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细菌常规鉴定法、细菌的数值分类和自动化鉴定、化学分类法和分子遗传学分类鉴定法作了具体的介绍和全面的总结 ,从而为临床和科研中细菌鉴定方法的选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细菌的分类有多个分类系统。它们都是以表型特征为基础的(系统分类法)。尚未有一种细菌分类法被人们普遍接受。近20年来,通过细菌遗传型特性的鉴定,能更好地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细菌分类上,有可能建立一个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新的分类体系。 本文论述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分类中的应用和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病原细菌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Biolog细菌鉴定法(借助于计算机的数值分类法)、甲基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法(FAMEs)、基础细菌学、选择性培养基及致病性测定等方法鉴定18个水稻标准病原细菌进行了比较。Biolog 和FAMEs 鉴定细菌较可靠和快速,但由于目前水稻病原细菌的计算机数据库尚不完备,鉴定部分细菌需用其它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瓜苗期猝倒病拮抗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甲基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法(GC-FAME)、Biolog细菌鉴定法(借助于计算机的数值分类法)和其它试验对黄瓜苗期猝倒病具有明显防治效果的16株拮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黄瓜苗期猝倒病拮抗菌的优势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和 Bacillus brevis,其次为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B. polymyx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和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及一些还有待进一步鉴定的种.并对GC-FAME和 Biolog的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属的水平上两种方法鉴定一致的拮抗菌株为14株,占87.5%;在种的水平上鉴定一致的拮抗菌株为7株,占42.75%.GC-FAME和 Biolog对某些细菌的鉴定提供了快速而可靠的方法,但由于目前计算机数据库尚不完备,鉴定部分细菌如B. subtilis需用其它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细菌分类学产生以来,其分类方法经历了多次改变.传统上的细菌分类方法在现代细菌分类学家眼中除了它们的历史价值外就再无其它东西了.对新颖技术特别是核酸的不断了解,发展了更为有效的细菌分类方法,如:DNA阵列,16S rRNA基因分析法等等,它们能彻底解决传统分类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分类方法必将在原核生物现代分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分类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电子资源信息,图书馆资源信息,以及一系列专业资源的分类.它们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分类制、分类项的鉴定,以及分类项的命名法分类。中图分类按照字母加十进制的方式取号.层次按照父系概念排列,当父系概念下的子系概念超过十进制的最大进位数时,采取借位的方式展开。计算机应用软件——分类法.使用方便、简捷。在分类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主题分类法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非数值支序分类法对枝孢属Cladosporium中有代表性的10种菌种进行支序分析,说明支序分类法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目的是用最简便而又快速的方法鉴定菌种,同时又反映进化历程,使分类更趋于自然.  相似文献   

8.
该文简述了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的策略,主要有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基于分类判据的实现策略划分,硬分类和软分类,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单分类器和多分类器集成。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法(最小距离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和平行多面体分类法)、基于光谱相似性度量的分类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决策树分类、面向对象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试海南省珠母贝属Pinctada 6个种的45个个体的16S和H3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同物种进行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简单、明确的贝壳形态学特征予以最终确认。此分类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快速地进行珠母贝属的分类鉴定,而且分类结果不易受被测试贝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不易受分类鉴定人员水平的限制,有利于发现杂交种和隐存种。  相似文献   

10.
闵涛玲  杨启银  曩潇潇  周耀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37-5838,5841
应用传统的细菌分类方法,并结合16SrRNA系统鉴定,将光合细菌菌剂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细菌(RZ21)鉴定为沙雷氏菌属粘质沙雷氏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优化运行设计参数,对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中温两相厌氧消化与中温单相厌氧消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产酸相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5 d,产甲烷相HRT为11.10 d,当污泥投配率8%,有机负荷>2.0 kg/(m3.d)时,化学需氧量(COD)与挥发性固体(VS)的去除率分别为42.7%和33.6%。在相同有机负荷下,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VS和COD去除率、产气量、产气速率以及分解单位VS的产气量均高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而出泥VFA含量小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悬钩子属植物的分类鉴定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玲  汤浩茹  段娟  王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13-1516,1570
综合有关文献资料,以俞德浚的分类系统为线索,着重论述了对中国悬钩子属植物分类的鉴定、修订、完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核糖体RNA基因在酵母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刘延琳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4701-4708
核糖体DNA在酵母分类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核糖体的构成,核糖体RNA基因26S rDNA D1/D2区域、18S rDNA、ITS-5.8S rDNA和IGS r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的原理方法、在酵母菌种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中的应用,同时对rDNA各个序列片段在国内外酵母分类鉴定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DNA 条形编码( DNA Barcoding )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生物分类技术,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昆虫种类繁多,近似物种鉴定困难使该技术在昆虫分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简要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念、原理与操作步骤,详细阐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在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其在应用过程中相比传统形态分类方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予以论述,并探讨了DNA 条形码技术今后在昆虫分类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文中综述了DNA条形码作为一种新兴分类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其与传统分类学相比的优缺点,以及其在大型海藻中的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大型海藻中常用到的一些DNA条形码作为紫菜属物种分类鉴定工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药资源繁缕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药资源繁缕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以期为繁缕属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综合相关文献,着重探讨了在形态学、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属资源丰富,特有性高,但研究范围较窄,多种分类方法的有效结合是该属分类的最好手段。该属分类学的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调查种子资源,扩大研究对象,增加分子标记等手段,结合药理学研究以发掘新药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诊断分类的特点出发,较为系统地讨论了土壤分类的目的、土壤系统分类的技术基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选取,诊断分类和土壤发生学原则及若干其它问题。同时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分类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做了某些评议。认为在制定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时,一要借鉴外国特别是美国的经验,二要敢于打破我国现行分类的束缚,如此才能促进我国土壤分类工作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媒介生物研究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媒介生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可测量的指标,对媒介生物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有了更准确的定位.就分子生物学在媒介生物研究中应用的一些新进展做了综述,以期为媒介生物资源的检测开发利用、虫媒病毒的检测分析及所传疾病的诊断和防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主栽杨树品种的AFLP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主栽杨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其分类、鉴别和良种利用提供依据,利用8对引物对23个供试品种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得到扩增谱带1183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77.3%,每对引物鉴别效率为100%;参试品种间遗传差异较大,遗传距离为0.14~ 0.51,平均遗传距离0.31;当相似系数为0.728,供试品种被分为8大类,聚类结果与其系谱关系一致;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分子检索表,用于参试品种分子水平上的鉴定.  相似文献   

20.
园林树木学发展经历早期阶段和现代发展阶段,从单纯的形态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园林景观应用研究,向树种单体和群体特性、生理生态特性、新品种选育方向深入。在教学过程,将学科发展沿革动态及主要研究成果,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针对园林专业特点提出课程教学体系框架:1)树种地理分布与系统分类理论是基础;2)树木检索工具书的正确使用是重要技能;3)建立在区域性树种自然群落特征和物候相调查、树种设计案例调查和人工栽培群落分析基础上的配植应用等构成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