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一季中熟稻在蕪湖地区水稻生产上占有很大比重,約为水田面积的60——70%。适期早栽是中稻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伹由于前茬有一部分是小麦与紫云英留种田,小麦、紫云英成熟迟,这部分中稻必定要迟栽。中稻迟栽比适期移栽要減产20——40%。迟栽中稻的主要部分是麦茬中稻,近年来麦田面积增加很大,迟栽中稻面积比重也就不小。因此,进一步分析迟栽中稻減产原因、研究探討其增产技术,对全面提高中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肥西县的一季中稻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指导中稻的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与特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杂交中稻育种上的研究动态,以湖北省近10年审定的中稻品种情况为例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杂交中稻育种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县水稻以种植一季杂交中稻为主。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调优力度的加大,近年来,公司大力引进优质中稻新组合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推广的杂交中稻品种。近年来,全县种植优质杂交中稻逐年增加,取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优质中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和做法,就如何使优质杂交中稻既保优又高产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分别高8.06%和46.71%;3种种植模式水稻季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产量是油菜的2倍左右;在经济效益上,中稻-油菜模式收益最高,比中稻-小麦和中稻-空闲分别高1123和2959元/hm2,增幅率为6.63%和19.61%;在积温利用上,中稻-小麦模式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高1.27%和27.16%.[结论]中稻-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高,环境风险比中稻-小麦式较小,冬闲田的资源利用效率浪费严重,应选出适应力强,且环境友好的冬季作物.  相似文献   

7.
在每年5~9 月不利于蔬菜生长的高温阶段种植一季中晚稻实行稻-菜水旱轮作的耕作制度123 种植 模式是广东省正在进行的耕作制度变革,惠阳区中稻试验始于2004 年,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中稻面积逐年扩大单产连年提高,在分析总结惠阳区中稻生产特点基础上从水稻品种选用生产季节安排栽植 方式合理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等方面总结了惠阳区菜田种植一季中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可节省中稻收割成本,提高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研究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对解决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意义重大。2014-2015年在我县九龙镇、袁市镇、丰禾镇等地对再生稻测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稻实行机械化收割对中稻产量无影响,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与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节省支出300元,节支增效195元以上。2014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上、中、下等田各3块)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30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的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低35千克;2015年对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9块稻田进行再生稻测产,平均667平方米产量135千克,较中稻人工收割蓄留再生稻平均667平方米产低35千克;按再生稻谷3元/千克计算,2年平均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稻人工收割减少35千克,减少产值105元/667平方米。中稻机收每667平方米节约了成本300元。机收中稻成本200元/667平方米,其中机收作业费100元(因交通便利情况,作业面积大小等因素而定),雇工搬运稻谷费用100元;而中稻人工收割中稻的成本在每667平方米500元。  相似文献   

9.
唐建清 《农家致富》2010,(10):40-40
在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相对温暖的地方,有许多低湖田、冬泡田或冷浸田,一年只种植一季中稻,9~10月稻谷收割后,稻田空闲到第二年的6月再种中稻。这些田采取淡水小龙虾和中稻连作,不影响中稻田的耕作,也不影响中稻的产量,每年每亩可收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优势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单季稻和早中稻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我县达1.19万hm2,但随之而来的是单季中稻前作和早中稻后作的空闲问题。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粮饲兼用的作物,由于其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能为单季中稻早春或晚秋接茬,因此马铃薯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草莓—中稻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草莓、中稻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5):F0002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培两优986;优质中稻新品种培两优537;杂交中稻新品种武香988;杂交中稻新品种珞优8号;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杂交中稻Ⅱ优恩22。  相似文献   

13.
"中稻+再生稻"种一季收两茬,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稻种植要在适宜区域选择生育期适合的品种,同时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再生稻要重点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文章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张家界市在"中稻+再生稻"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在全市适宜地区推广"中稻+再生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中稻花期高温的变化及其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利用1991-2005年气象统计数据及对7个省份中稻  相似文献   

15.
一季中稻地区指1年只栽培水稻的地区,即海波1500~2300m的稻作区.现将一季中稻地区水稻优质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业科学》2010,(4):52-53
一、主导品种 (1)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本地温光资源,在中稻收割后的稻茬上再长一季稻,省时省工,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丰两优香1号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广占63S×香恢一号杂交选育的中稻品种,全生育期126天。该品种株型松散,叶色浓绿,叶片挺直,长势繁茂,再生能力强。2013年在江西省安义县种植,每亩产量为中稻550 kg、再生稻215 kg。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地跨滁县、六安两专区。粮食生产历来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約一千六百五十万亩,占耕地面积50%左右,是我省主要产稻区(稻田面积占全省水田面积56.5%),其中一季中稻又占70—80%。所以提高一季中稻产量对提高本地区及全省水稻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由于迟栽中稻占有相当比重,对这一地区水稻增产常常造成不利影响。据调查,1963年中稻迟至“芒种”后栽插的,六安专区占中稻实栽面积23.2%,滁县专区占30%。其中合肥(北緯三十一度五十三分)以南的霍山、舒城、廬江、六安等县比重較小,約占10—  相似文献   

20.
武汉地区中稻大面积空壳形成的原因及防止途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 90多个中稻田块空壳率的调查 ,结合武汉市 34年的气象资料分析 ,认为 2 0 0 3年中稻空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热害所致 ,品种间空壳率有明显差异。提出中稻抽穗开花时≥ 37℃持续 5d以上为本地大田空壳致灾的热害指标 ,指出武汉地区中稻 (一季晚稻 )抽穗期在 8月中下旬较安全 ,要求播种期在 5月中下旬为宜 ,同时应选择耐高温性好的品种 (杂交组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