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GIS的森林分类经营区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例,以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数据源,结合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地形地势与自身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按照森林的功能类型,将研究区域的森林划分为商品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2个经营区,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4个一级林种和16个二级林种,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自动化,可视化及图形化。  相似文献   

2.
红松人工林木分杈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红松人工林为例,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起源、林分结构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红松人工林木分权情况。揭示了红松林木分权的外在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经营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43年森林经营的实践,四次森林资源清查及100余块样地的复查数据,系统分析了森林经营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提出了森林经营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依据相关历史资料,初步研究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地区森林资源的历史变迁,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变迁原因、过程和结果,提出了恢复森林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变化对不同生境类型的生态反应。[方法]选取哈尔滨市不同生境区域中的样地,分析鞘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鞘翅目昆虫标本3 215个,隶属鞘翅目55科120属233种,其中以小蠹科(Scolytidae)等为优势类群。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哈尔滨植物园,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最低。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其次是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哈尔滨植物园最低。不同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时间动态不同,哈尔滨植物园的鞘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时间的波动最小,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大。不同生境区域鞘翅目昆虫相似性系数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说明各生境类型的鞘翅目昆虫栖息地空间异质性较大,导致鞘翅目昆虫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乌苏里长索跳小蜂Anagyrus ussuriensis Sharkov及蛎蚧纹翅跳小蜂Cerapteroceroides fortunatus(Ishii)。前者采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院内(网扫);后者采自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寄生一种蛎蚧(Lepidosaphes sp.)。二种均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施业区为研究区域,在ERDAS及Arc View系统平台上,通过空中三角测量生成了区域的数字化地形模型(DTM)及正射影像平面图(DOM),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数字化地形模型的森林地形信息的提取和查询技术,为森林经营与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研究表明:基于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获得的数字化地形模型较之...  相似文献   

8.
利用RS和林分因子估测帽儿山林场森林可燃物负荷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遥感信息和GIS信息为基础,选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森林可燃物负荷量估测的遥感因子和GIS因子进行了筛选优化,找出了TM(4×3)/7、TM4/3、海拔等影响可燃物负荷量估测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以像元为单位的森林可燃物负荷量估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偏差为23%,可用于实现区域性森林可燃物负荷量的定量估测。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效率,使森林资源得到良好的经营与发展,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通过各种技术来管理森林资源。采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的MapObjects(MO)组件和VisualC++(VC)开发工具,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作为研究区,开发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地图输入、图层管理、图层查询、空间统计分析和专题地图制作等。经过研究开发,本系统实现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交互管理以及森林资源数据的实时更新,该系统能够满足目前森林资源管理的基本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林业机器人在林区地面的行走性能,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为试验地,在分析林区土壤力学特性基础上,依据车轮与林区土壤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建立了轮胎-林区土壤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分析软件,对林业机器人的车轮与林区土壤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结构和受力情况下,轮胎不会陷入林区土壤中。  相似文献   

11.
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适生立地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白桦天然林中,依立地条件不同设立49块标准地,调查林木生长和立地因子,并进行优势木树干解析,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白桦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白桦天然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坡向、土壤A层厚和坡度,其中坡位为主导因子。帽儿山地区适宜白桦栽培的立地条件为阳坡、中坡位,厚层土壤;低平地(草甸和沼泽)不适于白桦栽培。  相似文献   

12.
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6个具有速生优势的白桦种源为研究对象,选择天然次生林白桦种源为对照,通过传统的制浆造纸研究方法,探讨了各速生白桦种源之间以及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在成浆特性上的差异。成浆性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各速生种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速生种源与对照种源间无显著性差异。速生种源白桦中的六盘山、帽儿山优良种源完全可以用于生产商品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人工林实验站,对红松人工林进行了连续5年的定期高、径生长量的观测。将所得的大量数据与对气象因子,经过计算机处理建立高生长季节周期与气象因子、径生长季节周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模型。经筛选共建立四个季节周期生长模型,并找出了影响季节周期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天然次生林的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爷岭生态站进行的抚育间伐实验,围绕人工经营对森林演替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帽儿山地区天然次生林的演替正在陆续进入硬阔叶林阶段,林分质量逐渐提高,但也有一部分成过熟杨桦林,林分生产力不高,进展演替比较缓慢,有必要对这部分林分通过合理抚育,调整树种组成,促进演替进展,文中对适宜的抚育间伐强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杨桦林抚育不应采取高强度,否则不利于林分的演替。  相似文献   

15.
17年生帽儿山地区樟子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17年生樟子松种源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选择十分有效;地理变异呈现纬度单向负向渐变的趋势,经度则呈现随机的变异规律,即靠近樟子松分布区东南部的种源及呼伦贝尔沙地的部分种源子代生长较快,影响种源间变异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和无霜期。采用聚类分析把7个樟子松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北部种源区(编号Ⅰ),大、小兴安岭过渡带黑龙江沿岸种源区(编号Ⅱ),呼伦贝尔沙地种源区(编号Ⅲ),并确定高峰、卡伦山、红花尔基为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最佳种源。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爷岭生态站11林班镒生林区撂荒地上人工栽植落叶松与天然侵入的水曲柳混为研究对象,在所设置的固定标准地内。分别以落叶松,水曲柳和其它阔叶树为目的树,调查半径1-6m内树木的株数和胸径;并以每株树为圆心测定最近8株树之间的距离、胸径和冠幅,获得基本数据。应用Alemdag模型计算竞争指数,并用方差分析和数量化模型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且落  相似文献   

17.
2011年7月和9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溪流利用索伯网和D型网对水生昆虫进行调查和取样,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对其中的双翅目大蚊科的幼虫进行了物种鉴定,共鉴定出11个属,编写了该区域大蚊科稚虫分属检索表,并对重要检索特征进行了图示。  相似文献   

18.
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对红皮云杉种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红皮云杉种源试验林为材料,研究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红皮云杉种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群水平上,红皮云杉在生长状态、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生长性状与所研究的两个理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树木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高的种源、生长潜力大、蛋白质积累多。这一结果对红皮云杉种群的遗传改良、早期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10000的林相图(根据1999年航测照片及1999年调查材料绘制而成)、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1999)和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帽儿山林场各种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破碎化指数进行了分析:自然景观的形状指数、形状破碎化指数均大于人工景观;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取决于斑块的数目。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4年帽儿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及同步获取的遥感影像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土壤类型、高程、坡度等各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RS的信息获取技术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各分类因子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利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各分类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置分析,编制了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并对立地分类结果给予评价。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包括18类,其中低山缓坡暗棕壤占全部林场面积的67%,丘陵急坡暗棕壤占17%,丘陵缓坡暗棕壤占8%,低山急坡暗棕壤占4%,其它各立地类型所占比例均小于2%。实验林场的立地质量以Ⅱ、Ⅲ地位级为主,表明整个林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好水平。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帽儿山实验林场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