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为阐明稻油轮作机插秧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机制,2014年选用5个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为材料,以冬闲稻田机插秧水稻群体(早播)为对照,对稻油轮作模式下机插秧水稻(晚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播机插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等,生育期越长的品种下降幅度越大.晚播机插秧水稻穗粒数显著下降,有效穗、千粒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等指标,拔节期较早播处理呈下降趋势,有效分蘖临界期、抽穗期表现因品种而异.抽穗期株型特征和源库特征研究表明,晚播处理株型更紧凑、比叶质量更高.晚播中熟品种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和粒叶比更符合高产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1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1.1晚播小麦越冬前由于生长期短、积温少、光照不足,表现为群体小、苗小、叶少、次生根少、分蘖少。1.2晚播小麦春季生育进程加快,分蘖多,易发生群体过大等问题,存在倒伏隐患。1.3晚播小麦在早春水肥运用和地温的矛盾上显得尤为突出,兼顾水肥与地温的矛盾是管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钵苗机插、常规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机插、有机栽培等4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南粳9108群体质量及其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单位产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有机栽培;品质方面,垩白粒率及垩白度由大到小均依次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晚播晚栽、有机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有机栽培能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含量,提高RVA特征谱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改善南粳9108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体系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小麦高产栽培分精播、半精播、旱作和晚茬麦四大技术体系与八项配套技术(精播、千斤规范、半精播、中产变高产、旱作、晚茬四补一促、独秆栽培和稻茬盖播)。这些高产体系和配套技术是指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和不同的土、肥、水等生产条件下,以冬前积温为依据,以调整合理的群体起点为开端,以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为中心,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求得穗、粒、重最大乘积为目的,以相应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手段,来协调小麦高产生育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统一。其中控制小麦的叶蘖生长与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掌握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叶蘖生长规律、群体结构及四大栽培体系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
由于晚播小麦苗弱个体小,蘖少或无蘖,群体不足,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形成,为促弱转壮,增加群体,应科学搞好晚播麦田越冬前及早春田间管理,为晚播小麦丰产打好基础。越冬前及早春应搭好丰产的架子,实现群体的总茎数70万,确保成穗30%~35%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王淑凤 《河南农业》2011,(11):45-45
一、增施肥料.以肥补晚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小麦眙里富,底肥要上足”。因为晚播小麦一般前作养分消耗多。土壤速效养分少,再加上晚播小麦前期苗小苗弱吸肥能力差。因此必须对晚播小麦加大施肥量。以补充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晚茬小麦独秆栽培群体形成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迟熟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收获期推迟,导致下茬小麦晚播面积逐年增加,影响麦子单产。为研究本地区晚播麦群体形成特点,为大面积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1.
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生育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两年时间采用大区试验的研究方法,对晚播冬小麦高产栽培下的生育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探明了以下几点:前期生长发育慢,中后期生长发育快,抽穗期提前,晚种不晚熟;个体小,株型紧凑,基部一、二节间短,穗下节间长,大密度下栽培不倒伏;植株C/N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重施底化肥、拔节肥不贪青、不早衰;群体结构合理,光能利用率较高,干物质积累多,无效损耗少;基本苗多,以苗保穗,穗数多.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比较稳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省沿江地区麦茬上,应用2BGZ—5型耕整播种机,作少(免)耕旱直播稻的一系列高产栽培试验。直播稻营养生长期短,分蘖素质差,前中期干物质积累量低,中后期白根率高而根系活力强,每穗颖花量少。通过主攻穗大。提高个体生产力,增加每亩载花量为高产的有效途径,与此相配套的技术体系是抢时早播,实现合理基本苗,采用稳健促进的肥水管理模式,促使群体提前1.5—2.0叶龄够苗,中后期均有较大的生长量,并强化病虫草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氮肥的不同用期和不同的用量研究表明,小麦成熟时的表现可分为早衰、正常和贪青三种熟相。药隔期前亩施氮肥(硫酸铵,下同)超过70公斤,表现前期群体过旺,后期容易倒伏,形成贪青熟相,其光合成特点为糖氮比值低,灌浆强度低,千粒重日增量小,成熟不正常,产量下降;自药隔期开始施氮肥,即使超过100公斤/亩,也未出现贪青和倒伏,表现正常落黄熟相,灌浆强度高,千粒重日增量大,产量高;始终不施氮肥的处理,特别是在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均表现群体小,生长量不足,灌浆结束早,后期早衰,产量低。在高产麦田采用依靠土壤基础肥力保穗数,药隔期重施肥水促穗重的施肥体系,利于小麦正常落黄,穗足穗重、高产不倒。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多易形成晚播弱苗的实际,综合了近几年来晚播小麦的高产经验,总结并提出了以提高播种质量、促弱转壮、增穗增粒为应对管理目标,以适当增加播量、晚冬灌、早春返青期肥水管理、适时化控、拔节期肥水齐攻等为关键点的应对技术措施,对指导区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数学模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利用旋转设计测得参数,建立起冬前苗情、产量、品质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了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农艺组合方案,并对各农艺措施的单因素效应或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亩产425~475公斤是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区间,同时筛选出在这个产量范围内提高品质的农艺组合方案,为实现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浓度、温度对山楂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25℃以下,不同浓度山楂汁的流变曲线。结果表明:山楂汁为牛顿流体。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浓度或温度对山楂汁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浓度、温度对山楂汁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旱垣小麦高产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农业系统的物质能量保持平衡,土壤肥力稳定提高,自然降水能充分贮存,土壤水分有效利用,小麦生产水平稳定提高。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技术体系是;①农业牧业有机结合。②合理的作物种植制度即一年一作半休闲耕作制与粮、草、经济作物适当配比。③增加化肥投入,实行氮磷配合。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12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推广品种为材料,从形态、解剖等方面研究了小麦品种间抗旱性的差別及一般特点。结果表明:植株较高,旗叶较窄长,旗叶面积抗旱系数大,叶片长宽比大、茎秆较细,茎及叶鞘内维管東数目较少,叶片内维管束密度较大是抗旱性较强的性状标志。干旱条件下,栽培措施相同,能形成较大的群体,亩穗数较多,光合面积较大和形成较多生物产量的品种其抗旱性强,经济产量高。结合文献,文中还讨沦了小麦抗旱性的复杂性,并初步提出了抗旱的小麦品种材料可分为“原始抗旱”及“改良抗早”二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①超高产小麦优势蘖组的概念、指标及合理利用模式。②超高产小麦氮素积累动态指标及高效施肥策略。③超高产小麦群体结构和质量指标。④超高产小麦栽培应具备的土壤基础养分指标与优化施肥技术指标。⑤以优势蘖利用为核心的“三优二促一控一稳”超高产栽培技术。三优:一是优良(优质)超高产品种选用。二是优势蘖组的合理利用。三是优化群体动态结构和群体质量。二促:一促冬前壮苗,打好高产基础。二促穗多穗大粒重,高产优质。一控:合理控水控肥、控苗壮长。一稳:后期健株稳管,促粒防衰。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冬小麦碳氮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肥力和低播量的条件下,冬小麦返青期追施氮肥,会导致功能叶的碳氮营养代谢和分配积累的失调.进入孕穗期后,叶片含氮量过高,碳氮比低,阻碍了叶内物质向穗部转运,千粒重降低而减产.高肥地力上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返青期不宜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