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城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出发,推断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应包括五大类:人口结构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这其中又包括了中、小类等众多参评指标。因此本文在建立综合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贵州5个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评价结果的显著性进行了试验。其评价方法可以综合评价某地区城镇化水平,分析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今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辽河平原推广利用的优质糯高粱种质资源,对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3种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6.69%~47.84%,各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综合成为了9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主成分),这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16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求出的综合评价得分、根据灰色关联度法求出的加权关联度、根据DTOPSIS法求出的相对贴近度分别筛选出排名前30的种质资源,并结合这3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从176份参试种质资源中选出了10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分别为QNR、9705、2011-30、忻粱52、102A、护脖矬P4、Jan-88、9701、0657、4126,为西辽河平原地区糯高粱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53-255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众多综合实力较强城市的聚集地。从区域经济学和城镇化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选取16项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查阅近5年该地区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该地区各市(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分析发现该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关键节点,对城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的】以北京市郊区重点小城镇为对象,从经济、资源、社会、生态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市42个重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项大类指标人口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进行分项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为人口、经济、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42个重点小城镇进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排名。【结论】山区小城镇,域内人口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较低,综合比较靠后。平原小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资源累加效果高,综合发展情况比较靠前。根据北京市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未来北京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切入视角。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3个要素选取14项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空间等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陕西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陕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处于城镇化中等以及较高水平,区域内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均衡;陕南县域城镇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待发展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县域城镇化综合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陕西省83个县域为基本单元,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3个要素选取14项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空间等级分布特征。结果发现:陕西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陕北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区域内差异明显;关中地区处于城镇化中等以及较高水平,区域内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均衡;陕南县域城镇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有待发展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主成分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根据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的计算模型,对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所涵盖的11个地区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对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及城市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化归为4大类协调类型,而区域地理分布对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粱品种的特点,客观评价高粱品系,对内蒙古登记的92个高粱品种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同异分析。结果表明,92个品种的13个性状变异系数在4.01%~56.66%之间。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2个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综合成为9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值),这9个主成分值的累计贡献率达88.119%,再将各主成分得分值和贡献率进行计算,求出其综合评价D值,基于D值采用欧氏距离及类平均法将92个品种分为四大类:第Ⅰ类具有长生育期、株高较高、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较大的特点;第Ⅱ类具有株高适中、支链淀粉含量适中、穗粒质量较大的特点;第Ⅲ类具有生育期相对较长、总淀粉含量相对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的特点;第Ⅳ类具有株高较低、生育期相对较短、穗粒质量较小、总淀粉含量和单宁含量适中、抗病性一般的特点。将同异分析法求出的联系度μ(W)与综合评价D值相结合,从92个品种中选出7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通过对这些品种的筛选,以期为今后内蒙古地区高粱育种目标的科学确立及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东省城镇化程度大幅提高,小城镇建设稳步发展;小城镇规划水平、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小城镇产业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城镇辐射带动功能得到发挥,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小城镇发展的地区不均衡性、以小城镇和小城市为主导和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等特点也较为突出。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主要栽培油橄榄品种果实的综合品质,测定9个油橄榄品种果实的经济性状指标,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明显不同,变异系数为2.99%~43.59%;主成分分析抽提出3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604%;综合评价得分高低顺序为科拉蒂柯基佛奥豆果莱星皮瓜儿鄂植8号城固32号软阿斯。  相似文献   

11.
梁丹  张小林  连建功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732-1733,1736
在对农村现代化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和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工业化水平、农村城市化、文教卫生科技社会保障等五方面构建农村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年无锡市宜兴市21个镇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此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城镇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人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五方面出发,共选取19个指标构建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地域研究单元,对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聚类分析将辽宁省的城镇化水平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各类城市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指导今后的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文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812-1814,1818
根据贵州省实际情况,从城镇化水平、农村人数、基础设施和乡镇企业发展状况等方面论述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贵州省小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贵州省小城镇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归纳总结,设计了测度陕南和西安市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研究发现:陕南3市之间综合城镇化水平相差极小;与西安市相比较,陕南城镇化水平整体显著偏低。鉴于此,提出了加快提升陕南城镇化水平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洛阳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又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46-13449
首先,介绍了洛阳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选取镇总户数、镇总人口、粮食总产量、财政预算收入、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6个指标,根据《洛阳统计年鉴2009》中的相关数据,对全市53个非城关镇的建刺镇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这53个建制镇按城镇质量分为4类。分析了洛阳市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经济措施;城镇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基础设施不足,吸纳人口有限;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柱,发展资金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城镇环境保护压力大。提出了洛阳市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的相关对策:从动力机制上看,洛阳市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应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转变;从城镇规模上看,洛阳市应选择积极发展中心城区,做强县城,培育重点镇;从城镇功能上看,洛阳农村城镇化发展应选择专业特色城镇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天津作为港口大都市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天津郊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天津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即科学构建市域城镇体系布局,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发展城镇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推进人口转移政策,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滞后甚至缺失已影响到小城镇本身的良性发展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安全。论述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排水系统规划建设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四化”同步推进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三峡库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库区"四化"同步发展存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和工业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理念加快推进库区城镇化,以特色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新型工业实现库区工业生态化,并同步推进信息化的"四化"同步发展途径。从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大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科学选择工业主导产业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石漠化造成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已经成为限制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建立一套广西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广西地区的水土保持效应,对广西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西地区基岩裸露、成土缓慢、植被生长困难等石漠化特点,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应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通过广西水利厅提供的水文站资料、县志、年鉴等历史资料集成、野外小流域采样调查、原位监测等方法,总结出涵盖包含社会、生态、经济3大方面在内的9类指标构成的初选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并结合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主要的作用途径,对指标的敏感性进行检验,筛除冗余指标,使得到的指标体系涵盖内容较为全面,指标信息重叠较少,代表性较强,最终形成包涵8个生态效应指标、7个经济效应指标、1个社会效应指标的水土保持效应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效应指标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草措施面积(11.21%)、蓄水措施有效面积(11.10%)、有效土层厚度(6.28%),经济效应指标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果产品产量(15.11%)、粮食生产量(14.95%)、第三产业总产值(14.74%),社会效应指标为负向指标,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越难以治理。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为深入讨论生态效应补偿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优化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