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掌握黑刺粉虱的发生规律,更好地控制其发生,笔者对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茶园内黑刺粉虱幼虫、蛹、成虫和卵的发生动态,越冬虫态和死亡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名山区茶园黑刺粉虱各虫态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主要以2龄和3龄幼虫越冬,不以卵越冬;卵初期为乳白色,随着时间的增加,颜色逐渐变深至淡黄色、棕黄色,最后为黄棕色,与前人描述存在差异。依据调查结果,推测黑刺粉虱在该茶区1年发生3代。  相似文献   

2.
应用性诱复合板控制有机茶园黑刺粉虱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有机茶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而黑刺粉虱又是四川有机茶园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且缺乏防治手段的现状,利用黑刺粉虱成虫对性诱剂和黄颜色的趋性,2009~2010年开展了性诱剂+黄板组合技术控制黑刺粉虱的试验。结果显示:①在黄板密度相同情况下,性诱剂+黄板组合板(3板/区)与对照纯黄板(3板/区)相比,挂板后20 d组合板诱杀黑刺粉虱成虫总数为9618头/区,对照板为6410头/区,组合板诱虫量增加50.05%,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田间幼虫虫口减退率组合板处理为54.59%,对照黄板为31.09%,相差23.50%,表明性诱剂效果明显。②挂板后20 d,组合板挂板密度每小区2、3、4和5板4种处理,累计诱杀黑刺粉虱成虫依次为6195、9618、11860和12276头/区,田间幼虫虫口减退率顺次为48.01%、54.59%、63.93%和53.69%,以挂板密度每小区4板的效果最好,即每667m2使用性诱组合板20个左右,是控制茶园黑刺粉虱最经济、有效的密度。按照每667 m2使用20个组合板的标准,2010年进行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挂板后25 d,组合板控制田间诱虫的效果比对照纯黄板提高21.18%。由此可见,组合板控制黑刺粉虱成虫和幼虫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纯黄板对照,可作为控制有机茶园和普通茶园黑刺粉虱的有效手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为有效防止茶园的黑刺粉虱,提高茶园的种植效益,采用信息素诱虫板对黑刺粉虱进行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捕区黑刺粉虱虫口减退率达到79.0%,能有效防治黑刺粉虱对茶园的危害。由此表明,信息素诱虫板防治茶园黑刺粉虱可大力推广应用。黑刺粉虱为广布性昆虫,是目前全国大部分茶区常见的主要茶树害虫。从多年研究报道资料可见,茶园出现大发生的概率较高,田间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分别在中叶种和大叶种共10个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总体而言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茶树,聚集性也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越冬代黑刺粉虱密度在上、中、下三种树冠层次下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四川茶园黑刺粉虱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刺粉虱在四川茶区1年发生4代,3龄和2龄幼虫,预蛹和蛹均可在茶树叶背越冬。其中,以3龄幼虫为主。孵孵化率代数间有差异。世代历期分别约为65天,47天,20天和183天。筛选的11种供试药剂中,以40%速扑杀乳油1000-1500倍液,22%克螨蚧乳油800-1000倍液,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黑刺粉虱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丽水山区茶树黑刺粉虱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浙江省丽水市茶园中黑刺粉虱的为害调查表明,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5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在4~5月和6~10月,其为害可持续到12月。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合理密植、多施有机肥、及时清理茶园和适时防治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板对北方茶园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颜色防虫板对黑刺粉虱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大小顺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其累积诱虫效果大小顺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黄板田间防治效果和粘虫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高达88.3%,粘虫效果为123.6头/(m~2·d),最适宜北方茶园黑刺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黑刺粉虱是松阳茶园主要虫害,本文利用松阳县2007—2019年越冬代黑刺粉虱成虫羽化高峰期资料与同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分析高峰期前侯、旬、月的气象要素与高峰期日序值的相关性,根据相关系数来确定影响越冬代黑刺粉虱羽化高峰期的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越冬代黑刺粉虱羽化高峰期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对2020—2021年高峰期进行检验。本项研究为指导松阳农业主体适时采取绿色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茶黑刺粉虱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仁 《福建农业》2004,(6):21-21
茶黑刺粉虱又名橘刺粉虱,在福安市于1991年初次发生为害,至今已成为我市茶树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该虫遍布我市各类茶区,发生面积还在逐年扩展。由于该虫的危害,每亩茶园产值约减少1-2成,严重的3-4成,每年经济损失7-9万元,必须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0.
黄板诱杀茶园黑刺粉虱及假眼小绿叶蝉效果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板两侧诱杀的虫数多于中部。因此,建议在茶园中使用黄板防治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时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并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 cm,宽35~45 cm规格的黄板,可提高其诱杀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早茶种植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扩大早茶种植面积、科学规划茶叶种植基地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为例,选取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3个方面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里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资料,定量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对早茶种植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翠屏区早茶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以及周边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1.12%;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中部的中丘浅丘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4.01%;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西部和东南部的平坝或浅丘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9.33%;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场镇周边及河滩坝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54%。区域内94.46%的范围各项生态指标均达到国内适宜水平,区位优势明显。【结论】评价结果可为翠屏区茶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规划、下一步重点发展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乡镇进行规模化种植、针对早茶种植进行科学肥料配方的完善与应用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黑刺粉虱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蛹壳数、田间虫口密度和世代存活率为指标,研究了黑刺粉虱对12个茶树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对供试的12个茶树品种的选择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对G31、福云10号、铁观音和白鸡冠等品种的选择性较强;对丹桂、优510、优3、玉龙和九龙袍等品种的选择性较弱.以网室内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为指标能客观反映出黑刺粉虱对茶树品种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张伟  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09-3011
对传统川西茶馆文化进行总结梳理,发现当下的川西茶馆功能日渐萎缩。可通过挖掘传统川西茶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川西乡村茶馆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和社区自治结合起来,将乡村茶馆建设成为代表川西社会独特生活方式和社会主流文化的教育基地,重塑川西茶馆文化。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农药20%查虫清水剂防治茶园主要害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查虫清水剂对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尺蠖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长,每公顷用药量5400 mL药后14d防效分别为87.3%、95.3%、94.6%,可兼治黑刺粉虱、碧蛾蜡蝉等5种害虫,对蜘蛛等5类天敌影响较小,适宜在广大茶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泰安茶区常见害虫茶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茶树蚜虫。结果表明,茶蚜主要有4月下旬-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中旬2个为害高峰期;小绿叶蝉主要在7月下旬进入盛发期,11月上旬结束;黑刺粉虱5月中旬-11月下旬连续发生。并描述了所调查害虫的发生特点和习性,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为潮州凤凰单丛茶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区选取5块样地(大庵村古茶园、大庵村新茶园、山外山新茶园、竹留村新茶园和深垭村新茶园),采用调查田间区块天牛排粪的方法研究天牛幼虫发生动态,根据种群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调查天牛成虫种群动态,通过室内观察的方法对天牛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天牛幼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天牛幼虫在3个样地均有发生,高峰期为8—11月,其中大庵村古茶园有虫株率明显高于大庵村新茶园和山外山新茶园,并具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20年8月中旬—9月中旬和2020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有虫株率分别为12.7%和12.6%;有虫株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庵村新茶园(海拔1100 m)和山外山新茶园(海拔1200m) 9月有虫株率分别为9.3%和8.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天牛幼虫在各样地均为聚集分布。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庵村古茶园诱捕到的茶树天牛成虫为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其羽化期于5月中旬—下旬开始,而后诱捕数量逐渐增加,7月中旬—下旬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为11.67±2.62头,形成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高峰期雄雌比率为1:1.92; 7月下旬—8月上旬结束羽化,诱捕数量逐渐下降。室内观察发现,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雄虫有假交配现象。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是茶叶上产卵量的5.42倍;雌虫可多次产卵,交配后第5 d产卵数量最多,达9.00±5.10粒/雌,随后产卵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结论】危害潮州单丛茶园的茶树天牛幼虫高峰期在8—11月,田间呈聚集分布;四脊茶天牛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下旬,雌虫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根据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在天牛发生高峰期前进行有效的物理、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减少虫口基数,以达到更高、更生态友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川西茶区几种茶林(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西茶区现有的几种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尽管川西茶区日照较少 ,但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能改变光、温、湿等生态条件 ,使茶园的微域气候得到改善 ,满足茶树喜温好湿、耐阴的生物学特性 ,有利于茶树生长和绿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因此 ,在川西茶区建设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同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施铝对川西蒙山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铝肥的2种施用方法(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及其不同施用量对川西蒙山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铝肥对茶叶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土壤施铝可使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同比对照提高12.81%、11.34%、14.48%和28.41%,叶面施铝则可使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同比对照分别提高23.61%、15.44%、和15.57%;试验中以土壤施用铝肥0.67g/kg或叶面喷施铝肥2500mg/L时,茶叶中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平均含量较高且组成比例合适,茶叶品质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9.
周邦君 《古今农业》2006,(4):108-117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省区之一。清代四川茶叶生产大致呈现出衰落→恢复→扩展→平稳发展→衰落的历史轨迹。川北、川东、川南的茶叶生产比较引人注目,但川西因在边茶销藏过程中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故茶叶生产最盛。当时,川茶品类繁多,其中不乏名茶,如蒙顶茶、青城茶等。在种植、采摘、制作、收藏方面,四川茶叶生产有较精细、完整的技术体系。清末,四川茶叶加工技术得到一定改进。对清代四川茶叶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估价,必须非常慎重。采取眼光向下的态度,切实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逻辑,是一个重大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