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我区常年防治时间一般是:一代螟虫5月上旬,二代螟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三代在8月初。防治适期要依据当年气候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定,具体防治时间以植保部门预报为准。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螟虫,压低发生基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系统观测区不同年份中稻种植面积及第三代二化螟成虫发生量、幼虫发生量,比较纯双季稻年份和中、晚稻混栽年份第三代二化螟的成虫高峰的差异,分析了第三代二化螟发生量与中稻面积的相关性,揭示出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压减中稻面积、适时防治及选用高效药剂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水稻螟虫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化螟主要为害单季晚粳稻、中稻和连作晚稻。近来改变栽培制度,在杭嘉湖晚粳地区和浙东中秈稻地区,因改制后形成混栽,三化螟为害严重,一般枯心率在20%以上,重者达62.99%。二化螟主要为害晚粳稻和双季间作稻,晚粳稻被害早期形成变色叶鞘和枯心,后期造成半枯穗,重者半枯穗达3成以上;至于为害间作晚稻,往往造成无收。1956年我们对666  相似文献   

5.
1螟虫发生与防治概况 据历年资料,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我区推行籼改粳,中改晚,二化螟种群下降,三化螟占优势.1957年三化螟重发.70年代单双季稻并存,螟虫全面回升.1972年,三化螟偏重发生,早熟晚稻白穗严重,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调减双季稻,扩种中籼及杂交稻,二化螟迅速回升,三化螟发生减轻.1978年,全区二化螟严重发生田块螟害率高达48.3%.1979年,一代二化螟特大发生;1981年、1984年二化螟偏重发生.90年代推行压籼扩粳和旱育抛秧,1994年后三化螟回升,1997年三代三化螟特大发生,迟栽中杂稻及粳稻田自然白穗率高达40~70%.  相似文献   

6.
皖南丘陵地区单季晚稻螟虫性诱防控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皖南丘陵地区单季晚稻螟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在单季晚稻螟虫(二化螟)主为害代进行了以性诱为主的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性诱技术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0%以上,在螟虫中等发生年份,单一采取性诱技术即可有效控制螟虫田间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一、水稻螟虫发病特点1.大螟1.1大螟在我国一年可发生2~7代,随着纬度的变化自北向南代数递增。大螟的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小麦、  相似文献   

8.
危害晚稻螟虫,即农民朋友所说的“钻心虫”,主要是二化螟,其次是三化螟。近年来由于早稻收后免耕移栽的晚稻面积扩大,以及中稻与双季稻混栽,晚稻螟害变本加厉,尤其是晚稻孕穗期到抽穗期危害严重,造成大量白穗。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要抓住关键时期,击中螟虫“要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节省劳力和经济用药,一般确定防治螟虫的原则:在上一代螟虫集中为害而下一代分散的情况下,就狠治上一代,争取不治或少治下一代;在上一代造成枯心苗而下一代造成白穗的情况下,就狠治上一代的枯心苗,争取少治或不治下一代的白穗。 江苏省三化螟虫每年发生三代。水稻品种布局大致可分为以中稻为主的早、中、晚稻混栽地区,和以晚稻为主的中、晚稻并存地区。三化螟在这种情况下,全年的为害规律是:第一代高度集中,第二代高度分散,第三代又相对集中。第一代主要集中在部分早播秧田和最早栽插的大田中为害。一般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三化螟。在芜湖地区二化螟多分布于丘陵山区,但圩区因沟塘边的茭白、芦苇、杂草较多,也普遍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我区推广双季稻,以及早、中稻栽培期普遍提早,致使第一代二化螟蛾大都直接飞往本田产卵,有利于螟虫生存活动,不仅当代为害早、中稻,形成较重的枯鞘、枯心;而且增大了以后各代的虫口基数,为害也日趋严重。1964年,据我区各地田间检查,早、中稻枯心率一般为3—5%,特别是“立夏”(5月6日)以前栽秧较早的稻田,枯心率达10%以上。我所在迟中稻、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田内剥查,虫伤株率竟分别高达17.9%、19%、44.9%,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的增产。过去,由于各地对二化螟缺少系统的研究,同时,它又系杂食性害虫,寄主多、抗逆性强,因而给预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今后加强二化螟的预测与防治工作,现将作者历年来对芜湖地区二化螟发生为害情况的一些观察和防治工作体会,加以初步整理,供各地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组1956年在孝感朋兴乡开展大面积综合治螟工作的同时,结合试行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如后。 一 水稻螟虫的发生为害 湖北省以二化螟为主,分布遍及全省,较三化螟广泛;但不同地区三化螟发生数量也相当多。二化螟一年一般发生3代,间有少数的第4代发生,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2012,(6):16
一、水稻病虫 1.发生预测①“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偏重发生,早稻中等发生,中稻、晚稻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626万公顷次。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其中第一代轻发生,第二代、第五代中等发生,第三代、第四代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66万公顷次。②螟虫。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380万公顷次;大螟轻发生,在湘北地区危害呈上升态势,发生面积26万公顷次。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武宁县的水稻栽培模式为早中晚三稻混作且以中稻栽培为主。受耕作模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早稻病虫种群的特点是螟虫越冬基数大,一代螟虫二化螟常年为害较重;稻瘟病、纹枯病常因田间管理粗放而发生频率升高;“两迁”害虫迁入提前,致害程度偏高。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金华县过去系早中稻地区,螟虫为害甚輕。近年来水稻改制尚未彻底,造成早、中、晚稻混栽程度增加,提供了螟虫生長发育的有利条件。今年由于第四代三化螟提前井大量发生,金华連作晚稻白穗率普遍严重。根据在乾西乡五星、联合、上天寺、丰收等生产队調查的結果,連作晚稻白穗率皆在5%以上;其中五星的一块連作晚稻田,白穗率高达30%。据此推論,今年越冬虫口基数是很大的,势必將影响明年水稻生产。为  相似文献   

15.
果蔗螟虫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蔗螟虫是果蔗生长期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种类多,为害时间长。蔗螟以二化螟、大螟、二点螟为主,其中二化螟占螟虫总量的90%以上,在苗期至伸长期可持续为害,造成产量损失与糖分下降。据调查,在果蔗生长期若不防治螟虫,植株螟害率可高达50%以上。我县蔗农习惯频繁滥用久效磷等高毒农药防治蔗螟,导致果蔗农药残毒超标,影响食用安全性。为此,2000、2001年我们尝试在果蔗伸长期采用一些中低毒农药防治蔗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卓根 《农家顾问》2006,(10):39-39
近年来,我国螟虫危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晚稻,因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损失惨重,有些晚稻因螟害引起的白穗率达10%以上。由于螟虫发生世代重叠,尽管农药没少打,可还是难以控制。可见,单靠农药防治难达目的,还须在冬季就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冬耕冻垡二化螟主要在稻蔸中越冬,也有在稻草、  相似文献   

17.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四种。其中以三化螟近年来持续大发生,为害最严重。二化螟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去冬今春气候温暖,越冬幼虫死亡很少,存活数量很多的情况,今年这两种螟虫都可能是个大发生年。为了彻底消灭它们的危害,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作者根据我省水稻螟虫发生为害的规律,以及多年生产实践和群众性的治螟斗争经验,将二、三化螟虫调查方法及药剂防治指标,整理写成本文,仅供我省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1~2006年二化螟测报资料分析,单双混栽区二化螟种群演变规律为越冬代、三代蛾量大幅上升,而一、二代蛾量则大幅下降,即一、四代发生为害加重,二、三代发生为害趋轻,其种群结构消长呈谷形曲线,全年二化螟虫发生为害与二、三代螟虫种群发生量密切相关,明确越冬基数上升、越冬成活率提高、受虫比变化幅度大、生育期与发生期吻合度改变、高秆品种推广是形成单双混栽区水稻二化螟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危害晚稻的螟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近年来由于早稻收割后免耕移栽的晚稻面积扩大,以及中稻与双季稻混栽,晚稻螟虫危害更加严重,特别是晚稻孕穗期到抽穗期这一时期危害更重,造成水稻大量枯心或白穗.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资阳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为二化螟,约占60%左右;三化螟约占30%左右,特别是长势好、密度大、生长茂盛、嫩绿的田块,三化螟明显要多些;大螟数量少,约占10%以下,主要分布在田边。在资阳范围内危害水稻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时间不一致,在第一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晚发生10多天,但第二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发生期早7~10天,这就为螟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大螟发生数量少,发生时间与二化螟基本一致,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