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娜 《吉林农业》2012,(5):43-44
性早熟是一个多水平参与调控的复杂的生物过程.研究报道KiSS1,GPR54和GnRH1等基因可能与GnRH-依赖性性早熟相关.最近,研究发现KiSS1基因和GPR54基因的功能突变与GnRH-依赖性性早熟相关.GnRH1基因和GnRHR基因也可能与GnRH-依赖性性早熟相关,但是,尚未发现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位点.目前,科学研究陆续发现与GnRH-依赖性性早熟相关的潜在性遗传基因,但这些基因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还不是非常清楚.文章就与GnRH-依赖性性早熟相关的遗传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突变与性早熟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性早熟对儿童有哪些危害 儿童性早熟可以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身高偏矮.由于性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骺愈合也提前,虽然开始阶段身材较同龄的孩子高,但最终性早熟儿童的身高却低于常人,典型的真性性早熟的患儿身高往往达不到150厘米.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幼蟹过程中,缺少必需的维生素C的添加,会导致约14%左右的雌性个体性早熟出现。正常幼蟹的肝胰脏、肌肉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早熟幼蟹1~2倍。性早熟现象与其体内Vc的含量不足存在着正相关。初步判断,Vc源的缺乏或不足是造成幼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饵料中Vc的添加,对幼蟹克服性早熟与促进生长有明显的作用,适宜的添加量为3000~5000mg·kg-1。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9,(8)
<正>很多家长为了方便夜里给孩子喂奶和换尿布,晚上都会开着一盏小夜灯。但是,最近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称"开灯睡觉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很多家长对此都非常担心。一盏小夜灯真的会促使孩子性早熟吗?这个说法有科学依据吗?对于这一说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宋萃表示,孩子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与营养、基因、环境等都有关,并非单一因素占主导地位。笼统地说开灯睡觉会引起宝宝性早熟有些夸张,目前也  相似文献   

5.
性早熟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文洁珍主任医师应用滋肾、泻肝、健脾法,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结合岭南地域气候特点及儿童体质辨识与调护等方法治疗岭南地区儿童性早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建鑫 《新农业》2004,(1):37-37
在幼蟹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性腺早熟现象。性早熟的个体规格只有10~40克,且不再长大。当年即达性成熟的一龄幼蟹一般占5%;二龄幼蟹培育中。性早熟的个体占20%~30%。性早熟的幼蟹难以蜕壳而死亡,给养殖者带来巨大损失。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池养河蟹性早熟现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积温、营养、品系3个因素对河蟹性早熟的影响。通过观察蟹种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性腺发育情况确定性早熟比例,从而得出初步结论:不同品系河蟹性早熟比例有显著差异(F〉0.05),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性早熟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用第2步足跗节内侧刚毛多寡来判别雄性蟹种的性早熟,即当跗节近趾节端1/3处密布刚毛、长度2mm左右时,即已成熟,此时性腺成熟系数0.8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蟹种性早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1龄蟹种性早熟问题始终是困扰河蟹产业的顽疾,概述了1龄蟹种性早熟的判别、形成原因、内分泌调控及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对单一诱因和多诱因复合作用的深层发生机制研究及性早熟蟹种与正常发育蟹种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蟹种性早熟指当年生产的蟹种中有一部分个体较大,通常规格在20克以上,性腺已发育成熟。生产实践证明,放养性早熟的蟹种,会表现为效益差、回捕率低、死亡率高。一般死亡高峰大多在每年的4月第一次蜕壳而蜕不下来导致幼蟹死亡。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2.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大闸蟹、毛蟹等.多年来由于养殖中河蟹性早熟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是我国发展河蟹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河蟹性早熟死亡在我国主要河蟹养殖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都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是种质差异和养殖生态环境不良等.生产中解决河蟹性早熟而死亡可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种蟹性早熟是指当年生产的、部分个体较大(通常在20克以上)的、性腺已发育成熟的种蟹.用这种种蟹养殖的商品蟹,死亡率高达60%~90%.当年池塘培育的种蟹,大约20%达到性早熟.  相似文献   

14.
河蟹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性早熟蟹的发生原因Ⅰ期幼蟹经过几个月的生长,5~7次蜕壳,通常称为小绿螃蟹。而对性早熟的小绿蟹,人们称为"Ⅱ龄螃蟹"。发生小绿蟹早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水环境的好坏可直  相似文献   

15.
张云  赵奇  杨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72-9573,9684
研究了规格和颜色特征与中华绒螯蟹性早熟的关系,运用图像平滑、HSI选取、膨胀与腐蚀、颜色量化等方法对其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中华绒螯蟹的规格和颜色特征,为鉴别中华绒螯蟹的性早熟提供了方便、快捷、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9,(4)
蟹种性早熟是当年生产的蟹种部分个体较大,通常在120克以上,性腺已发育成熟,用这种蟹种养殖的商品蟹,死亡率达60%~90%。当年池塘培育的蟹种,大约20%会性早熟。识别性早熟蟹种,一是看雌蟹腹部,雄蟹交接器变化。如雌蟹腹部已成团脐、雄蟹交接器变成坚硬骨质化的管状体,则表明性成熟。二是看雄蟹螯足绒毛是否稠密且较长,颜色较深,如达到这个标准,则表明性腺已成熟。三看河蟹头胸甲的颜色和蟹纹。正常蟹种头胸甲背部颜色为淡黄色。而性成熟的蟹种背部为墨绿色或青色;下沉的蟹种背部比较平坦,起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是肾上腺类固醇合成障碍的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上的缺陷致类固醇激素合成中一些必需酶缺乏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21羟化酶缺乏(21OHO).它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90%以上.21OHO主要临床表现为男性化,在女性为假两性畸形,男性为假性性早熟.现将一家族2例女性假两性畸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利 《农家顾问》2005,(1):38-38
去年底以来,有些地方的油菜出现了早薹早花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使用半冬性早熟油菜品种,由于播期偏早,移栽也提早,加上又遇暖冬,油菜苗花芽分化加速,导致早薹早花;二是由于今年普遍冬旱,土壤干燥,如果田间管理跟不上,追肥不及时,油菜苗会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早薹早花。  相似文献   

19.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两种家系后代中正常扣蟹各规格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雌雄体主要集中于3~6 g和6~9 g两个体质量范围,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成熟家系的大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一龄早熟家系的小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综上,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两者的一龄性早熟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河蟹一龄性早熟的生理机制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林 《当代农业》2011,(19):45-45
蟹种性早熟指当年生产的蟹种中有一部分个体较大.通常规格在20克以上。性腺已发育成熟。生产实践证明,放养性早熟的蟹种,会表现为效益差、回捕率低、死亡率高。一般死亡高峰大多在每年的4月第一次蜕壳而蜕不下来导致幼蟹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