含量较高。【结论】除根以外,丹参叶部各活性成分的含量均较高,可作为提取丹酚酸等的原料。此外,白花丹参多数部位有效成分含量高于紫花丹参,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性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以来自国内外的13种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它们的种子性状,包括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4项指标。[结果]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的平均值均小于紫花桔梗种质资源;在种子长度上,除了朝鲜白花的种子较长以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长度均比紫花桔梗的长度小;在种子宽度上,除朝鲜白花、黑龙江宁安、韩国江原外,白花桔梗种子宽度基本上都比紫花桔梗的宽度小;在种子千粒质量上,除了朝鲜罗津和三成白花外,其他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种子千粒质量均极显著(P〈0.01)小于紫花种质资源。[结论]该研究为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根部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除根长平均值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两者无差异之外,其他根部性状的平均值白花桔梗均小于紫花桔梗;紫花桔梗根粗、侧根数、单根鲜重平均值高于白花桔梗,但差异并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4种绿肥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缩短绿肥的出苗时间。【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方式下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种子的发芽特征,分析温度、处理方式对4种绿肥发芽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绿肥发芽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结果】4种绿肥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一致,均随处理水温的升高而提高。卵叶山蚂蝗的发芽势、发芽率随处理温度的提高一直上升,90℃处理最高;距瓣豆、白花灰叶豆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75℃处理最高,三尖叶猪屎豆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则呈下降趋势,60℃处理最高。不同处理方式对绿肥发芽的影响不一致,卵叶山蚂蝗和距瓣豆的发芽速度为自然冷却马上倒掉冷水骤冷,三尖叶猪屎豆为冷水骤冷马上倒掉自然冷却,白花灰叶豆为自然冷却冷水骤冷马上倒掉。4种绿肥种子的发芽指数、萌发持续时间相差很大。三尖叶猪屎豆和距瓣豆仅4 d、7 d就完成萌发,白花灰叶豆、卵叶山蚂蝗则需要17、25 d。【结论】卵叶山蚂蝗的最佳发芽温度为90℃,白花灰叶豆为85℃,距瓣豆为75℃,三尖叶猪屎豆为60℃。卵叶山蚂蝗和距瓣豆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加热水直至自然冷却,三尖叶猪屎豆为加热水搅拌后直接倒掉,白花灰叶豆为加热水搅拌倒掉再加冷水骤冷。  相似文献   

10.
为从叶绿素荧光的角度阐明紫花丹参产量高于白花丹参的原因,探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产量和叶绿素荧光差异内在关系,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利用便携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在丹参快速生长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丹参的最大荧光、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PSII光化学猝灭显著高于白花丹参,表明紫花丹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光合能力高于白花丹参。由此推测,紫花丹参产量高于白花丹参的重要原因是紫花丹参对光能的利用率高于白花丹参。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发育过程中经脱水和未脱水处理的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含水量、萌发率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探讨了种子脱水耐性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桔梗与白花桔梗种子均在37DAF(Days after flowers)开始具有脱水耐性,并随发育进程而增强;其脱水耐性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种子千粒重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61DAF紫花桔梗种子与58DAF白花桔梗种子的发芽率最高(72.33%和91.00%),经不同时间脱水处理后,其发芽率均呈下降-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二者含水量分别降至2.42%和2.66%时,其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增至88.67%和93.00%,即此时期种子的耐脱水能力最强,且后者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桔梗株高与花色的遗传关系,调查分析了矮秆紫花桔梗与高秆白花桔梗杂交后代的株高、花色及其分离。结果表明,桔梗矮秆×高秆F1的株高接近双亲的平均值,在F2中呈连续分布的趋势,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紫花×白花的F1全部开紫花,F2中紫花与白花的分离呈3∶1比例,符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株高在白花和紫花群体中均呈连续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在农业上有较大抗旱性差异的4种陆稻(高抗旱性品种‘白花山’,中抗旱性品种‘紫糯谷’,低抗旱性品种‘遥矛’,不抗旱性品种‘旱谷’)进行研究,得出抗旱性不同的这4个陆稻幼苗根系活力随着PEG浓度的增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抗旱性强的陆稻品种的三个指标数值均要显著高于抗性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8份链荚豆种质草坪密度、均一性、颜色、耐践踏性、草坪盖度等5个坪用价值相关指标,根据草坪不同功能确定指标权重后评分,按照分值进行坪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份链荚豆种质中,评分最高的是湛江圆叶,得分最低的是儋州尖叶。参照综合坪用价值,湛江圆叶、儋州圆叶、儋州高种、海口圆叶适合作观赏草坪和休憩草坪,湛江圆叶和儋州圆叶适合作运动草坪,湛江圆叶和儋州高种适合作保土草坪。  相似文献   

15.
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研究及育种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优质高产鲜食豌豆品种,利用豌豆隐性基因易纯合、稳定快,其表象易观察,其性状表达易选择的特点,开展豌豆隐性基因的遗传应用研究,提高育种效率。以矮秆半无叶白花硬荚型白色圆粒豌豆品种和高秆普通小叶紫花软荚型麻褐色凹圆豌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杂交,开展半无叶型、矮株、白花、软荚等多个隐性基因遗传研究和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研究结果表明,F1籽粒表现为白色和圆粒籽粒,植株表现为高秆、普通小叶、紫花、硬荚等性状;F2其籽粒颜色和植株表观性状经卡方检测,符合显隐性分离比3:1;叶腋花青斑与紫花颜色具有相同观测值,符合基因完全连锁效应;‘苏豌4号’的成功选育,为豌豆育种提供了多隐性基因的育种材料。综合利用多隐性基因表观选择可较早定向选择目标性状,对目标进行丰产性和抗性等方面的性状选择,以加快育种进程,特别是针对某些性状由一对或两对显隐基因控制的遗传表观选择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营 《特产研究》2014,(1):38-43
本试验对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传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只有花冠宽具有显著性差异,花冠长、子房宽、裂片长、裂片宽、裂深、雄蕊长和雌蕊长均无显著性差异;白花桔梗、紫花桔梗的平均单株花粉数分别为5.86×105个和5.05×105个,花粉/胚珠比值分别为2 282.3和2 195.1,两者均属于兼性异交;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开花后第2天柱头可受性均达到最高,两者在花粉活力和柱头可受性上无明显差异;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在风媒的作用下,传播花粉的距离分别为1.5m和0.8m;昆虫传粉最远距离分别为9.8m和6.5m。本试验通过研究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传粉生物学差异比较,为今后桔梗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毛苕子、箭舌豌豆、光叶紫花苕、紫云英和南苜蓿5种一年生豆科牧草苗期的抗旱性,在干旱胁迫下测定了叶片相对水含量、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筛选出适应秋冬季节性干旱以及适宜与玉米、水稻轮作的一年生豆科牧草。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水含量毛苕子下降最慢,南苜蓿下降最快;电导率均升高,毛苕子的电导率变化幅度最小,南苜蓿的变化幅度最大;毛苕子的脯氨酸积累最多,其他4个材料基本相当;紫云英的可溶性糖积累最多,毛苕子次之,箭舌豌豆第三,光叶紫花苕和南苜蓿积累少。5种一年生豆科牧草苗期的抗旱性表现为毛苕子箭舌豌豆光叶紫花苕紫云英南苜蓿。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陆稻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农业上有较大抗旱性差异的4种陆稻(高抗旱性品种‘白花山’,中抗旱性品种‘紫糯谷’,低抗旱性品种‘遥矛’,不抗旱性品种‘旱谷’)进行研究,得出抗旱性不同的这4个陆稻幼苗根系活力随着PEG浓度的增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都呈逐渐下降趋势,抗旱性强的陆稻品种的三个指标数值均要显著高于抗性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玉米苗期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盆栽法,测定不同转基因玉米RT、BC、PK和H的指标:相对电导率(RWC)、相对含水量(REC)、光合速率(PR)、蒸腾速率(TR)、叶片失水速率(LLR)和叶水势(LWP),以期综合评价这4类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能和所选指标作为筛选抗旱性指标的可行性,同时探求一套综合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抗旱性RT>BC>PK>H>CK,同时所选指标均可应用于抗旱性筛选,隶属度评价法可以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转基因玉米抗旱性筛选中。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科学》2005,(4):79-79
潍豆6号潍坊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夏播大豆新品种,已通过国审(2005006)。特征特性紫花,棕毛,卵圆叶,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平均生育期105天。株高67·72cm,有效分枝2·11个,单株有效荚数37·86个,单株粒数73·76个,百粒重20·73g。成熟时落叶完全,不裂荚。抗病、抗倒伏性好。平均粗蛋白含量38·74%,粗脂肪含量22·38%。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比对照1鲁豆11增产0·59%(不显著),比对照2鲁99-1减产2·98%(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666·7m2产量184·51kg,比对照鲁99-1增产5·92%(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666·7m2产1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