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豫中南棉区,小地老虎一代低龄幼虫平均自然生存率为30.85%-39.13%左右,其为害棉苗的损失,随虫口密度增加而增长,当每m^2有1头幼虫时,平均产量损失率达0.88%。此数值可作为该虫对棉苗为害的经济受害水平。在正常降水情况下,经济阈值为低龄幼虫2.5-3头/m^2;在无降水或雨后防治则为1头/m^2。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生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是 :前季稻分蘖期稻蓟马发生重 ,孕穗破口期纹枯病、2代三化螟发生重、损失大 ;再生稻病虫害轻。并提出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 ,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再生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是前季稻分蘖期稻蓟马发生重,孕穗破口期纹枯病、2代三化螟发生重、损失大;再生稻病虫害轻。本文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总结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棉花叶螨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棉花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受棉花叶螨为害后,其株高、果枝数、果节数、伏桃及总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皆随着为害指数的升高,受影响程度加大;而影响程度又因棉花受害的生育阶段不同而异。苗期和蕾期受害影响程度显著大于花铃期。为害指数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为:苗期Y=-0.8484+58.0042X,蕾期Y=-2.0102+53.3146X,花期Y=-0.7789+26.8837X,据此确定,在皮棉产量1200~1500kg/hm2的植棉区,棉花叶螨的动态防治指标是:每100株棉花中红叶株的为害指数为:苗期0.84~1.04,蕾期1.23~1.53,花铃期3.28~4.09。  相似文献   

5.
芒果双棘长蠹经室内饲养,在福州一年二代,以幼虫在被害干板材的坑道中越冬,3月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高峰期,成虫羽化飞出后,在板材附近活动1~2天后重新蛀咬进入板材为害.4月中旬开始产卵,卵期5~10天,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第2代幼虫孵化为害一段时期后进入冬眠.受害板块平均害虫坑道穿材数高达5条/cm3,板面虫孔平均有1个/cm2,板块完全失去使用价值.采用硫酰氟35g/m3、18~25℃熏蒸24小时或25g/m3熏蒸36小时,害虫死亡率达100%;在越冬代及第1代成虫羽化前,用50%DDVP溶液注射蛀孔灭虫(1.5ml/孔),可取得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1代二化螟主要在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枯心;穗期被2代二化螟为害后,以虫伤株为主,受害严重植株,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防治上应掌握在2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幼虫未侵入前施用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火地塘林区人工落叶松针叶日增重,及落叶松叶蜂幼虫的日食量,在建立针对重量生长及幼虫日食量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并演示了特定林分中特定种群为害时叶量的损失过程,结果表明,叶量损失率迅速增长的阶段处于幼虫的4~5龄期,即针叶重量生长的稳定期;由此给出了在不同虫龄期能够确定调查林中虫口密度是否达防治标准的叶量损失率指标值。同时还研究了落叶松叶蜂为害后,华北落叶松枝条生长量及材积生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当叶量损失率达50%以上时,枝条年生长减少6.12cm,胸径生长下降16.60%,1981~1992年4次暴发期共减少材积18.50m3/hm2,平均每暴发期净损失达4.625m3/hm2,严重年份损失高达6m3/hm2。  相似文献   

8.
张绍明 《当代农业》2010,(10):38-39
三化螟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蛀心虫、钻心虫等,是我国南方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在分蘖期危害形成枯心病,在孕稻期危害造成白穗和枯孕穗。一般发生年份,危害率在5%~10%,发生重的年份,损失产量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9.
菜用大豆“292”高产群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菜用大豆“292”品种的不同密度、不同穴株数的产量、植株性状和群性生育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92”要获得高产,其种植密度以每公顷23.25-24万株,每穴1-2株为宜;叶面积指数峰值约3.8,且出现在结荚期;采青期单株干物重在应27g以上,且荚中的分配比例要大于42%。试验结果在田生产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张绍明 《农家致富》2010,(10):38-39
三化螟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蛀心虫、钻心虫等,是我国南方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在分蘖期危害形成枯心病,在孕稻期危害造成白穗和枯孕穗。一般发生年份,危害率在5%~10%,发生重的年份,损失产量在20%以上。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单双季稻混栽地区第三代螟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单双季稻混栽地区第三代水稻螟虫在中稻,单晚稻和连晚稻上发生特点和防治。结果表明,第三代螟虫的发生以二化螟为主,三化螟和大螟数量较少,为害状主要是虫伤株和白穗,枯孕穗极少,中稻,单晚稻的发生量和为害程度显著高于连晚稻,且中稻田最早,连晚田最迟。卵孵高峰期基本上与各稻作的破口与齐穗期相吻合,在破口至齐穗期施用20%三唑磷EC和5%锐劲特SC,防效可达88.6%-100%。二化螟幼虫的残留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是我国茶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测定了幼虫取食量、取食嫩叶和成叶的比例,并进行人工摘除成叶模拟茶毛虫取食成叶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茶毛虫幼虫的平均取食量为1468.9mg,第1、2、3代幼虫取食嫩叶占取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23%、58.96%、64.92%;根据防治费用、茶叶产量、茶叶价格、幼虫存活率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公顷年产干茶225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91400、320700、163900头hm-2;每公顷年产干茶1500kg的茶园,第1、2、3代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73100、256600、131100头hm-2.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明溪桃蛀螟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桃蛀螟为福建省桐棉马尾松(PinusmassonianaVar.tongmiangensis)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明溪一年发生3代或4代,以3~4龄幼虫在虫苞内越冬,幼虫共5龄,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以幼虫吐丝将嫩梢针叶缀合成虫苞,取食针叶,为害期长(从上/3~上/11),常致嫩梢枯死.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80%敌敌畏乳油10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和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混合防治幼虫,均获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药剂防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唑酮和井岗霉素对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公顷用25%三唑酮可生唑粉剂1500g打药一次,防治效果在79%左右,50000IU/ml的井岗霉素水剂1500ml,防治效果在77%左右,稻曲病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孕穗中期到齐穗期,用药过迟则防治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经与对照(全明星)、母本(群星)连续2年露地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6-1始收期较对照及母本早6d;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43.5%~46.3%,显著高于对照及母本;最大果重40~42g,平均果重14.5~16.2g,平均每公顷产量20520~20715kg,较对照增产9%~11%,较母本增产11%~22%;且早熟、丰产、抗旱力极强。56-2始收期较56-1早2d;早期产量占总产量的52.7%~54.1%;最大果重42.2~43.5g,平均果重17.5~18.1g,平均每公顷产量19080~19230kg;且大果率高、极早熟、结果期集中、品质极佳  相似文献   

16.
水稻喷施“BR—120”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分蘖期和始穗期喷施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BR-120”,对穗粒结构、产量、株高及经济效益有较大影响。亩有效穗平均增2.2万,增11.7%;每穗实粒增加1.1-8.9粒。结实率提高2.7个百分点,千粒重增1.2g;平均亩产增27.4kg;株高平均增3.5cm;投入产出比为1:5.0-5.7,并且以分蘖期和始穗期各喷一次“BR-120”药液的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喷施灵。  相似文献   

17.
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教师钻蛀水稻茎秆。二化螟在南方水稻区一年发生3代以上,以老熟幼虫在禾蔸、茭白遗株等处过冬。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  相似文献   

18.
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蛀心虫、钻心虫等,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在分蘖期危害形成枯心病,在孕稻期危害造成白穗和枯孕穗.一般发生年份,危害率在5%~10%,发生重的年份,损失产量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冷杉尺蠖生态学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冷杉尺蠖在甘肃迭部林区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主要为害冷杉和云杉。冷杉纯林受害最重,冷、云杉混交林次之,针阔叶混交林受害较轻,该虫两年一代,隔年以幼虫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害。多年重复防治试验和大面积防治实践表明:于6月底至7月初即初龄幼虫期开始放烟,施放3次“741”烟剂,两次间隔期7~10天,每公顷用15kg烟剂,放烟点之间距离30~50m,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0.
该技术体系包括3部分内容:1)棉花苗蚜特定时间生命表及其应用系统;内含小苗期和大苗期2个特定时间生命表,可根据生命表中的生命期望值(EX)大于1来确定防治关键期,用它指导防治苗蚜,可减少用药1~3次;2)棉花苗蚜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优化模型系统。即卷叶株率(x)与产量损失(y)的优化模型:小苗期y(1~3真叶期)=-0.3890+0.3886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9.5662+0.2307x,其小苗期和大苗期经济允许为害损失水平分别为4.13%和15.9%.3)其卷叶株率(y)与百株蚜量(x)的回归预测式为:小苗期为y(1~3真叶期)=4.2384+0.0351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18.6326+0.0069X.因此,在中低产棉区,棉花苗蚜小苗期的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11.67%或百株蚜量212头,大苗期苗蚜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27.46%或百株蚜量1460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