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105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优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杂种优势和配合的测定结果,比较分析了被测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将其划分为唐四,旅,Lan,Reid,RL5大优势类群。不同类群间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对类群间可能组成的杂优利用模式的优劣进行比较,说明国内系×国内系,国内系×国内系和国内外系间的混合利用模式均可利用。  相似文献   

2.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Mol7、黄早四、丹340、478等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5个新选系和8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27个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其中第Ⅱ类又可分为4个亚类;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系有12个划入旅大红骨群,1个划入瑞德群,2个划入其它类群;在各类群组配中,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群组配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工亚群和旅大红骨Ⅳ亚群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张洪权 《农学学报》2015,5(10):27-32
为了全面了解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自交系间遗传关系,并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通过采用黑龙江省5 个主要早熟玉米优良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研究配合力的结果表明:5 个自交系以及配制的组合在7 个农艺性状上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遗传参数分析:在超亲优势率上,以合344 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的穗粗性状的超亲优势率均为正值,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在中亲优势率上,以合344 为母本的组合的优势率为正值,通过分析表明合344 同其他类群自交系之间均表现出较高配合力。其中合344×扎461 与合344×南5 组合的单株产量的中亲优势率均超过10%,增产效果明显。黑龙江早熟玉米杂种优势模式,Lancaster类群×塘四平头类群杂优模式:Lancaster类群×Reid类群杂优模式,Lancaster类群×外杂选类群杂优模式。其结果对黑龙江省早熟玉米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采用NCⅡ试验设计,选用不同杂种优势类群且系谱明确的5个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6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的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把16个南斯拉夫自交系划分为4个杂优类群,分别为:Lancaster群(Nsc-721、南45、Nsc-565),改良Reid群(Nsc-T66、南72—81、南无名-7、南5、南43-1),唐四平头群(南无名-5),南46、南无名-8、南无名-1、南无名-3、南无名-5杂为另一优势群。而南6和Nsc-70难以与其它自交系或彼此间归为一类。此外,还对供试被测系的使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选用不同杂种优势类群且系谱明确的五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试验设计,对十三个优良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分析研究,通过聚类分析,把十三个玉米自交系划分为四个杂优类群,分别为:Lan-caster群(NH-14、Spx3、Dx37);改良Reid群(LN-2);唐四平头群(LN-15、Spx56、Dx321);旅大红骨群(红轴598、DY112、LD61、DY45);KS75和KSt12难以与其它自交系或彼此间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主要的5个种质类群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新选育的主要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和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山区主推玉米杂交种的亲本来源.研究结果表明,PH99-10、PH99-2、PH99-1和PH99-3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依次最高,利用潜力较大.参试的50个测交组合中PH99-9×交51、PH99-9×苏37、PH99-1×7922和PH99-3×自330组合特殊配合力较大,产量较高,对照优势较大.根据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结合一般配合力效应,将10个新选育的主要山区地方玉米自交系初步划分为5群.其中黄早四、自330和交51群一般配合力较高,为我国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几个杂种优势群.地方种质系×外来种质系是常见的杂优组配模式.其中地方(或地方改良系)系×苏湾选系为西南山区最常见的杂优组配模式.  相似文献   

7.
17个玉米新选系的杂优类群及主要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宜宾市农科院玉米所新育成的17个自交系和西南地区目前常用的11个骨干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供试自交系行了杂优类群分析及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按GCA聚类,供试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按单株产量SCA聚类,17个新选系可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行粒数和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极显著性水平,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特点及杂种优势模式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为我国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对杂交种组配和自交系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玉米主要杂种优势类群性状表现的特点;结合育种现状,分析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商业化育种的要求,杂种优势模式将逐渐简化,最终将归结为A×B模式,即Reid×非Reid模式。  相似文献   

9.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掖478×Pob43,黄早四×Pob70和掖478×Pob502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参试56个组合中,21个组合与单交种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丹340×Pob501和掖478×Pob43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9.12%和4.32%.根据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初步构建了旅大红骨系×群体Pob501,Reid系×群体Pob43,Reid系×群体Pob502和唐四平头系×群体Pob49这4个杂优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将4个热带玉米群体与4个温带玉米骨干自交系,按NC-Ⅱ设计组配成杂交种,通过配合力分析,获得了选育优良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强优势组合,进而构建出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对不能形成杂优模式的热带群体,可利用它的优良农艺性状对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个别性状的改良,同时对4个热带群体的利用价值和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杂种优势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对杂种优势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证明了从统计上对杂种优势、优势率和优势比等统计量的显著性检验是等价的。这就把对它们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基因必须通过DNA→mRNA→蛋白质才能对最终性状起作用。通过从DNA结构、基因表达、生理生化代谢、核质基因组互作等方面的综述,总结了国内外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已授权的专利、不育系研究、杂种优势和传粉研究4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从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大豆不育系研究虽然起步晚,但进展快,不仅首先发现了最有利用价值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很快转向实用化研究.同时,在制种技术等研究上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14.
籼粳稻杂交能产生巨大的杂种优势。对籼粳稻杂交F1代主要形态和解剖性状的杂种优势及正反交差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呈正向优势 ,有的性状呈负向优势 ;不同性状间正反交差异表现不同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有的性状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在育种实践中要根据不同品种各个性状间F1代杂种优势的表现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重庆糯玉米育种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重庆市自育22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血缘关系、配合力及SSR标记分类,结果表明:①S181类群、衡白类群为重庆糯玉米育种主要杂优类群,其中S181类群是具有重庆特色的西南优秀杂优类群,②杂优模式主要为S181类群×衡白类群,其次为S181类群×其它类群。重庆糯玉米育种要在坚持应用、扩大S181、衡白两个杂种优势群遗传差异的同时,并以S181为主发展其它杂优模式,要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方种质的改良利用力度,解决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育成突破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微卫星标记预测猪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微卫星标记与猪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筛选应用6个猪微卫星标记估测了长白公猪×大白母猪(长大)、大白公猪×长白母猪(大长)、大白公猪×长大母猪(大长大)和杜洛克公猪×长大母猪(杜长大)4个不同杂交组合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了它与猪杂交后代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日增重、料肉比等生产性状均呈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6,0.3899,与瘦肉率﹑眼肌面积、后腿比率和熟肉率等胴体性状均呈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59,-0.5396,-0.9930和-0.6679,因而可作为预测这些性状杂种优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茭白生产过程中茭草还田对田面水体中污染物的影响及其可能产生的农田面源污染,模拟试验研究了淹水条件下不同用量(0%、0.5%、1.0%)茭草覆盖还田和与土壤混合还田对田面水体中COD、氮、磷等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表水的电导率、COD、磷、钾、铁、锰在试验初期呈明显上升,第20~30天之后逐渐下降至相对稳定状态;NH4 +-N浓度峰值出现在培养试验前10天内。电导率、COD、磷、钾、铁、锰浓度随茭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NH4 +-N的浓度变化则相反;茭草覆盖还田对田面表水中电导率、COD及养分浓度的影响大于茭草与土壤混合还田;配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田面水的电导率和NH4 +-N浓度。研究建议,采用茭草与土壤混合还田,并控制好茭草还田前期(前30天)田面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育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为辅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Four maize inbred lines with different photosynthetic rates and their two hybrid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ir photosynthesis parameters in the silking stage were measured to study the heterosis of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ed tha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ranspiration rate (Tr)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all presented an obvious single-peaked curve in a day, with the peak values occurring at 10:00–12:00, 12:00, 10:00–12:00 a.m., respectively, while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had a “V” type variant trend, with the lowest value appearing at 12:00.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n and Tr was correlated markedly with Gs, suggesting that G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n and Tr, and Pn, Tr and Gs had a higher heterosis in the afternoon than in the morning, while the WUE was in reverse, indicating that maize hybrid had higher resistance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dehydration in the afternoon, which provided a new path to select varieties with a high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7, 18(5): 1049–1054 [译自: 应用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20.
以辣椒11个品种双列杂交14个组合为材料,对辣椒的13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研究,发现辣椒的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各性状间优势差异较大,且各性状在不同组合间优势的表现也不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强,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弱;杂种优势强的性状,不同组合间优势变异幅度较大,杂种优势弱的性状各组合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