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HS-57为高梁两用不育系,对其雄性不育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表明,HS-57在晋中盆地的育性表现,不同年份存在差异。其不育性的恢复受两对等位显性基因控制。A1类型保持系不能恢复其育性,A2类型保持系和恢复系对其育性表现恢复。  相似文献   

2.
用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分别与2个恢复系配组成14个aF1和2个bF1为材料,测定了它们花药中17种结合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1.凡育性可被恢复的不育系,花药中的冬天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相当于保持系的2.7-3.8倍和1.3-2.0倍,其它氨基酸的含量,除野汕A的胱氨酸外,则均低于保持系,相当于保持系的9.2%-87.5%之间。2.育性不能被恢复的隆汕A,花药中除天冬氨酸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氨基酸均低于保持系,但其中有12种氨基酸的含量较明显地高于育性可被恢复的aF1。3.花药中脯氨酸、胱氨酸、蛋氨酸是和雄配子育性转换密切相关的3种氨基酸,当其含量偏低甚至缺失时,则雄配子败育,反之,当其恢复到接近正常含量时,则败育的雄配子转换为可育。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CMS温度钝感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甘蓝型油菜CMS温度钝感不育系DA及其保持系DB的选育过程,分析比较了DA与23A、L17A和陕2A等不育系的花器形态、花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年份初花期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DA属于典型的花药败育型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在整个花期和不同年份都表现对环境温度变化不敏感。这可能与DA携带有对温度钝感的不育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纯合棉花核不育系抗A1,使其不育株率由50%上升到100%,通过调节播种期,从不育株群体中发现了2株育性转换不育株,并对该育性转换不育株的育性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属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类型,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在27~28℃之间,敏感时期为花前7~13天;在自交条件下,抗A1育性转换不育株的不育株率逐代提高,经过3代自交,其不育株率已达65%,有希望纯合.  相似文献   

5.
以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保持系Tift23B为材料,刈割再生为手段,通过观察不育系留茎穗开花期花药败育情况,剔除不育系中的可育系;采用人工套袋和成对杂交,在同一生长季节同一植株上完成不育系鉴定和繁殖两个程序;冬季通过温室鉴定不育系育性,鉴定相应的保持系,并生产不育系和保持系原种供不育系繁殖田使用;大田生产的不育系种子经温室鉴定纯度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在4个陆地棉核雄性不育系花期的一个时段.对其育性稳定性与败育程度进行连续性调查.结果表明,核不育系A1、A2和A3育性稳定性以及败育程度表现比较一致,A4的育性稳定性较差,且败育不彻底.对不育花量相对变化进行分析,发现4个核不育系不育花量连续或稳定上升时,完全不育花率常常表现为连续的下降;不育花量连续降低时,败育程度保持或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棉花核不育保持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具有早熟遗传背景的棉花“洞A”隐性雄性不育后代中,看到部分不育株表现不同程度的可育和散粉现象。通过对散粉不育株及杂交后代散粉指数的鉴定,选育成自身有很高可育水平,其散粉指数达76%,杂交后代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核雄性不育保持系M#-B-159。利用这种保持系繁殖的新不育系M#-A,仍具备隐性核不育的特点,所有陆地棉和海岛棉品种均是其恢复系。  相似文献   

8.
1970—74期间,用普通小麦的 T 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品种或品系)和具有 timopheevi 细胞质的恢复系研完了它们对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普通小麦中,根据各品种对不育系和恢复系育性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由这三种类型品种转育成相应的易恢复或难恢复不育系,或不能转育成不育系。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难易,可通过具部分恢复力的恢复系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品种)测交鉴别。难恢复的不育系,可以通过易恢不育系的保持系来改良.恢复系与具有部分恢复力的品种杂交,有可能提高其恢复力.  相似文献   

9.
由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出的7603A核不育类型,主要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非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间存在抑制互作效应,可产生多种持有的育性分离比例。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广泛存在着恢复系和“一次保持系”。人工制造保持系无效。不育株有纯合和杂合两种基因型。纯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可获得100%的不育株;杂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产生1:1育性分离。  相似文献   

10.
对甘蓝型油菜不同级别育性植株进行自交和异交结实试验,检验陕2ACMS系统中0~6级花株之间的育性差异,将其划分为不育(0、1级),半不育(2、3、4级)和可育(5、6级)三类。根据陕2A转育系与保持系及恢复系之间的复交试验育性分离比率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半不育系洛川181A的半不育受半不育基因控制,相对不育基因为显性,恢复基因则为隐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单芒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U401、U402、U8567、U513,粘果山羊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K401、K402、K8567、K513,及其同型保持系A401、A402、A8567、A513与10个普通小麦品系杂交,测定和比较其恢保关系和单倍体发生频率,结果表明,U型不育系与K型恢保关系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U型不育系育性恢复较K型难,且更易受气候条件影响。U型不育系诱导单倍体频率较K型高。  相似文献   

12.
“博 9A”是通过“珍汕 97A/ /博B/献党 1号”选育而成的一种籼型不育系 ,其株型适中 ,分蘖力中等 ,主茎叶片数为 1 3.4~ 1 4.6,柱头外露率为 77.1 % ,自交结实率为0 % ,播种至始穗历期为 80~ 1 2 0d ,可恢复性好 ,抗稻瘟病 ,配合力强 ,与“75 2”、“明恢 63”等恢复系配组 ,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高温对滇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在对滇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的概念。发现滇Ⅰ型粳稻不育系滇寻1号A是一个典型的温度敏感不育系,并提出利用这一特性来实现滇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两系化”的设想。滇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异地种植的结果表明,除滇Ⅰ型滇寻1号A外,在不同的气侯条件下一般表现完全不育。滇寻1号A在较高温度地区种植时则表现出育性恢复的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温度。育性转换的临界发育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双核花粉发育期。育性转换的临界日平均温度为22.0℃。低于此温度时表现为完全不育。而高于此温度时,在一定范围内可育性随温度增高而增加。对此不育系自交结实后代的观察发现,自交结实后代仍表现为完全不育,亦具有温敏的特性。恢保关系与滇寻1号A本身完全相同。研究还表明:这是一个对温度敏感的不育系,可以通过异地播种选择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种植来繁殖不育系,或配制杂种而利用杂种优势,还可作生理遗传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生物有机肥对甘蔗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制了新型生物有机肥A、B,并对其在甘蔗施用效果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新型生物有机肥可明显改善甘蔗农艺性状、提高产量。施用新型生物有机肥A、B,其甘蔗产量分别比施用同等量的常规复合肥提高7.06%和10.76%,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施用该新型生物有机肥,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施用生物有机肥后90 d,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8.40%、17.65%、63.16%和36.84%。  相似文献   

15.
以茂名小良水保站林地和周边天然恢复林地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9种不同植被类型下45个观测点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微生物性状和酶活性共32个指标进行取土化验和灰色相关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肥力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天然恢复林>阔叶林>松桉混交林>U6.31>W5.31>W5.34>W5.41>W5.44>光板地。(2)用该方法把样地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的土壤属性特征非常明显:1等最好,天然次生林植被茂盛,土壤肥力高;5等最差,保留的光板地,很少有草类生长,土壤肥力极低。(3)样地土壤肥力灰色相关分析综合评价的结果与样地实际植被生长情况看出的土壤肥力状况非常吻合,说明此方法科学可行。综合分析得出:桉树适合作为先锋林,用以恢复赤裸地,但不适合长期种植、连栽等,会导致肥力退化,不利于生态修复;如果必须栽植纯桉林,就要采取经常更换品种、轮种、混交、保护林下植被、保留枯枝落叶覆盖物等措施,对保护土壤肥力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用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A)、同型保持系W931B(B)及3个地理来源不同的恢复系WR99032(R1)、WR0088(R2)、WR0108(R3)及其测交后代群体F1(A×B)、F2、BC1a(A×F1)、BC1b(F1×B)、F1a[A×(恢复系×恢复系)F1]、F1b[(恢复系×恢复系)F1×B]作为试验材料,以花粉育性和植株育性指标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3个不同来源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可能还存在微效修饰基因;3个恢复系的细胞质均为可育细胞质;恢复系R1与R2、R3的恢复基因呈非等位性,恢复系R2与R3的恢复基因呈等位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育稳定性、恢复专效性以及分子特异性分析,对两个新选玉米不育材料"R1"和"R2"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这两个不育材料均为可遗传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不育性表现稳定,且能被"恢313"保持,被"自凤1"恢复,特异PCR扩增的带型与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一致。初步判断这两个不育材料均属于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因它们的恢复系和保持系不尽相同,推测可能属于不同的C亚组。根据恢复株自交F2的分离比例,推断"R1"的育性恢复受2对或3对基因控制,而"R2"的育性恢复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狗尾草、黑麦草、白三叶为材料研究了混栽其中的紫茎泽兰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黑麦草和白三叶在高肥力的条件下对紫茎泽兰的控制效果最好,中肥力次之,低肥力最差;而狗尾草在三种肥力条件下最终控制效果基本相同,基本上消灭了紫茎泽兰。因此可以建议,在土壤肥力较差时,可以通过施肥等措施来加强黑麦草和白三叶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控制紫茎泽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