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 (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橘蚜传播 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 ,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 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绣线菊蚜等蚜虫 .橘蚜对 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 ,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 .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 .橘蚜与酸橙砧甜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 ,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 ,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 .橘蚜对 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 ,通过单虫传播 ,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 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 .检测橘蚜携带 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 ,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 .讨论认为 ,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 CTV的影响 ,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 ,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 CTV株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橘蚜传播柑橘衰退病毒(CTV)的传毒特性,传毒率,影响传毒率因素,与柑橘衰退病流行的关系,对混合株系的虫传分离作用以及带毒橘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橘蚜传播CTV的方式为非循回型半持久式,其从甜橙和墨西哥莱檬植株上传播CTV的效率高于棉蚜,橘二叉蚜和乡线菊蚜等蚜虫,橘蚜对CTV不同株系的传毒率有所差异,对重型株系的传毒率较轻型株系高,影响传毒率的因素有蚜虫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对橘蚜与酸橙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衰退型强株系衰退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密切相关性,它是甜橙衰退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主要传播介体,橘蚜对CTV具有分离株系的作用,通过单虫传播,可以将混合感染状态的CTV不同株系分离而获得纯化株系,检测橘蚜携带CTV的分子生物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建立,并已应用于检测橘蚜等蚜虫的单虫带毒情况,讲座认为,不同发育虫态,毒源植物,接毒植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橘蚜传播CTV的影响,特别是毒源植物和温度条件对橘蚜传毒率的影响,及利用橘蚜单虫传播分离CTV株系等方面的研究有等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条件下调查湖北地区柑橘园中蚜虫种类,监测蚜虫及其自然天敌优势种群发生动态。连续的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为害柑橘的蚜虫有棉蚜Aphis gossypii、 绣线菊蚜Aphis spiraecola、橘蚜Toxoptera citricidus、橘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 豆蚜Aphis craccivora。其中,橘蚜和绣线菊蚜为优势种,全年可见,春末夏初和秋季为发生高峰期。本地天敌有蜘蛛Araneae、瓢虫Coccinellidae、食蚜蝇Syrphid、草蛉Chrysopidae、寄生蜂、蝽类Pentatomidae,当地蚜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瓢虫和食蚜蝇对蚜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发生动态紧随蚜虫种群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苹果绵蚜,又叫料蚜,白色蚜虫,棉蚜虫,白毛虫,一年发生14-15代,以1-2龄若蚜在伤疤裂缝树干地表越冬,4月初越冬蚜活动,平均气温上升11℃开始迁移,  相似文献   

5.
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活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 ̄5.0×10^4头/m^2和1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成株法研究烟叶、大豆、花椰菜、萝卜繁蚜繁蜂效果,然后在烟草及茶叶、柑橘、葡萄放飞蚜茧蜂防治蚜虫,结果表明,批量扩繁蚜茧蜂前期可以萝卜迅速繁蚜后接种烟叶繁蜂,可提高整体繁蜂效率。与空白对照(不放蜂)相比,放飞僵蚜苗防治蚜虫效果较好;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蚜节约了防治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替代甲胺磷防治棉花蚜虫(苗蚜)药效筛选试验及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蚜虫是我省棉花上的主要害虫,而甲胺磷是防治棉蚜的主用药剂,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后,急需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防治棉蚜的替代农药品种。2006年在我省棉花集中产区盐湖区,进行了替代甲胺磷的药效筛选试验,初步选出啶虫脒等6种药剂可以替代甲胺磷的结果。2007年在苗蚜发生危害期又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进一步确定了这6种药剂对棉花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蚜虫的发生情况以及蚜茧蜂放飞后蚜虫密度变化情况,可以为科学防治蚜虫提供理论依据。以习水县为调研地点,选择烟草、白菜、萝卜、油菜等作物,调查了蚜虫的发生情况与蚜茧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烟草蚜虫发生情况重于其他作物,其中,烟草无翅蚜发生情况最重,而其他作物是有翅蚜发生最重;从蚜茧蜂防治效果来看,在蚜虫发生不严重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蚜虫发生较重时,防治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9.
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适宜云南主要油菜产区的抗(耐)蚜虫品种及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对22份云南主推品种、国内新育成品种及核心育种材料进行6种抗蚜虫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云油双1号、花油4号、云花油早熟1号、A35等品种抗蚜性较好,播种时施用地蚜灵预防,花角期交替使用烯啶虫胺和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油菜缢管蚜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缢管蚜又称萝卜蚜,属同翅目蚜科,是危害油菜的蚜虫中的重要种类之一,同时又是传播油菜多种病毒病的祸首。发生特点油菜缢管蚜发生极为普遍,各地油菜产区均有发生。缢管蚜1年可发生10代~20代,四季都可繁殖,世代重叠,生活史错综复杂。无明显越冬现象。  相似文献   

11.
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筛选适应云南主要油菜产区的抗(耐)蚜虫品种及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对22份云南主推品种、国内新育成品种及核心育种材料进行6种抗蚜虫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云油双1号、花油4号、云花油早熟1号、A35等品种抗蚜性较好,播种时施用地蚜灵预防,花角期交替使用烯啶虫安和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蚜虫是植物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植物的危害非常严重,同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治蚜虫的手段,主要有化学防治和培育抗蚜新品种,其中化学防治较为普遍,但培育植物抗蚜新品种更具有长远价值,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天敌防治可作为植物防治蚜虫的辅助措施,植物基因工程防治将是一条有效的防治蚜虫途径。对植物蚜虫特征、危害症状、发生条件及规律、危害机制、防治措施、植物抗蚜性及抗蚜鉴定、抗蚜基因及其表达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概述,可为植物抗蚜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植物抗蚜分子育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条小食蚜蝇是我区蚜虫的重要天敌,一头四条小食蚜蝇可取食800头左右的蚜虫,主要取食大豆蚜虫、高粱蚜虫和萝卜蚜虫等10多种蚜虫。每年在当地发生3~4代。每年4月下旬后出现一代成虫,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需30~35d,一生可产卵84~124粒。主要天敌有姬蜂类、蜘蛛类和草蛉等。  相似文献   

14.
在小麦拔节到乳熟期内,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是以不同虫龄、不同翅型和不同体色蚜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小麦拔节-孕穗和乳熟期以绿色有翅蚜为主,扬花-灌浆期以绿色无翅蚜为主.抗感两小麦品种上麦长管蚜自然种群在数量、翅型、虫龄和体色组成等方面差异显著.抗蚜品种上麦蚜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感蚜品种;小麦灌浆期,抗蚜品种上成蚜比例和无翅蚜比例均显著低于感蚜品种.蚜虫自然种群体色结构分析表明,红体色麦长管蚜更喜取食感蚜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寄主生育期和寄主品种显著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5.
蚜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蚜虫病原真菌--虫霉目蚜霉(Entomophthora aphidis Hoffm)的生物学特性与分类地位,并对世界范围内侵染蚜虫的虫霉种类(35种)进行系统总结,描述蚜霉对蚜虫的侵染特点及田间流行性.对目前虫霉杀虫剂的研究开发现状以及蚜霉的田间利用情况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感染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的柑橘对不同翅型橘蚜取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对褐色橘蚜和棉蚜在感染CTV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持续记录,与健康植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褐色橘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的参数均与有翅型无显著差异;棉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非刺探波(no penetration,np波)和路径波(C波)的总持续时间、电势落差(potential drops,pd波)的次数均显著小于有翅型,C波和刺探的次数均极显著小于棉蚜有翅型。褐色橘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pd波的次数和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的平均持续时间显著小于棉蚜无翅型;褐色橘蚜有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C波的次数和总持续时间、刺探的次数、pd波的次数和总持续时间均极显著小于棉蚜有翅型,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波)的总持续时间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极显著大于棉蚜有翅型。褐色橘蚜无翅型在感病植株上的刺探和pd波的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但总刺探时间相反,np波、C波和非韧皮部阶段的总持续时间极显著高于健康植株,E2波的总持续时间极显著短于健康植株。表明柑橘感病状态对无翅型和有翅型的影响是相似的;柑橘感染CTV对褐色橘蚜无翅型的取食行为影响明显,且偏好健康植株,从而促进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棉花棉根蚜别名菜豆根蚜、甜菜根蚜,为同翅目,瘿棉蚜科,是一种危害植物根部的蚜虫。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棉根蚜在棉花上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我市太康、淮阳县中度发生。据调查,平均虫田率20%,虫株率5%~10%,每株蚜量20~50头,严重田块虫株率20%~30%,每株蚜量60~150头,死棵率5%~1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分为危害大豆的大豆蚜和危害玉米的玉米蚜等,从影响蚜虫的发生因素看,干旱严重发生危害加剧,为了有效地控制蚜虫发生危害,必须了解掌握其相关知识,掌握蚜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一、形态特征1、玉米蚜分无翅胎生雌蚜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为长卵形,体长1.8-2.2毫米。浅绿色,披薄白粉,头胸  相似文献   

19.
为镇远烟区建立有效的蚜虫预防机制及其统防统治提供参考,通过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黄皿诱蚜法及5点取样法调查,对2014-2015年镇远县烟区早春蚜虫虫源基数、有翅蚜迁飞、田间烟蚜与天敌和蚜传病毒病(PVY+CMV)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越冬寄主中,油菜上的蚜虫总量最多,2年平均达18.44头/株;有翅蚜的迁飞呈双峰型,无翅蚜种群动态为单峰型,且发生高峰为5-6月.建议大田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  相似文献   

20.
桃蚜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有代表性的6种杀虫剂对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桃蚜的防治效果,并进行了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供试的6种药剂毒力测定中,以啶虫脒对桃蚜的防效最好,明显优于吡虫啉和抗蚜威;在田间药效试验中,供试的6种药剂以啶虫脒和吡虫啉对桃蚜防效较好,啶虫脒防效最高,抗蚜威药后3天防效最高,以后逐步下降。三氟氯氰菊酯、辛硫磷防效较低,应在生产上逐步减少使用。对抗性蚜虫的综合防治要选择种植抗性品种,化学药剂的镶嵌交替式使用,合理利用蚜虫的天敌,充分发挥三者的协同作用,达到有效控制桃蚜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