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着眼于隐性课程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探讨了体育隐性课程对于高校文化教育渗透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不仅是教授大学生运动技能的载体,同时是宣扬和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方式。体育课程尤其是隐性体育课的内在与高校的体育文化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对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归纳总结法等科研方法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隐性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并对不同心理水平学生如何安排适宜的隐性体育教学进行论述,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隐性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心理水平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为高校体育教师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实施体育教学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融合的产物,对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至关重要。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和社团体育活动开展密切相关,对校园体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要科学设置体育课程,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促进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准确地认识隐性课程,对系统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河北农业大学从物质建设、制度完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打造学校特色,进行隐性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了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用实例对隐性课程做出了诠释。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从设置到教学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运动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强调学生对各项运动的亲身参与和实践.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体心理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未来是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余暇体育属“隐性课程“,大学生余暇体育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同样能强化、带动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开展成功教育不仅需要显性课程,还需要隐性课程,甚至在某种意义上,隐性课程对发展学生的情商和逆商起着更大的作用.高校进行成功教育的隐性课程开发时,以下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开展教学研讨,提升教师在课程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隐性课程的实施中体验成功;修正评价标准,树立成功的多元观念.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体系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自主选择余地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小学期教学弥补了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不足,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延续性以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保障。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科学而合理地构建小学期体育教学模块,以适应高校体育课“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而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对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体育发展和变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体育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课程框架或系统。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现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构建,设计符合高校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只注重体育技能与满足学生自身锻炼需要,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同时又具有职业性与示范性两大特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实践经验和问卷调查法研究方法,很好的拓展了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的指导思想,准确的定位课程设计理念。通过“快乐健身”、 “学园结合”等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考评模式,构建起科学的学前教育师范院校体育健身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体育健身学习与将来幼教职业联系起来,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受到当代教育学领域广泛关注的课题。该文具体分析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隐性课程,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实际,分别分析了生物学科、生物学史、生物学教师的人格魅力等这些生物学隐性课程对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的潜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对湖南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湖南省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校体育课时量偏少、课外体育活动整体不足、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学生体育课兴趣不高、体育教学成效低下等.在实施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切实加强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方法标准的不合理性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任务中包含着诸多的方面,而我们的考核内容只涉及以上三个(四个)方面,显然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身体素质练习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但不能说运动成绩越高,身体就越健康。人的身体素质具有先天的因素,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运动成绩不是说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想提高到一个程度就可能达到的。用运动成绩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显然不合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一。体育技能指的是学生自我科学…  相似文献   

14.
从影响残障大学参与体育教育课程的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执行功能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执行的对策:教师和同学们要以比平常更为耐心的态度去帮助残障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国家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联合高校实际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完善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教育制度;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时候,应将特殊教育课程纳入考虑范围;把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纳入到高校残障大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系统中,作为教师教学系统的辅助系统;建立科学的残障大学生群体体育考核与评价系统;设立残障学生专项基金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宾夕法尼亚州和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广泛,重视个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衔接;提出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提高衔接性、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充分利用体制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等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来源于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即刻被广大学者所关注。隐性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民族团结是各项事务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推动团结进程。由于隐性课程的潜在性、持久性,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对体弱、残疾学生开展体育保健课是完善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实现教育平等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开展课程时应遵循安全性、系统性、必要性的原则,运用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克服宣传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以及缺乏教材、场地、器材设施等困难,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实现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不断地打造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增进身心素质提升的关键,同时还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该以高校体育教学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健全的学生身心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来不断地促进个性的释放。本文将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内容出发进行讨论,并对如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更多强调的是用不自觉、无意识、潜在性来实现教育者所要达到的效果。隐性课程在人的社会化发展中的某些长处是显性课程所不能代替的,高校应当认真进行隐性课程的设计,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学生体质水平,我校对体育教育任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体质调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结果表明,我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是符合体育教育规律的。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