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明晰渭北西部旬邑、渭北东部白水、陕北洛川、甘肃静宁、山西临猗、河南灵宝等六个不同苹果产区气候资源优势,确定苹果气候地理优势产区。【方法】利用苹果不同种植区生长气象指标和影响苹果品质的气候评价指标,选取1981-2016年的历史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了苹果产区气候资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陕西的旬邑、白水、洛川3县相对于相邻省份的静宁、灵宝、临猗各项气象指标更加符合苹果生长气象指标。旬邑、洛川的气象条件更有利于苹果品质的形成,9项气象指标,旬邑、洛川均有5项达标。【结论】旬邑立地条件优越,气候资源除夏季空气湿度略高于苹果生长最适宜范围以外,其余的光、温、水气候条件最适宜苹果树生长,总体上旬邑属于富士系苹果栽植最适宜区。  相似文献   

2.
2010年陕西省果园面积1 625万亩,其中苹果面积902万亩,产量856万t,占全国苹果总产的1/3和世界总产量的1/8,均居全国前列。苹果基地县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2 800多元,洛川、旬邑、印台、宝塔、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苹果产业在陕西省渭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单产低、总体质量差,产业化程度低,设施条件差、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提出了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保障措施:陕西省渭北地区苹果面积应当保持现有规模;保障有机肥供应,生产无污染苹果;利用"八大技术",提高苹果的单产和内在品质;创新苹果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促进苹果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耕地面积64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50万亩,人均3.1亩,是陕西省“一县一业”示范县。2012年全县苹果总产量75万吨,总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8元。近年来,围绕把“洛川苹果”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中国第一、世界知名”农产品品牌,洛川县积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取得了较大成效,实现了品牌与合作社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是在陕西省洛川、白水和旬邑3个产区有代表性不同库容量的冷库或气调库进行,于2013年3月至6月,定期测定苹果果心温度、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统计生理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定点调查与普查相结合,走访和统计生产现状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调查3个产区的果园管理、果实入库时间、贮藏管理等情况,以便分析探讨影响贮藏期间苹果生理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陕西省苹果品种的结构和生产效益现状进行调查,为陕西省的苹果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针对苹果栽培面积、品种、产量、果园投入和收入等问题,于2012-07,采用实地调研、电话咨询、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及访谈等形式,调查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和宝鸡市6市苹果主要生产县的果业局或园艺站的相关人员;2012-08-11,抽样调查陕北南部(延安市宝塔区)、渭北北部(延安市洛川县和咸阳市旬邑县)、渭北中部(渭南市白水县)、渭北中西部(宝鸡市扶风县)、渭北南部(渭南市富平县)6个典型苹果生产基地县(区),深入果园或果农家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向果农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获得的调查数据分析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及生产效益。【结果】陕西省的主栽品种有10余种,其中富士、秦冠、嘎拉是3种主要栽培品种,苹果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栽培面积的比例为2∶15∶83;除富平县外,其他5个县与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相似,富平县栽培苹果以中、早熟和极晚熟品种为特色;洛川县和白水县的苹果效益均较高;在各投入因素中,果袋和肥料投入对果园收入的影响较大。【结论】陕西省苹果晚熟品种多,早熟品种少,品种结构较单一,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区域特色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陕西省白水县459个苹果种植户样本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算农户苹果种植规模经营效益,并应用Tobit模型对影响白水县农户苹果种植规模经营效益的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1)白水县苹果种植户的规模经营效益普遍偏低,提升空间较大;(2)多数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规模经营效益;(3)苹果种植面积、农地细碎化程度、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补贴等因素对于农户改变苹果种植规模经营效益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政府应当帮助农户优化生产资料投入比例,进而提高规模经营效益,缓解农药化肥施用过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渭北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陕西苹果的品质,解决当前苹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渭北洛川、白水、黄陵等果区研究了树形改造、果实套袋、果园种草、施药技术、培肥土壤、利用果园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等一系列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的关键技术,经示范推广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白水县为例,针对陕西省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风险灾害进行精细化风险评估与区划,为县级政府规划苹果产业发展及建立防灾减灾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白水及周边县气象站1971-2010年6-7月逐日日最高气温以及28个区域气象站2010-2012年6-7月逐日日最高气温,建立白水县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危险性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其高温热害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结果】白水县东北和东南地区处于高温热害重度风险区,县中东部和西部大部地区分别处于中度和轻度风险区,这与客观事实较为一致,说明该风险区划结果能准确反映白水县苹果膨大期高温热害风险。【结论】利用区域气象站资料及高温热害危险性风险评估模型,可得到较为准确的高温热害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渭北地区油松林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永寿县槐平林场、白水县方山林场、扶风县野河林场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用郁闭度、径阶分布、群落层次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水土保持量、病虫害程度、枯梢比例、火险等级等8项指标,构建了黄土高原渭北地区油松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对3个地区的油松林健康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处于健康状态的油松小班所占比例最大,为64%,亚健康状态的油松小班比例为32%,而不健康状态的油松小班最小仅占到4%。研究结果对于该区油松林健康经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是全国苹果供应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种植户的可持续生计与国内苹果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生计资本是农户应对日常生产与生活风险的重要资源。笔者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洛川县、白水县、礼泉县、延安市210份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水平均不足。其中,可获取社会资源有限,劳动力匮乏,居住环境差,自然灾害严重,金融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建议从加强社会资本网络建设,改善种植户生存环境,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以增强其防范与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区域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新乡市土壤养分施入量与作物产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6~2002年逐年无机养分投入量与粮食产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农田无机养料投入的增加,粮食产量及土壤养分残存量随之提高,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的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根据1991~2006年106个点位土壤养分监测结果的聚类分析,将新乡市所辖9县市区的土壤划分为四大土壤养分不同类型区,提出了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从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新乡市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河西古浪县沙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媛艳 《农学学报》2011,1(9):41-48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陕西苹果主产区27个优质苹果基地县中的15个县,选取10年生左右的丰产果园采集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养分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在调查的48户果园中,有机质含量≥1.0%的果园占96%;除宝塔和白水县的2个果园土壤全N含量偏低外,其余果园土壤全N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76 g/kg;土壤速效N含量>50 m g/kg的果园仅占29%,含量较高,其余果园土壤中的速效N含量偏低;土壤全P全K含量丰富,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均达到绿色果品产地土壤肥力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五大农区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灌溉地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要求。2004年五大农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4.6%,棉花总产占全国棉花总产的95.1%,肉类总产占全国肉类总产的66.8%,苹果总产占全国苹果总产的8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0.5%,人均粮食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2003年五大农区耕地灌溉率为49.2%。灌溉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1.2%。灌溉地粮食产出量与非灌溉地粮食产出量之比为4.5。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1.2倍和1.1倍。提出今后五大农区应继续发挥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苹果主产区的作用。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的要求。提出了“重点农业区域水利支撑战略、产粮大县水利保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动向水利跟进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土地肥力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单施偏施化肥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有机肥的产业化利用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有机肥增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路子,也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实施有机肥产业化的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98-99
[目的]探讨不同园龄、施肥方式、种植模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揭示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化问题。[方法]在渭北地区的洛川、白水两地分别选取园龄≤10、11~15、16~20、21~25、25 a的苹果园各3个,长期单施化肥和化肥与农家肥配施的苹果园各3个,从未种过苹果树的农田各3块,分别测定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对比分析土壤紧实度差异。[结果]渭北苹果园的土壤紧实度总体上随园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在0~30 cm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园龄土壤紧实度急剧增大;30~45 cm土层,各园龄土壤紧实度变化不大。苹果园和农田的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明显;长期单施化学肥料的苹果园土壤紧实度明显高于化学肥料与农家肥配施的苹果园。[结论]渭北苹果园土壤的紧实化趋势严重,化学肥料与农家肥配施能明显减少渭北苹果园0~45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有利于果树根系的生长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陕西白水县红富士苹果示范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清渭北苹果主产区红富士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集陕西白水34个示范果园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白水红富士示范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5 g.kg-1的占79%,低于国家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Ⅱ级指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果园土壤有机质达到生产绿色果品标准;土壤全氮含量较高;有接近一半果园的土壤速效氮含量>50 mg.kg-1,处于适宜水平,其余果园速效氮含量均较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较高,可以满足苹果生产的需求;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除铜以外,都很缺乏,生产中应重视补充。  相似文献   

19.
尚志市代表了一类处于林区的浅山区县域,浅山区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单元,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结合尚志市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状况和优劣势,构建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