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紅花草(即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是我省沿江地区群众习慣种植的水稻主要綠肥;由于具有种植容易、就地施用、花工少、肥效大、并能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深受群众欢迎,因而种植面积也較大。但近年来因某种原因鮮草产量不高,直接影响水稻的稳定增产。因此,如何提高紅花草鮮草产量,也就成为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一个关鍵。这里,特根据蕪湖专区农科所历年来有关試驗及調查資料,結合外地經驗,对提高紅花草单位面积鮮草产量提些意見。一、选用高产迟熟品种紅花草的品种一般根据开花期的早晚,分为早、中、晚熟种三种。早熟种一般叶小、株矮、茎細,現蕾开花早,种子成熟不一致;晚熟种叶大、株高、茎粗,現蕾开花迟、开花期长,种子成熟較一致,鮮草产量也較高;而中熟种性状则介于早、晚熟种之間。据蕪  相似文献   

2.
种好紫云英(红花草籽)是获得水稻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用高效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又是保证紫云英种植成功和高产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发展紫云英的新区,接种尤为重要。随着双季稻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紫云英种植面积也相应扩大,并要求提高青草产量。遵照毛主席主持制定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关于“积极发展细菌肥料”的指示,我院为了支援农业生产,使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建立了微生物制品厂,每年生产紫云英根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桐城县少数农民有种植红花草的习惯,但面积很小,产量不高。1955年以后,随着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全县花草播种面积也就逐年增加,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双季早稻主要基肥。1955年以前,每年花草面积,不过三万亩,1957年扩大到七万多亩,1959年发展到二十万亩,1961年秋播花草又  相似文献   

4.
播期及施肥量对紫云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又称红花草,是华东地区普遍栽培的冬季绿肥作物。为切实抓好绿肥生产,提高绿肥产量,争取更多的返田量,笔者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和紫云英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试验,并摸索出紫云英的最适播种期和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5.
根瘤菌在紫云英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海郊区由于长期推广麦、稻茬口栽培模式,对土壤质地和肥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增加紫云英生物学产量,改良土壤质地和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逐年扩大紫云英、水稻茬口的栽培面积,笔者  相似文献   

6.
我省棉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耕作制度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因之机械化的耕地方法急待研究解决。我所从一九五六年开始,曾对复式犁耕翻及无壁犁深松土等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出能够改良土壤,熟化土层,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少耕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方式与施磷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抗病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增加较多,间作次之,而地下部则相反;油菜叶片数、角果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以混作处理最高;油菜单株产量也以混作处理最高,比间作处理增加33.4%,比施磷单作处理增加13.0%;间作与混作处理的油菜产量在可比面积上比油菜单作产量高,其中混作产量最高.因此,少耕时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种植方式最好,既增产又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一、现有耕作制度概况及其分析我区(禾刀)田耕作制度,大体分为以下几种轮作方式:①紫云英——中(禾刀);②小麦——中(禾刀);③紫云英(或油(艹才))——早(禾刀)——晚(禾刀);④久水田——中(禾刀)。上述四种轮作方式中,第三、第四两种面积较小。第一种紫云英与中(禾刀)轮作,好处是一年两作,既用田又养田,土(土上)肥力较高,粮食单产高而且(禾文),一般亩产七、八百斤;缺点是复种指数太低,年亩总产不高。第二  相似文献   

9.
油菜与紫云英间、混、套作,是解决冬种油菜与绿肥争地矛盾,增加油源与提高土壤肥力相结合的一种良好栽培方法。现就其效果及栽培技术作一介绍。1.油菜、紫云英间混套作的增产作用及经济效益(1)增加油料产量。实行油菜与紫云英间、混、套作后,可以扩大油料作物的栽培面积,提高油菜单产和总产量。据在江西调查,国营农场在双季稻田采用油菜与紫云英(未翻耕)混作,平均每亩收油菜籽36.25公斤,收紫云英鲜草1550公斤;广丰县燎原乡在晚稻收获后,翻耕整地,混播油菜与紫云英平均每亩收油菜籽55公斤,收紫云英鲜草1100公斤;临川县孝桥乡油菜  相似文献   

10.
陈瑞英 《福建农业》2011,(10):11+10
近年来,随着种植葡萄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建瓯市葡萄种植面积也不断增加,据统计,葡萄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如何培肥地力,提高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发展绿色生态葡萄园,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在葡萄园内套种紫云英,能提升葡萄园土壤有机质,提高种植葡萄经济效益,也打破紫云英只种在水稻田里的传统模式,拓展紫云英种植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留种田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云英是我国主要的绿肥作物,在培肥土壤、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投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光热资源丰富,每年全省中、晚稻种植面积66.7万hm^2,冬闲田面积20万hm^2,发展冬种紫云英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在紫云英-早稻-晚稻轮作模式下,以常规化肥为对照,研究了减量化肥条件下配施不同用量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在晚稻上的后效作用。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相比,60%化肥配施紫云英有增加早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趋势,从而提高早稻籽粒产量。其中以60%化肥配施紫云英鲜草30 000 kg /hm2的早稻稻谷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5013 kg/hm2和9224元/hm2,以60%化肥配施紫云英鲜草15 000 kg/hm2时的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大,分别为1435元/hm2和1.12。在晚稻季少施化肥的情况下,早稻季施用紫云英也能使晚稻稻谷增产6.0%~10.0%。配施紫云英可以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3.
紫云英是豫南稻区主要的绿肥作物,对培肥改土、提高水稻产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豫南稻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紫云英留种基地,六十年代以来为我国南方稻区和日本国提供了大量种子,对发展绿肥生产,增加经济收入,赚取外汇都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绿肥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恢复和扩大,绿肥种子供不应求。因此,搞好  相似文献   

14.
李成 《农家致富》2014,(11):20-20
“种这个花草.1亩田可少用10公斤化肥.相当于少投入20元钱。”近日,在浙江省开化县杨林镇种粮大户郑启庭的农田里.紫云英(当地农民也叫花草)繁花盛开.长势喜人,他正忙着把120亩紫云英全部压青入田,作为早稻的肥料。  相似文献   

15.
<正>紫云英(Astragaius sinicusl.)豆科,紫云英属,又名红花草、草子,是豫南稻田的主要绿肥作物,也可作为牧草、蜜源、观赏植物。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种植和翻沤紫云英,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保持农田生态平衡,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一、紫云英栽培历史及现状固始县种植紫云英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初期固始县紫云英种植面积0.33万hm2,至20世纪70年代,种  相似文献   

16.
种植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探讨了一肥一稻种植条件下,紫云英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产量与播种期和播种量密切相关;种植紫云英能起到培肥改土的作用;配施适量的紫云英绿肥,比单施化学肥料更有利于水稻的营养积累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冬季绿肥紫云英,在我省粤北连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由于当地留种产量低而费工多,同时,留种后的稻田,早造产量较低,所以农民不重视留种自给,多靠外地供应种子。至于其他地区,近年来才开始种植紫云英,1961年冬种紫云英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显著提高,一般亩产鲜茎叶三、四千斤,高的达六、七千斤。但缺乏留种经验,种子产量不高,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灵川县主要乡(镇)的耕作制度模式开展相关调查,为灵川县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灵川县6个乡(镇)进行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并于2012年6月22~24日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灵川县耕作制度类型主要有水田耕作模式(包括紫云英—早稻—晚稻、蔬菜—早稻—晚稻或蔬菜—一季稻、冬闲—早稻—晚稻或冬闲—一季稻、马铃薯—早稻—晚稻或马铃薯—一季稻、稻—菜轮作)、旱地主要耕作制度(包括玉米间作或套作大豆、柑橘间作花生)、山地立体种植模式以及果园立体种养模式.但在调查中也发现灵川县耕作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新型种植模式推广速度慢、范围小;种植人员结构老化,劳动力不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技术含量较低;农田重用轻养,冬闲田面积较多等.[建议]应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建立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大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扩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以积极推动灵川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云彬  刘晓霞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2):2206-2208
连续开展11年长期定位试验以探索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无绿肥还田,紫云英清种还田、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两种绿肥种植模式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但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处理水稻产量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处理。连续开展11年绿肥还田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紫云英清种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初始值提高19.3%,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4.0%。可见,紫云英清种或与油菜混播还田均可长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后茬作物产量,两者相比,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的土壤培肥和作物增产效果优于紫云英清种还田。因此,紫云英与油菜混播还田可作为绿肥种植新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留种后秸秆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一季稻直播技术比较,将紫云英留种后秸秆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技术增加了一季紫云英种子生产,有利于缓解紫云英种子缺乏的现状;由于紫云英秸秆的还田利用,实现了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一季稻产量的提高,对土壤有机质提升和土壤氮磷钾养分提高也有明显作用;采用紫云英留种后秸秆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技术降低了一季稻种植的成本投入,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经济收益。在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和我国再次兴起的绿肥发展背景下,紫云英留种后秸秆运用于一季稻免耕直播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