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吉姆的人如何贫嘴如何恶作剧以及最后被傻子打死。通过理发师一怀特之口,小说深刻地讽刺了小镇上的传统价值。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文中的叙事者和隐合作者,听故事的人和隐含读者进行剖析,从分析走向评价,揭示理发师以及整个小镇居民的无知闭塞和道德愚昧。  相似文献   

2.
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吉姆的人如何贫嘴如何恶作剧以及最后被傻子打死。通过理发师-怀特之口,小说深刻地讽刺了小镇上的传统价值。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文中的叙事者和隐含作者,听故事的人和隐含读者进行剖析,从分析走向评价,揭示理发师以及整个小镇居民的无知闭塞和道德愚昧。  相似文献   

3.
李锐的《无风之树》是中国当代文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从叙事学角度来说,作品采取第一人称变换视角进行叙事,并在此视角下形成众声喧哗的叙事效果。同时,该作通过强烈的口语化叙述,突出了对吕梁地区本土经验的表达。无论从叙事视角还是语言上,《无风之树》都体现了李锐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以及别具一格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既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散文家,也是英语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其作品对各种语言的现代诗歌(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并由于其诗歌成就巨大,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内涵丰富,题材多样,其诗歌理论、意象特征、美学特征、创作手法均被评论家反复提及,但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读其抒情诗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其中对于地理空间运用的分析则鲜有提及。本文旨在从地理空间叙事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叶芝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奇”指的是一种冲突、动荡、起伏的美;“正”指的是一种平淡、规范、典雅的美。本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以“奇”与“正”的本范式和话语结构作为阐释对象,对“正”与“奇”的当代特征做一个解析,以期了解广告叙事格式的变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运用传统的、叙事学的、符号学的以及文体学的理论方法分析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早期作品-<牧师的黑面纱>,旨在展示他的艺术特色,并加深对其思想根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叙事学的理论,评论王安忆的小说《上种红菱下种藕》。认为这篇小说采用了照像式的叙述视角,客观真实。淡化情节,注意表现原生态的生活,并体现了现实性与诗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乡村文旅视角下,以浙江丽水岩下村的乡土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借用景观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乡 村的文化景观设计提供方向,让景观设计更具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晚清谴责小说研究有四种批评模式: 类型学批评、传统社会学批评、叙事学批评以及文化学批评。每种批评模式都体现出一定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特征和文化精神。晚清谴责小说的批评视角的变迁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时走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自80年代起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创作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冲突主题、两性关系主题、死亡与再生主题,非理性心理描写、原始主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其作品中的象征隐喻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精神分析、生态批评、比较文学,以及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都应用于劳伦斯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的劳伦斯作品翻译良莠不齐,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规范现象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1.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及持续时间对大豆的生育进程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种后遮光20% ̄50%,时间持续到V3期以后,大豆各生育阶段所需生育日数减少,生育期缩短。遮光20%时间持续到V3以后,遮光30%时间持续到R1以后,遮光50%时间持续到R5以后,大豆生育期显著或极显著缩短。同一遮光持续时间,遮光强度的加强会导致R5-R8生育日数增加,使大豆生育期(VE-R8)延长。遮光强度及遮光持续时间对大豆株高、子叶节高度、茎粗和主茎节数影响显著。遮光50%持续到R5期以后,植株形态由直立变成蔓生型。  相似文献   

12.
江西避洪农业的思路、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洪涝灾害是江西农业灾害的首要灾种之一,它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江西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新世纪江西农业的“跨越式”局长,提出了江西发展避洪农业的思路、模式及其关键技术,这就是:⑴改迟熟种为早熟种;⑵改三熟制二熟制;⑶改大田粮食作物为水生经济作物;⑷改收获成熟籽粒为收获鲜嫩果实;⑸改收获生殖器官为收获营养器官;⑹改种植为养殖。对江西乃至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避洪农业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把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区域间的产业梯次分布转移的前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时机条件,承接产业转移的势头,以及面临的差距、面临的竞争形势、区域竞争形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负有两个“率先”的光荣任务,其难点之一是如何面对占全省人口比例最高,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根据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农业自身的结构调整来实现农民的增收。因此,把蔬菜产业培育成为江苏省农业的主导产业,把出口蔬菜培育成为江苏省创汇农业的支柱产品,就成为发展江苏外向型农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LNG泄漏在地面上潜在危险的分析,需要对其在地面上扩散和蒸发速率的变化进行准确预测。基于液体扩散的动力学模型和热传递模型,采用微分方法建立了LNG在连续性泄漏情况下液池漫延半径、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克服了现有预测模型单纯依赖一维傅里叶导热方程的局限性。根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LNG液池蒸发速率先随时间线性增加到最大值,随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即与时间的平方根成反比。以5m^3圆柱形LNG储罐为例,计算得到LNG泄漏的速率为19.92kg/s,泄漏完全所需时间为69S,液池半径达到最大的时间为33S,液池半径最大值为7m,0~33S时间内LNG蒸发速率先线性达到最大值19.92kg/s,34-69s时间内液池蒸发速率与时间平方根成反比,液池厚度由2.3mm逐渐增加到6mm。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干旱绿洲灌区作物生产,传统翻耕产量不稳定及水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春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利用特征,旨在优化耕作措施,提高干旱内陆灌区农田的水分利用率。【方法】2014—2016年,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少耕,25—30 cm秸秆高留茬立茬还田(NTSS);少耕,25—30 cm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NTS);翻耕,25—30 cm 秸秆高留茬还田(TS);传统翻耕,无秸秆还田(CT))对春小麦田水分利用的时间动态、耗水结构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少耕秸秆还田可降低春小麦田耗水量,与CT相比,NTSS、NTS分别降低3.1%—7.8%与3.7%—7.7%;NTSS、NTS通过减少春小麦生育前期(灌浆期之前)的耗水,增大生育后期(灌浆初期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有效协调春小麦前后生育时期需水矛盾,相比NTSS,NTS处理的调控效应更突出。少耕秸秆还田具有抑制土壤蒸发,减小棵间蒸发占总耗水量(E/ET)的比重,提高水分利用有效性的作用,NTSS、NTS较CT棵间蒸发量分别降低9.3%—17.4%、10.8%—23.3%,较TS分别降低4.0%—5.8%与5.6%—11.4%,以NTS降低棵间蒸发量幅度较大,因而NTS较CT处理E/ET降低6.9%—21.3%。秸秆还田具有增产优势,与CT相比,NTSS、NTS、TS分别增产16.6%—24.9%、18.6%—27.3%、10.2%—18.7%,3个秸秆还田处理中,NTSS、NTS较TS分别增产5.2%—5.9%、7.2%—9.5%。因而,秸秆还田处理具体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NTSS、NTS、TS较CT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1.1%—28.3%、26.6%—30.6%、13.1%—20.3%,以NTSS、NTS提高比较大,比TS分别提高6.7%—11.9%、8.6%—13.7%。【结论】在水资源短缺的河西绿洲灌区,集成应用少耕与25—30 cm秸秆立茬及覆盖还田技术是实现春小麦高产、稳产、灌溉水高效利用的理想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状态的一种期望。而社会理想则是人类"类意识"精神的升华,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进入消费社会以来,消费主义以其强大的溶解力不断地消解着人类对于未来美好期望的能力,进而瓦解了社会理想形成的基础,给社会理想的形成与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个体层面重新倡导德性的回归、在社会层面形成节俭的生活方式,是驯服消费主义,重铸社会理想的重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在尼日利亚东北区Bauchi市的Sahilian农场芒果园试验情况的整理,初步提出了在与其相类似的生态区域上,基本的修剪方法和修剪的时期,即第一次修剪(以整形为主要目的的修剪)安排在采果后至7月中旬为宜;第二次修剪(以促花为主要目的的修剪)在9月份为宜。为了保证第一次修剪(即以整形为主要目的的修剪)有充足的时间,应从芒果采收期开始,先进行打头——即对树体上部偏旺的大枝及时缩剪,并用弱枝当头,过密的疏除,减弱其顶端优势。在采果完成后及时进行两侧及树体中、下部的修剪,这时的修剪应撑握:过密的疏除,衰弱的在向下生长处缩剪,有空间的枝条适当短截(以促发枝条,占据空间),偏长的内膛枝扭曲,对生长适中的斜生中、长枝多行缓放(以促其形成结果母枝)。同时应注意结果枝组的培养,增加枝条的级次。第二次修剪应及在9月份进行,这次修剪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晚秋梢(10~11月发的梢)的发育,促使其枝条停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主要手法是进行适宜部位的环割,配合疏除部份强旺枝条及过密的枝条,对所发的新梢适当抹芽,内膛生长势偏旺的枝长进行拧枝。  相似文献   

19.
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发展趋势,采集了浙江三门和萧山地区田间斜纹夜蛾,监测其对11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结果表明,三门种群和萧山种群对这些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且萧山种群对测试药剂的敏感性高于三门种群。参考抗性诊断剂量(田间推荐浓度)处理后存活率和11种杀虫剂LC99致死浓度与田间推荐浓度的比值,推断三门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溴虫腈敏感,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隆、丁醚脲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抗性;同样,萧山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和多杀菌素敏感,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啶虫隆、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敏感性下降,对虫酰肼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因此,浙江菜区斜纹夜蛾对大部分监测杀虫剂的抗性正在形成,已产生抗性的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虫酰肼应暂停使用1~2年;其余药剂则需要控制用药次数和采用不同种类杀虫剂轮用、混用的方式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盆栽大蒜探讨土壤施硒、锌、锰、铜对大蒜吸收这些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硒的有效含量增加,大蒜地上部和地下部含硒量也增加;土壤施锌、锰、铜对大蒜吸收硒几乎没有影响;而硒会明显地抑制大蒜对锌元素的吸收,对锰、铜的吸收虽有抑制但只在地下部明显,因此,土壤施硒的量一定要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