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盐碱土壤条件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紫花苜蓿株高的增长,并且第一、二茬株高增加幅度大于第三茬。两年间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在基施腐植酸2 250 kg/hm~2和磷酸二铵225 kg/hm~2+返青期追施尿素90 kg/hm~2处理下最高,为2 610 g/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37.3%。  相似文献   

2.
景艳  程积民  王倩  李鹏远  贾红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39-3040,3125
以关中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杨陵地区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年生紫花苜蓿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盛花期刈割时,鲜草产量达到40 970 kg/hm2;紫花苜蓿生长的地上生物量以第1茬最高,水分利用率以第2茬最高,第3茬最小;紫花苜蓿0~2m土壤水分变化与降水及苜蓿不同发育期的吸收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1追施拔节肥 小麦追施拔节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和质量.追施时间应掌握在群体苗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1节间定长时施用.迫肥数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30%~40%.若土壤墒情不好,追肥要结合浇水.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育期追施钾肥对高淀粉马铃薯增产提质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淀粉马铃薯品种克新12号脱毒薯为材料,通过2 a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追施钾肥对高淀粉马铃薯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钾肥的时期对马铃薯的增产提质的效果有显著影响.以"苗期+块茎形成期"分次追施钾肥的效果最佳,其次是块茎形成期一次追施钾肥,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2.1%、27.1%,大中薯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1.1%、18.8%,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89%、7.50%,净同化率分别较对照提高34.7%、25.3%,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3.7%、12.4%,根系活力分别较对照提高13.8%、13.0%.对产量和品质指标、生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大中薯率、净同化率相关极显著,说明产量主要受大中薯率、净同化率的影响,追施钾肥是通过提高净同化率、大中薯率实现产量提高的.  相似文献   

5.
两年试验表明,在红壤丘陵岗地上种植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结合施用石灰,生长第一年花期结瘤数及青草产量比对照高127.5%及59.3%,越夏率高9.3%;生长第二年花期结瘤数及青草产量分别比对照高34.8%及54.7%,越夏率提高17.2%,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黄河故道地区梨园种植不同牧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在6月、10月分别测定0~60 cm、0~100 cm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在0~20 cm耕作层,生草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增加的,全氮含量在5月份果树生长期是降低的,10月份果树生长末期是增加的;对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种植不同牧草影响不同,种植白三叶可增加土壤速效钾的含量,种植紫花苜蓿可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对pH值来说,总体是降低的;20~8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是降低的.生草初期,果园应根据生草种类,追施氮、磷、钾等肥料,尤其注意生长期追施肥料;不同牧草应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追施磷肥量(0150.0 kg/hm150.0 kg/hm2)对大豆品种齐黄34产量、农艺性状、养分富集特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适量磷肥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改善其农艺性状,以追施磷112.5 kg/hm2)对大豆品种齐黄34产量、农艺性状、养分富集特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适量磷肥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改善其农艺性状,以追施磷112.5 kg/hm2的效果最为显著,其单株荚数较对照提高了4.70%,单株产量提高了41.08%,产量提高了24.92%;追施磷肥还可以促进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向籽粒中的转移,当追施磷肥量为112.5 kg/hm2的效果最为显著,其单株荚数较对照提高了4.70%,单株产量提高了41.08%,产量提高了24.92%;追施磷肥还可以促进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向籽粒中的转移,当追施磷肥量为112.5 kg/hm2时,氮、磷在籽粒中的比例最高,钾在籽粒中的比例也较高;追施磷肥能提高大豆对磷肥的利用率,当追施磷量为112.5 kg/hm2时,氮、磷在籽粒中的比例最高,钾在籽粒中的比例也较高;追施磷肥能提高大豆对磷肥的利用率,当追施磷量为112.5 kg/hm2时磷肥利用率最高(农学利用率为44.3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6.65%)。  相似文献   

8.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以空白(不追施尿素)为对照,在马铃薯现蕾期进行了尿素不同追施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尿素追施量为225~300 kg/hm~2时,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折合产量高,为39 666.97~42 242.85 kg/hm~2,较对照增产42.59%~51.85%,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追施磷肥对大豆产量及养分富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追施磷肥量(0~150.0 kg/hm~2)对大豆品种齐黄34产量、农艺性状、养分富集特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适量磷肥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改善其农艺性状,以追施磷112.5 kg/hm~2的效果最为显著,其单株荚数较对照提高了4.70%,单株产量提高了41.08%,产量提高了24.92%;追施磷肥还可以促进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向籽粒中的转移,当追施磷肥量为112.5 kg/hm~2时,氮、磷在籽粒中的比例最高,钾在籽粒中的比例也较高;追施磷肥能提高大豆对磷肥的利用率,当追施磷量为112.5 kg/hm~2时磷肥利用率最高(农学利用率为44.3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6.65%)。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一茬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紫花苜蓿种植缺乏专用肥,采用"3414"的实验设计来研究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一茬产量、株高、叶茎比、单株重的影响.从试验得出以每公顷施N 32.25 kg、P2O5 51.45 kg、K2O 71.7 kg时可以获得最高每公顷26 594.4kg的产量;而从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第一茬的株高来看,每公顷需施N 64.8 kg、P2O5 73.35 kg、K2O 89.7 kg,才可达到最大株高64.32 cm;从不同的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的单株重的影响来看,不同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的单株重影响差异不显著;从不同的基肥配比对紫花苜蓿的叶茎比来看,每公顷需要施N 101.7 kg、P2O5 66.15 kg、K2O 118.95 kg,才可达到最大叶茎比67.67%.  相似文献   

11.
微肥对苜蓿结实和越夏的影响(198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花期喷施微肥,可提高苜蓿的结实率和植株越夏率.  相似文献   

12.
燕麦与苜蓿混间条播模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低氮条件下比较分析燕麦与苜蓿不同间作与混播模式的生产效应,研究了燕麦和苜蓿间作混播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对混合牧草的株高、鲜干比、茎叶比几乎没有影响;间条播优于混条播,燕麦与苜蓿3:1更具优势;在燕麦乳熟期进行刈割,所有处理中T1(燕麦与苜蓿3:1间条播)的干草产量(457...  相似文献   

13.
小麦——土壤系统氮平衡及小麦氮素利用和物质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工作把小麦和土壤综合为一个统一系统。在保障磷素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探讨小麦——土壤系统N平衡及小麦对N素的吸收利用和物质生产,并试图把小麦、土壤、肥料和措施综合为一个完整的栽培体系,进行小麦合理施(N)肥运筹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笔者在斯里兰卡连续五次种植柽麻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柽麻在苗高18厘米时是生长速度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是幼苗缓慢生长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增加2—4倍,至初花期生长速度又明显减慢,生长曲线呈S形。因柽麻无论何时播种,从出苗至开花的总天数比较相近,所以缩短幼苗缓慢生长期是获得柽麻高产的关键。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是缩短幼苗缓慢生长期的有效途径。 试验表明,出苗期、生长前期和开花期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分别为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40%和50%。在苗期施用磷肥和少量氮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因此,只要在出苗后及时地加强水肥管理,就能确保柽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5.
以武育粳3号(粳)和汕优63(杂交中籼)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旱秧本田期氮素营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旱秧本田期植株含氮量、吸氮量、根重和根系伤流强度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杂交稻施氮量过多,生育后期植株含氮量、根系伤流强度下降,吸氮量降低;与湿润秧相比,旱秧拔节前和抽穗后根系活力具有明显优势,植株含氮量高,吸氮量多,但拔节至抽穗根系活力较低;旱秧返青至N-n叶龄期具有明显的分蘖优势,N一n叶龄期之后分蘖消长速度低于湿润秧,茎蘖动态表现出速发稳降的特征;在适宜的施氮水平下,旱秧比湿润秧产量高,在穗粒结构上表现为穗数多、德型大、千粒重偏低的特点,提高千粒重是进一步发挥旱秧增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氮肥的不同用期和不同的用量研究表明,小麦成熟时的表现可分为早衰、正常和贪青三种熟相。药隔期前亩施氮肥(硫酸铵,下同)超过70公斤,表现前期群体过旺,后期容易倒伏,形成贪青熟相,其光合成特点为糖氮比值低,灌浆强度低,千粒重日增量小,成熟不正常,产量下降;自药隔期开始施氮肥,即使超过100公斤/亩,也未出现贪青和倒伏,表现正常落黄熟相,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日增量大,产量高;始终不施氮肥的处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均表现群体小,生长量不足,灌浆结束早,后期早衰,产量低。在高产麦田采用依靠土壤基础肥力保穗数,药隔期重施肥水促穗重的施肥体系,利于小麦正常落黄,穗足穗重、高产不倒。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江苏南部丘陵地区的气候生态特征,开展了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适应性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品种得龙,美国品种WL320、WL323、金皇后的产量和适应性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丘陵岗坡地种植苜蓿,采用基施纯氮60.0kg/hm^2、硼砂7.5kg/hm^2、钼酸铵300.0g/hm^2、石灰4500.0~6000.0kg/hm^2,5%苜豆壮1200ml/hm^2+苗期用除草剂5%精禾草克900ml/hm^2或秋播种植伴生作物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栽培大豆、接种高效的根瘤菌株后,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少量氮肥,既能充分发挥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又可补充大豆生育后期根瘤固氮和土壤供肥的不足,满足果荚发育过程中对氮素营养的高需求,达到提高产量之目的。试验表明,初花期每亩施3公斤尿素(45公斤/公顷),保证大豆后期的良好生长和发育,促进对氮、磷肥的吸收利用,增加了植株和籽实中氮、磷的含量,提高了大豆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增产显著,每亩增产24.4公斤大豆(366公斤/公顷),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小麦需肥的特性是制订合理施肥的主要依据。华南麦区对小麦需肥特性的研究尚未见诸报道。经我们研究,广东小麦每生产一百斤籽粒吸收NPK的数量中,需N量略高于其他麦区。不同生育期对三要素吸收量则具有从分蘖期到拔节期需N量较高,和灌浆期至成熟期需P量也较多等特点。因此,在施肥实践中应重视苗期追N和后期的增P。根据施N效应期较其他麦区早的特点,追N可在计划促进叶位前一叶龄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于1979年和1982—1983年,对一年生草本樨进行了田间试验。在生殖生长期内,分四期测定肥田养分及饲料营养等共7个项目。结果表明,养分积累速度最快的为盛花期。但进入结荚期养分仍在持续增长,故肥田改土或饲喂均以结荚期为宜。而盛花期繁茂、柔嫩多汁是可溶性糖积累高峰期,因此饲喂泌乳期家畜,以盛花期为佳。草木樨埋入土壤一年内,分7次取样测定有机质及氮的转化,结果说明,我省翻压草木樨一年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矿化速度当年最快,而碱解氮积累高峰在第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