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07年花生市场价格大幅攀升,玉米和水稻价格变化不大,加之又是花生丰收年,农民种植花生每亩收入1500~2000元,比种植玉米和水稻多收入300~1000元。因此2008年凌海市花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一些不适合种植的土壤和地区也将种上花生.  相似文献   

2.
<正>阆中种植花生历史悠久,花生已经成为阆中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全市常年种植面积在8万亩以上。由于其种植轻便,不择劳动力,加上花生已经成为改善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在栽培上花生作物又是很好的养地作物,其种植面积还有增加的趋势。然而,我市花生栽培技术较为落后,在花生主产乡镇调查发现,花生种植品种老化、栽培技术不规范、布局不合理、病虫害严重等,严重影响花生产量的提高。为规范花生种植技术,现将笔者从事花生等农作物栽培工作多年实践经验总结于后,供花生种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邓州市花生产业快速发展,花生已成为重要经济作物。该文介绍了邓州市花生的种植面积、产量、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及加工利用情况,发现在花生种植中还存在种植面积及产量不稳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发展资金较少、产投比相对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希望促进当地花生产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正阳县有种植花生的传统习惯。2000年以来,全县花生种植面积保持在6.67万hm2,被国家统计局认定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花生成为正阳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正阳县花生单位面积产量仍处于中产水平,在花生种植上仍存在着品种多、乱、杂,盲目施肥、施药,栽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把花生生产大县变成花生种植强县、经济  相似文献   

5.
花生由于其合有丰富的营养反各种健康的油酸,使花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花生也是适合我国南北方地区种植的作物,虽然花生的种植范围很广,但是良种良法不配套,管理不科学等都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花生的生产实际情况,将多年来的栽培技术经验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命凤 《吉林农业》2010,(9):103-103
花生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及各种健康的油酸,使花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花生也是适合我国南北方地区种植的作物,虽然花生的种植范围很广,但是良种良法不配套,管理不科学等都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文章结合花生的生产实际情况,将多年来的栽培技术经验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市农业经济不断发展,花生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由于栽培方式的不科学和不规范,导致花生空壳率高,产量低下,经济效益差。为了促进花生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人们的科学种植方式,我市科学农业研究所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出适宜高沙土地区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在花生种植过程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旱坡地花生在产量和充实度方面都比不上水田花生,由于花生连作困难,水田土壤资源有限,进一步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受到制约。充分利用旱坡地种植花生,可扩充土壤资源,增加花生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但旱坡地花生产量低,经济效益不好,在旱坡地发展花生生产也不容易,特别是春花生比秋花生更易发生旱灾,因冬春季雨量稀少,北风吹刮,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往往种植季节已到,又无灌溉条件,只能放弃种植春花生的计划。近几年,针对在无灌溉条件下如何解决旱坡地春花生播种与种植问题,茂名市做了不少试验工作,总结了一套在无灌溉条件下的保水抗旱实用技术,本文就旱坡地春花生的抗旱试验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鲁西南地区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2018年邹城市花生种植面积达25万亩。传统的花生种植模式问题较多,如连茬种植,施肥不科学,一穴双粒密度偏大等,严重限制了花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为研究探索花生绿色增产、高质高效,从2014年开始,邹城市立足花生单粒精播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创新集成了适合当地生产的春花生单粒精播绿色高质种植技术模式,在鲁西南地区大面积应用,每年推广规模90万亩以上,花生生产实现绿色增产增收,节本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创建标准化技术体系 推动花生产业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和总产水平不断提高,出口创汇额居全国首位,但地区间生产水平不平衡,质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花生产业的发展。必须创建花生生产标准化技术体系,实现花生种植由量变向质变的跨越,推动山东的花生产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花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花生品种豫花2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农民习惯施肥)、施肥量减少30%、施肥量减少25%共3种施肥量,起垄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共6个处理,研究减量施肥及起垄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起垄种植花生荚果增产不显著;在肥料减施25%、30%的情况下,起垄种植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增加;平作条件下,肥料减施25%的花生荚果产量显著降低;但在起垄条件下,肥料减施25%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合理减量施肥和起垄种植不仅不影响花生产量,还能减少肥料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养分流失造成面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记者在山东省莒南县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花生精英峰会上获悉,2014年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下降了20%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花生行情不稳定是导致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近三年以来,花生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混乱期,多数时间花生价格跌破种植成本,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另外,业内人士提醒从事花生行业的企业、收购商以及种植户,一定要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下滑,种粮效益降低,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乃当务之急。据考查,花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和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国内、国际需求量较大,市场价格稳中趋升,花生种植效益比较可观。而我县花生种植还是新兴产业。常年种植面积不  相似文献   

14.
豫北地区花生种植模式以麦垄套种为主,传统麦垄套花生种植模式与农机农艺不融合,机械化种植难,不利于高油酸花生推广应用。改革传统的种植模式,推广高油酸花生麦垄套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能够实现粮油协同增产增效,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介绍了该生产技术规程,为高油酸花生麦垄套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有机花生,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一种种植生产方式,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根据北方花生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目前的生产条件,制定有机花生种植技术规程。本规程从地块选择、品种与茬口、栽培与管理、适时收获四个方面对有机花生种植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我国重要经济农作物,以其特有的营养和功效,倍受人们的亲睐,在民间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荣昌县也有种植花生的习惯,多年来,人们一直沿用露地栽培,受气候和土壤的影响,花生产量一直不稳定或偏低。近年来荣昌县采用地膜覆种植技术,花生产量取得很大提升,本文通过花生地膜覆盖增产原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技术;地膜覆盖技术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如何采用地膜覆种植技术来提升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花生是西华县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播种面积0.67万hm2,田口、东王营、皮营等乡镇均有悠久的花生种植习惯和种植经验,种植模式以麦套夏花生为主。但长期以来花生区产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花生品种老化、施肥不科学、种植密度偏低、管理粗放等,西华县经近几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花生单产由250kg/667m2提高到350kg/667m2,小面积生产示范达500kg/667m2,形成了一整套麦套花生高产优质综合生产技术。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良种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花生是营养丰富的植物,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花生产量一直位居榜首。花生自身的适应性较强,对种植土地要求不高,且是高效的经济作物,所以种植广泛。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花生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并不断改变和提升花生的栽培技术很有必要。本文就花生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1花生产业存在的主要矛盾 1.1扩大花生种植基地与耕地紧张的矛盾 自2006年以来,花生价格上涨,种植花生的比较效益已明显超过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显著增加.由于在耕地上种植花生产量高,因此,利用耕地扩大花生种植的意向明显.在一些地方客观上存在扩大花生种植与粮食争地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花生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目前我国花生种植已比较普及 ,成为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花生利用价值高 ,主产品荚果可以直接食用 ,茎叶是优质饲料。随着我国加入WTO ,对花生需求量愈来愈大 ,花生产业将是一项创汇农业之源。然而 ,我国产区的花生单产较低 ,农民种植经济效益不高 ,抑制花生产业的发展。我国南方各省可以春、秋两造。根据笔者的实践 ,对秋植花生丰产栽培技术掌握如下 :1 深耕整地、施足底肥花生是深根作物 ,根群分布在活土层 ,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条件是活土层深厚 ,耕作层疏松 ,干时不散不板 ,湿时不粘不氵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