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夷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乌龙茶主产区武夷茶园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为改良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在2008年福建省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武夷3大茶区,(桐木区、岩茶区和洲茶区)随机选取68个茶园,包括桐木区12个、岩茶区32个和洲茶区24个,分别采取茶园0—20 cm的土壤和一芽三叶的茶青样品。检测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定量测定茶青中的茶氨酸、咖啡碱、芦丁、ECG、EGCG和总儿茶素等6种次级代谢物含量做品质成分分析。【结果】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5年的土壤养分指标,发现近年来,武夷茶区土壤酸化严重,部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显著。三大茶区中,岩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变化最为明显,其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分别下降了0.65、45.29%和49.39%;土壤有效磷含量却大幅度上升,从5.21 mg?kg -1上升到平均值为245.70 mg?kg -1,上升幅度超过40倍。说明该区域茶园存在过度施肥的现象。土壤养分状况显著影响茶叶品质成分,并且不同土壤养分指标对不同品质成分的影响有所不同。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发现各次级代谢物的最高含量都有其对应的土壤养分范围。在此基础上,拟合了武夷茶区高品质茶园适宜的土壤养分范围:pH 4.5—5.0;有机质20—40g·kg -1;碱解氮60—100 mg·kg -1;有效磷10—100 mg·kg -1;速效钾100—150 mg·kg -1。 【结论】综合本研究结果,建议武夷岩茶区和洲茶区在养分管理方面,总体采取有机肥取代部分化肥,适量补氮和钾,严格控制磷肥施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贵州有机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有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对贵州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兴义市有机茶园土壤pH平均值为5.31,适宜茶树生长。有机质及全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3.29 g/kg,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98 g/kg和174.67 mg/kg,达到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Ⅰ级。但缺乏有效养分磷和钾,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少。其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4.00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51.67 mg/kg,最小值为20 mg/kg,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Ⅵ级很缺乏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异系数高达45.55%,速效钾含量变异系数36.51%,表明茶园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含量分布极不均衡。在高海拔有机茶园施肥管理时,应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注重科学平衡施肥,以提高有机茶园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疆叶城县果园土壤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及分级,合理培肥。【方法】基于叶城县果园 782 份土壤样本数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分析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依据土壤分级标准和土壤现状进行土壤养分分级。【结果】叶城县果园土壤大量养分变异系数在20.86%~69.08%,各养分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处于低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中低水平,水解性氮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结论】叶城县果园土壤大量元素养分水平总体偏低。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以培肥地力;保证氮磷钾肥充足合理的施用,特别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以保证当季作物的优质高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养分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在安溪县22个主要产茶乡镇随机采集茶园土壤样品243个,通过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并利用Fuzzy综合评估法计算出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以此来评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结果】(1)安溪县各乡镇茶园土壤pH值为3.79~4.97,均值为4.36,变异系数为11.51%,乡镇间茶园土壤pH差异显著(P<0.05)。(2)只有一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符合Ⅰ级土壤指标(>20.00 g·kg-1)。(3)茶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9.70~184.70 mg·kg-1、5.34~257.21 mg·kg-1、78.18~272.20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为Ⅰ级,有20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Ⅰ级、其余各有2个为Ⅱ级。(4)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38~2.05 g·kg-1、0.14~1.76g·kg-1  相似文献   

6.
陕西陇县烤烟种植区土壤养分的测定与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陇县烤烟种植区的土壤养分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为该区烤烟生产和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陇县10个烤烟种植乡镇55个土壤样品的pH、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陇县烟区土壤pH值为7.39~8.23,平均为7.83;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分别为5.67~17.32,0.41~1.36,20.59~27.04 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2.39,0.90,22.48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41.91~190.41,10.34~49.61,102.80~444.08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98.72,27.81,197.14mg/kg;土壤有效锌和铜含量分别为0.21~0.84,0.21~0.66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0.45,0.46 mg/kg;土壤养分存在较广泛的变异,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平均为0.623 5,变幅为0.377 0~0.748 4,变异系数为11.56%;Ⅱ级IFI和Ⅲ级IFI土壤所占比例均较大,分别为63.64%和34.55%。【结论】陇县烤烟种植区土壤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有机质和有效锌含量较低,应增加有机肥、腐植酸肥及微肥(锌)的施用量,以实现烟区土壤的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7.
剑河县水田及旱地的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贵州剑河县及类似地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相关性系数法及加权平均法探讨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和全钾养分等养分指标对其肥力的影响,并利用改进内梅罗综合评价法结合3种方法权重系数均值评价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结果】水田土壤的速效钾及旱地土壤的全磷水平较低,其余养分指标均为中上、高及很高水平;不同种植物旱地土壤6个样点碱解氮含量均很高,样点间全磷及速效钾含量波动较大,有机质含量波动较小;比较3种加权方法权重系数的平均值,水田及旱地肥力因子权重系数均是有效磷最大,分别为0.2710和0.2358,有效磷是影响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52和1.63,其土壤综合肥力均为肥沃水平。【结论】剑河县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均为肥沃水平,有效磷是影响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水田及旱地土壤的氮含量均较高,可满足农作物生产需求,生产上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水田土壤的钾含量较低,应采取相应施肥措施提高水田土壤的钾素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贵州朵贝茶产地土壤特性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改良朵贝茶茶园养分管理和提升茶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普定朵贝茶9个不同种植区的土壤,测定土壤中金属含量和其pH值、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等养分状况及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与各种植区朵贝茶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审评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个不同种植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均达到Ⅰ级肥力标准,碱解氮和速效钾总体偏低。其中7#种植区土壤特性最好:有机质为45.57 g·kg~(-1),碱解氮为46.90 mg·kg~(-1),有效磷为14.81 mg·kg~(-1),速效钾为157.00 mg·kg~(-1),pH为4.68。结合茶感官审评和营养成分分析,各种植区朵贝茶品质呈"嫩、鲜、浓、醇"特征,其中1#、2#和7#种植区茶品质较好,7#种植区茶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较高对茶营养成分品质和各项感官评审因子具有正向作用;而土壤pH升高、有效磷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对茶营养成分品质和各项感官评审因子具有逆向作用。【结论】提高朵贝茶品质,应以"补氮补钾控磷,增加有机质"为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临沧市双江县植烟区域土壤p 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和水溶性氯等养分指标为基础,进行土壤养分特征及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海拔梯度上的土壤特征和变化趋势,并运用熵权法、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和聚类分析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显示: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和有效B与海拔呈显著性正相关,其平均值或中位数分别为(3.31±1.13)%、(109.58±35.47)mg/kg、(23.57±18.44)mg/kg、(135.61+69.66)mg/kg、0.45(0.30)mg/kg;有效Zn、p H值和水溶性Cl与海拔呈负相关,其中有效Zn呈显著性相关,其平均值或中位数分别为1.17(0.90)、(5.18±0.26)、10.85(9.21)mg/kg。双江县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SBNF)平均值为(0.578±0.098),土壤适宜度为中等水平,其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双江县土壤肥力可分为5个等级,其中,中低肥力等级(SBNF0.676)土壤比例为87.7%。【结论】双江县植烟区域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氮偏高,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锌丰富,有效硼和水溶性氯缺乏,p H值偏低;双江县土壤基础生态位适宜度和土壤肥力均属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广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茶区茶园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广东茶区茶园土壤肥力偏低,60%以上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至极缺乏,70%以上土壤碱解氮偏低至极缺乏,5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偏低至极缺乏,80%以上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至极缺乏。根据广东茶区茶园土壤养分现状,需要提高茶园土壤肥力,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合理施用氮、磷肥,重视施用钾肥,平衡施肥才能获得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益。  相似文献   

11.
齐世峰 《农业考古》2021,(2):246-249
茶在英国经济和社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在英国催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还对世界很多国家地区的茶文化产生了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英国茶园的重要类型或案例,如茶花园、果园茶室、本土茶种植园等,从中折射出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13.
潘城 《农业考古》2020,(2):45-50
长期以来茶文化学术界对茶与艺术领域的研究,往往是对以茶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收集,从而进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涉及茶美学方面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诸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道德范畴上。实际上,茶文化的艺术是茶美学的外在表现,而茶美学也正是茶千百年来始终成为经典艺术主题的内在原因。本文在将茶文化艺术分为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文学、影视、茶席、茶器九个大类后,通过解读茶艺术作品来探讨茶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15.
得益于唐代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先流行于江南的饮茶之风,迅速传到北方乃至全国各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推动了茶业经济的发展。随着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焙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出现了精致的名茶,也带来了市场繁荣和茶馆的增多,茶商往来各地从事收购和销售,形成日益发展的茶产业经济。唐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贞元以后开始征收榷茶。茶税逐渐成为唐后期重要的财赋来源。  相似文献   

16.
宋时磊 《农业考古》2021,(2):234-240
日本茶道史上的茶道具专著,亦被称之为"茶器名物记",对日本茶道的成立具有独特价值。以21部古典茶书文献为主线和中心,可分为茶道具从附属于"唐物""御物"的室内书院装饰物记录的时代、走向作为"茶器名物记"专集的时代和多样化及个性化展开的时代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镰仓到室町时代中前期、室町后期和江户时代。其中,在江户时代,"茶器名物记"走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同时,又继承和延续了以唐物为中心的"大名物"与以和物为中心的"中兴名物"传统。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为日本茶道的成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揭示了其发展的轨迹和脉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民国时期较为盛行的茶叶包装为切入点,以"泉祥"老字号茶庄的马口铁茶叶罐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茶叶罐上的图案等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梳理了"泉祥"茶庄沉浮起落的发展历程,折射了中国茶文化及工商文化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9.
长兴,晋时置"长城"县,五代吴越时改名"长兴",是我国古代著名茶叶产地。据现存有关茶史资料推测,长兴最早栽培茶树或茶业兴起的时间,大抵和其北邻的今江苏宜兴相差不多,不会迟于西汉末年。长兴自汉以后,经六朝的缓慢发展,至隋唐特别是到唐朝中期,在结束分裂割据的动乱局面后,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制茶技术中心的贡焙所在之地。  相似文献   

20.
老树茶与台地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勐腊县易武和思茅市澜沧县景迈3地的古老茶园和台地茶园的蒸青茶、晒青茶为样品,从感官审评、内含品质化学成分和矿物质元素检测分析展开对比研究,得出:(1)老树茶口感要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回甘好;而就不同产地来讲,各地的老树茶品质风格又有异,诸如南糯茶山的茶味较浓强、易武的鲜活度高、景迈的醇厚度好等,这均与品质化学成分有关联。(2)从理化成分与矿物质含量来看,老树茶与台地茶各有千秋,不能简单、武断地讲谁优谁劣、谁好谁差。老树茶中的灰分、水浸出物、钙含量显著低于台地茶,差异分别达5%,1%,1%水平;从平均含量上看老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和铁、铜、锰微量元素含量较台地茶的高,而台地茶在灰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黄酮及硼、锌、硫、磷、钾、钙、镁的含量上则高于老树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