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棚膜的性能及其对西瓜生长环境、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了5种棚膜和2种西瓜苗,对不同棚膜在西瓜苗期、伸蔓期的透光性、保温性以及棚内瓜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因素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棚膜产生的环境条件对西瓜苗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在选取的5种棚膜中,A棚膜、B棚膜、D棚膜具有较好的透光和保温性,棚内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变化幅度较小,棚内瓜苗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较强、瓜苗长势较好,能较明显地促进西瓜苗生长;C棚膜、E棚膜性能和棚内瓜苗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2.
以西瓜作为受试生物,采用聚乳酸地膜和普通地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聚乳酸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及对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和西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地膜的降解过程为首先出现裂纹,再出现孔洞,最后出现裂缝;在西瓜生长过程中,聚乳酸地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对土壤重金属以及主要元素氧化物含量无显著影响;覆盖聚乳酸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西瓜苗蔓粗和蔓长差异不显著,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聚乳酸地膜组均高于普通地膜组,表现为增产趋势,但西瓜产量两者差异不显著。提示聚乳酸薄膜具有良好的降解性且对土壤和作物无显著影响,有望替代普通地膜在农田中推广使用,减少农业薄膜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加快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生产实际,根据西瓜的不同生育期即种子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结果期等介绍保护地大拱棚西瓜的栽培管理技术。以供西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荆门区域的应用效果,2021-2022年在早春西瓜种植上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试验,验证早春西瓜移栽覆膜后的应用特性、耕作层地温、大棚内湿度和西瓜产量,并对西瓜品质开展糖度监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全降解地膜覆盖下西瓜栽培的生育期差异不大;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略高于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PE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略高于全降解白色地膜;不同处理覆盖地膜处理的西瓜产量差异不明显;拉伸负荷值PE白色地膜最高,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次之,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最低;断裂伸长率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最高,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次之,PE白色地膜最低;全生物降解地膜前期温度低裂解速度慢,后期温度高裂解速度快。全生物降解地膜自然裂解不需要回收,可以直接旋耕整地,不产生白色污染。本试验结果说明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但黑色地膜在西瓜栽培上应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露地西瓜经过发芽期、幼苗期到伸蔓期的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6.
<正>一、合理浇水西瓜进入伸蔓期后,需肥水较多,应视情况,追施一次伸蔓肥,亩追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混合后深施,距瓜苗20厘米处开沟深15厘米,施后覆土,之后,浇一次伸蔓水,为防止缺硼而产生生理性病害,影响产量,应在花期前叶面喷施0.5%硼砂,或硼酸溶液,隔7天喷一次,连喷2次。当幼瓜长到鸭蛋大时,追施一次坐瓜肥,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钙12公斤,  相似文献   

7.
西瓜是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瓜农种有设施的早熟西瓜、双层地膜的中熟西瓜和单层地膜的晚熟西瓜。而利用西瓜二次结瓜技术既减少种子和地膜的投入,又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本文向您介绍西瓜二次结瓜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西瓜幼苗期有何特点? 西瓜从第一片真叶显露到团棵时幼苗期。团棵时幼苗约五至六片真叶,从上方看植株的投影为圆形,所以团棵又称为“圆棵”。团棵是幼苗期与伸蔓期的临界特征,表明幼苗期的结束和伸蔓期的开始,团棵以后,节间开始伸长,植株从直立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西瓜需肥量较大,要施足优质基肥,每667平方米可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加西瓜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施肥方法最好采用双沟施肥,即在畦面中间相距30~40厘米的两边,各开一条深20厘米、宽30厘米的沟,将肥料施入两条沟内,上面盖土5厘米,瓜秧栽植在两肥沟中间。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不烧苗,又防止徒长。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伸蔓期只需追施一次人粪尿200千克、尿素3千克就  相似文献   

10.
<正>麻地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环保可降解,削减传染。塑料薄膜要超越100年才能降解,并且降解过程当中制造新的毒素,阻碍农作物对水肥的吸收。而麻地膜当季就能纯粹降解,全天然、无残留。麻地膜还有一些显著的特性:透气保湿、使用麻地膜的蔬菜地少有烧苗与潮湿烂根情形,病害也比较少。番茄、辣椒、西瓜、萝卜等蔬菜瓜果的增产效果尤其明显。麻地膜的弱势是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露地西瓜到了伸蔓期,在此期间茎叶生长加快,节间伸长,叶面积逐渐扩大,并孕蕾开花,这一阶段历经18~20天。西瓜从团棵到雄花始花,应以促为主,目的在于加快茎叶生长,为花器官的发育奠定物质基础,特别是早熟品种,更应重视提苗促秧。生产中可以集中施入磷酸二铵或腐熟的饼肥,并及时浇水,促进发棵。为了控制茎叶生长,防止跑秧,促进雌花发育,从西瓜雄花始开到主蔓第二雌花开花应以控制茎叶等营养体生长为主,促进雌花等生殖器官  相似文献   

12.
2000-2003年对广西地膜西瓜杂草种类进行普查及定点系统调查,共发现我区地膜西瓜杂草共有89种,隶属于28个科.基本摸清了广西地膜西瓜杂草的种类及优势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1.防治枯萎病。在西瓜播种前,用高锰酸钾500~800倍液喷雾处理土壤,或在西瓜幼苗期和伸蔓期用高锰酸钾500~800倍液灌根,每次每株约灌250毫升,可将枯萎病发病株率控制在0.5%以下。田间西瓜枯萎病开始发生时,立即用高锰酸钾500~800倍液灌根,也有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四、合理密植,盖膜覆草自生苗、嫁接苗都要在1~2片真叶时定植。不要大苗定植。地爬式栽培,小型西瓜每667平方米(1亩)植800~900株,中型瓜和无子瓜植650~700株。保护地搭架立蔓式栽培,小型西瓜每667平方米植1500~2000株,中型瓜植1200株。定植选择在下午或阴天进行。定植前营养钵浇水,带药带肥,定植深度与营养钵高度相同。定植后覆盖黑色或银灰色地膜。银灰色地膜由于对光线反射极强,有驱除蚜虫、蓟马的效果,可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地膜覆盖面积越大,效果越好,露地栽培时应在地膜上盖稻草或麦草,保护地可覆盖遮阳网降温。五、田间管理1.温度…  相似文献   

15.
1棉花与西瓜间套种栽培模式主要有2种种植形式。①110~120厘米一带,等行距东西向,开沟施肥浇水,形成北沿高、南沿低(即起小垄),覆地膜,1行棉花,1行西瓜。西瓜种在沟内膜下,西瓜株距40~50厘米,亩留苗1100~1200株,实收不少于1000株;棉花株距20厘米左右,亩3000株。②160~180厘米一  相似文献   

16.
要想西瓜丰产丰收,其伸蔓期和结果期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是丰产的关键所在,必须切实抓好。  相似文献   

17.
人们俗称的西瓜“死秧”,学名叫“枯萎病”,是西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伸蔓期到结瓜期都可发生,结瓜中期发病最为严重。下面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每667平方米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白糖各50克,将三者混合后,先用适量的温开水溶解,  相似文献   

18.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生产上重要的病害,是一种系统的土传病害,自西瓜苗期至伸蔓期、结果期均可发病,为害极为严重,重茬老菜区尤为重,一般减产20%~40%,重者绝产,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一)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  相似文献   

19.
套地膜西瓜、棉花是汝州市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立体高效栽培模式.通过麦垅套种、立体栽培,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互相争地的矛盾.现将麦套地膜西瓜、棉花立体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西瓜是静宁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 500 hm2左右,年产量约7万t,产值2 100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静宁县中南部仁大、李店、治平、余湾等乡(镇)的瓜农从抓西瓜早熟栽培、早上市,增加经济收入入手,探索总结出了适合当地生产的投资小、收益高、操作简单易行的小拱棚地膜西瓜栽培技术,并逐年扩大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小拱棚加地膜栽培技术,在早春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地温,据测定,小拱棚地膜覆盖较普通地膜覆盖0~20 cm土层的地温提高1~3 ℃,而且在西瓜苗期具有增温、防止霜冻的作用,播期较普通地膜西瓜提前10~15 d,成熟期提前7~10 d.小拱棚地膜西瓜一般产量6万kg/hm2左右,较普通地膜西瓜售价提高0.2~0.4元/kg,增收1.80万~2.25万元/hm2,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截至2005年,全县小拱棚地膜西瓜种植面积达400 hm2,占全县西瓜种植面积的26.7%.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