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全省至关重要,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农民不富,何谈小康。而从食用菌产业角度来讲,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去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保供给、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十二字方针,把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势头,作为全省农村工作的主题。2012年,衢江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一直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竹产业是衢江区的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目前山区群众实现增收最多、最稳、最快的产业之一。衢江区是浙江省重点竹区,资源资源储量列全省前茅,因此,进一步提升发展竹产业,切实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是实现衢江山区群众持续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农村第三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农村第三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增长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9月20日,省农委在东丰县举办全省新农村建设培训班,采取以训代会的方式,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管理人员参观考察东丰县新农村建设现场,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展形势,研究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省农委副主任夏季对此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全省上下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两大重点,强化领导,科学规划,政策支持,合力攻坚,全省农村产业不断优化,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基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这些年来,在国家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加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一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尤其是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年,国债项目中用于农业基础设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全省休闲农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经过规划设计和综合开发,提供公众休闲和农村生活体验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实现农业与其它产业有机融合,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集安市紧紧围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总体目标,不断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运行机制,聚力量、强措施、优服务,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南省发挥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小蘑菇变成大产业,已发展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食用菌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黄金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亮点之一。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施,食用菌在大农业中的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集安市紧紧围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总体目标,不断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运行机制,聚力量、强措施、优服务,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高新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1):210-212,222
分析了当前安康农民收入特点和制约因素,指出:牧业、第二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国家扶持和保护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因;种植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所下降;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非农产业发展滞后、劳务收入受宏观经济影响显著下降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强粮食生产基础建设、四大产业建设、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劳务输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农村的"百村千户"调查,从农户层面摸清了当前西部农村在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劳动力状况、土地流转、粮食生产、农民愿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反映出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农村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提高势头良好;揭示出农民收入差异明显、农村劳动力短缺、产业结构存在短板、粮食生产出现隐患、土地流转面临多重制约、地域因素形成产业振兴瓶颈、农民关切亟待政府回应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继续做好做足劳务输出产业、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分类指导调优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培育支柱产业,让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极不容易。如何让烤烟成为道真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最具规模的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道真县在“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畜禽种业》2014,(3):158-158
肉鸡产业是大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完善、市场运作最成功、与国际接轨最直接的行业之一,已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型产业。全省第一家祖代白羽肉种鸡繁育企业就在大连,是大连远行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农村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能源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措施,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国家农村沼气建设的带动下,甘肃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但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能源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总结分析当前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对推动全省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近日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今年全省"三农"工作。会议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具体工作。一要下大力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抓住"十项富民行动"一项一项地推进落实,确保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等基本农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稳定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谈一些推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努力开创山东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山东省有7000多万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创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冯晓明  王洁  岳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234-8236,8273
依据县级城市发展与农民收入相关数据,采取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了县级城市的发展与农民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县级城市的发展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大城市的产业升级和农民受教育水平的相对低下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可能归宿是县级城市;县级城市为务工农民提供了工资性收入,县级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的产业化。为了进一步县级城市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最具价值的战略资源,技术创新是农村科技进步的动力。省农科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载体,从全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