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揭示玉米穗部相关性状对单穗粒重的关系以及穗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1个玉米新组合的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轴重、百粒重、含水量和单穗粒重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对单穗粒重关联度大小顺序是穗重(0.948 4)、穗行数(0.741 1)、穗粗(0.706 7)、轴重(0.703 9)、含水量(0.701 1)、百粒重(0.698 5)、秃尖长(0.692 7)、穗长(0.635 5)、行粒数(0.618 9)。[结论]提高穗重和穗行数,能有效提高单穗粒重。  相似文献   

2.
糯玉米鲜穗产量与穗部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糯玉米杂交种的7个主要果穗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杂交种鲜穗产量与各穗部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秃尖长。  相似文献   

3.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10个宁夏玉米杂交种的7个数量性状与子粒产量进行分析,明确各数量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各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叶数>行粒数>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  相似文献   

4.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15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几个产量历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其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行数〉出籽率〉生育期〉株高〉行粒〉穗长〉秃尖;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千粒重、行数、出籽率等。  相似文献   

5.
玉米产量性状与株型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品种的小区产量与玉米株型性状、产量性状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各性状因素关联次序为:叶间距>行粒数>株高>单株穗粒重>茎粗>穗粗>穗长>穗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茎叶夹角>叶面积>秃尖>穗行数.产量性状各因素与株型性状各因素的关联度分析中关联序各不相同,表现为复杂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四川省优质高产糯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鲜食糯玉米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糯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行粒数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糯玉米育种中,应以穗长、生育期、穗粗、秃尖长等几个性状为主要目标,提高鲜食糯玉米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测定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大小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及穗长是影响单穗粒重的主要性状,以高产为目标的育种途径应该选育大穗、多籽、粒重、出籽率高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玉米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kei9103等8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双列杂交设计组配一套不包括反交的组合,用Hayman的双列分析法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等6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行数的遗传符合加性一显性模型,穗粗,百粒重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可能还有基因连锁或上位放应存在,行粒数,产量的遗传不符合加强-显性模型,还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对穗长,穗行数进一步分析了可见,显性基因是增效基因  相似文献   

9.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500、90000、97500和105000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鲜食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0个糯玉米杂交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苞产量与几个产量因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千粒重>穗长>株高>穗行数>丝前日数.说明目前糯玉米青苞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等性状,为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生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甜玉米的产量和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间鲜穗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鲜穗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密度也就达到了最大值,随后便开始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籽粒深度、行粒数、百粒重都在减少,秃尖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而密度对行数的影响很小。在单株干物质积累上,干物质与密度成负相关,即密度越大干物质积累越小;在群体干物质积累上,密度增大,群体干物质积累增加,但是增加到一定密度后就开始下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存在相关。密度与单株叶面积呈现负相关,密度越大叶面积越小。叶面积指数呈单峰变化,随着密度加大,叶面积指数也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组PA 种质改良系J1255、J1401 与S122 杂交所形成的6 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郭平仲提出的世 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长、穗粗、籽粒长、百粒重、穗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长与百粒重的遗传 受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次之;穗粗、籽粒长和穗粒重的遗传受基因的显性效应作用为主,加性效应次之; 上位性效应明显存在于穗部各性状的世代遗传变异中,其中,对于百粒重的遗传变异,上位性效应明显大于显性效 应,并以加性伊加性的上位性互作为主。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生育期、株高、穗位高、除倒伏、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单穗粒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产量最为相关的性状是单穗粒重,其后依次是除倒伏、穗位高、生育期、株高、穗长、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和行粒数.根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单穗粒重与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穗长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除倒伏与穗位高和穗长关系密切.说明在四川省选育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单穗粒重高,抗倒,生育期适当偏长,百粒重较高的长穗、多行型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品种的出籽率和行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引入的优质甜玉米品种亚当系列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青苞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青苞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穗粗>株高>穗位>穗长>百粒重。行粒数、丝前日数、穗行数是影响青苞产量最高的3个因素,百粒重对青苞产量的影响最小。该结果与前人进行的普通玉米的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出现差异可能与品种、环境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穗位高、穗粗、行数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株高、穗长和行粒数在宽窄行方式下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行数和百粒重在0.75 m+0.55 m宽窄行下表现最好;茎粗和穗粗以0.80 m+0.40 m种植方式为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在4个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品种迪卡008在密度为57000株/ha、行距为0.65 m+0.65 m的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9677.35 kg/ha.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寻求最佳种植方式、提高普通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两种密度和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品种迪卡008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穗长、秃尖、行粒数和百粒重呈下降趋势;穗位高、穗粗、行数和产量呈上升趋势.株高、穗长和行粒数在宽窄行方式下有较好的生长表现;行数和百粒重在0.75 m+0.55 m宽窄行下表现最好;茎粗和穗粗以0.80 m+0.40 m种植方式为佳.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下,叶绿素相对含量在4个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在3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品种迪卡008在密度为57000株/ha、行距为0.65 m+0.65 m的种植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9677.35 kg/ha.应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选择种植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极度缺水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地点位于我国典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区,由于该区受特殊的地理、地形以及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使得雨水集蓄利用成为解决该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出路.本试验通过有限补充灌溉的方式,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提取方法,将玉米穗部性状总结为3个主成分,并分析了各主成分的意义以及在不同补灌条件下对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限制性因子为穗粒重和穗重,并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因子载荷分别达到了0.9748和0.9651.拔节期补充灌溉处理的穗粒重较不补灌提高62.2%~77.8%,拔节期补充灌溉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穗粒重和穗重并减少秃尖长度,研究为集雨补灌旱作区农业节水增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下玉米DH群体果穗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由79个DH系组成的‘农单5号’DH群体,分别在6万株/hm2和13.5万株/hm22个密度、2次重复条件下,调查了玉米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宽和粒厚等穗部性状,利用在双亲间存在差异且均匀分布于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160对SSR标记对该群体进行遗传作图,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上述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密度条件下共检测出30个QTL位点,单个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在3.26%~31.59%之间,QTL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在2个密度水平下分别检测到的qEL2a(umc1165-umc1261)与qEL2b(umc1165-umc1261)可能是同一位点,qRN4a(umc2135-bnlg292a)、qRN4b(bn-lg292a-bnlg292b)和qED4(bnlg292a-bnlg292b)也很可能是同一位点。在4.08 bin区间存在着控制穗粗或穗行数的重要基因,而该基因位于umc2135-bnlg292b标记区间。  相似文献   

20.
玉米果穗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S Wright多元分析法及其公式,对提高F1代玉米杂交种产量有关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性状对产量的正向效应最大,其次是穗长,再次为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