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土地的投入、产出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体系,从生态、人口、经济与社会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利用熵值赋权法测度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强度水平,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类型,同时结合GIS探讨其空间分异格局。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西部二者相对持衡,中部与东北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东部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均强于中部,东北部与西部较弱。(2)中国大陆土地可持续利用效果显著,东部土地产出效益优势潜力巨大,中部土地投入与可持续发展次之,西部土地产出环节最为薄弱。(3)中国大陆新型城镇化发展重心集中在经济与社会城镇化,东部经济城镇化效益巨大,西部生态与人口城镇化脆弱。(4)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异格局不均衡性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由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态势。(5)多数省(市、区)处于高等级拮抗耦合,但存在诸如宁夏、甘肃"虚假高等级耦合"情况;目前东、中、东北为中度失调,西部为高度失调,中度失调的省(市、区)比重最大。协调高值区集中在广东省和江苏、山东、上海、河南、河北等省(市)串联的东部,西部以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贵州、云南的地域范围协调发展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2.
构建成渝城市群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各项指标权重,结合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三化"协调阶段类型,从3D与2D视角借助全局趋势与平面插值分析探讨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工业化平均指数最高,农业现代化次之,城镇化发展较迟缓;仅重庆市与四川省成都市的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其他城市工业化发展均快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成渝城市群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倒"U"形分布与东高西低的特征,农业现代化南北向的二阶函数倒"U"形分布不显著,东西向呈一阶函数的陡峭递增。重庆市"三化"综合发展强度位居首位,四川省成都市次之,四川省德阳市、绵阳市、南充市再次之,以成都市为分割点的四川省中部、东部"三化"发展潜力强于西部,重庆市高值区扩散范围大于四川省成都市,低值区分布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川西北,整体表现为东部西部的东高西低、中部南北的倒"U"形不均衡分异格局。重庆市"三化"为勉强协调阶段,成都市为濒临失调衰退,其他为中度失调衰退,耦合度的相对差异高于协调发展度,东西向呈中部东部西部、南北向呈中部南部北部特征,四川省中部、东部是高水平耦合集聚区,重庆市与四川省成都市为协调发展制高点,川西、川西北与川东北为耦合与协调发展的极低地带。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大陆31个省为研究对象(1),构建其"五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赋权、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测算31个省份"五化"发展强度及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农业现代化整体平均水平居首位,绿色化次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对滞后;(2)东部地区"五化"强度大于东北与中部,西部最低,呈现以东部沿海省份向内陆腹地扩散、延伸的态势;除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巨大,其他四化在东部优势最为显著;(3)东中部为城镇化高值区,信息化高值区集中在沿海省份,工业化高值格局与京沪、京广、杭福深高铁线状布局相吻合,绿色化高值区集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与北部湾城市群及武汉与江淮城市圈,农业现代化主阵地布局在黑吉辽内蒙古等省份;(4)粤苏鲁浙京"五化"强度独占鳌头,川沪豫辽鄂次之,皖黑渝闽冀再次之,陕湘吉赣桂津与内蒙古较低,其他最低;(5)31个省份"五化"协调发展度整体均呈上升态势,东部与中部"五化"整体处于濒临失调衰退,东北与西部处于轻度失调衰退,多数省份"五化"仍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类型;以苏鲁粤等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五化"协同区覆盖范围广泛,新青藏贯穿的西部地区较薄弱。  相似文献   

4.
以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两方面建立耦合特征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2013—2018年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高,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从时间序列看,西部地区人口城市化综合指数始终低于土地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现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特征,且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人口城市化滞后状态,存在造成空城的风险;从空间格局看,西部地区呈现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为基础、协调发展类型因省区分的空间格局;2018年,西部地区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处于中级协调状态,部分省市(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12个省市(自治区)均实现协调发展类型提升,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状态良好,西部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的方法测算各指标权重、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耦合与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新型城镇化水平略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仅哈尔滨、大庆、七台河的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类似,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低值区集中在以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等为核心的东部煤电化基地;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尚处于中高等级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部分城市出现"虚假"高等级拮抗耦合,所有城市均为失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同时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双重影响,呈现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沿线区域向伊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沿线逐渐递减的阶梯状空间格局,西部、南部腹地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东部、北部腹地。  相似文献   

6.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从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构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内蒙古自治区近15年耕地利用效益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益指数整体呈波动变化状态,经济效益指数呈上升趋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数在波动中有所下降,综合效益指数略有上升。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益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指数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较高水平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及自治区中部,生态效益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丘陵区。综合研究发现,在耕地利用效益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处于主导位置,生态效益受环境影响大,在今后的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31个省份为对象,构建适用的工业城镇化与生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赋权法测度其工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发展强度,借助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协调发展阶段类型,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模拟工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工业—生态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第一,工业城镇化排序,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生态城镇化排序,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中部、西部、东北的工业城镇化滞后于生态城镇化,东部工业城镇化发展强度较高。第二,不同省份工业城镇化指数的绝对差异比生态城镇化大,江苏、广东与山东工业城镇化高居首位,广东、北京、江苏生态城镇化遥遥领先,多数省份的生态城镇化快于工业城镇化发展。第三,工业城镇化高值区集中在东中部地域,呈与高铁线型分布吻合的线状分布特征,生态城镇化高值区横跨东中西3大区域,呈线带围合态势。第四,多数省份的工业——生态城镇化为磨合初级与磨合勉强协调,耦合度高值区大片集中在东中部省份,协调发展度的高值空间格局呈现沿海省份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测算了各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了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高低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类型。研究表明,四川省目前土地利用经济产出效益略滞后于土地利用经济投入效益,仅自贡市的土地利用经济产出超前于经济投入;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空间格局均呈显著的不均衡性,高值区集中于以成都为核心的小范围区域,低值区集中于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四川省南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西部和以广元—巴中为中心的东北端;四川省土地利用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处于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发展阶段类型,耦合度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但高值耦合区并不排除存在虚假耦合现象;协调发展度高值区分布于以成都为核心,覆盖其毗邻的绵阳、德阳和南充等不规则圈层区域,低值区集中在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的四川省西部范围区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绿色城镇化的逻辑框架构建适用于三大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系统,选用熵值赋权法在测算指标熵权的基础上,计算并对比三大城市群及其内部48个地级城市的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绿色及其综合城镇化发展得分,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其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京津冀次之,长三角相对最弱,三大城市群目前均处于人口城镇化发展优势最为强盛,而绿色城镇化发展最为薄弱的状态;北京人口与社会城镇化,上海经济、土地与绿色城镇化发展位居首位,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合肥市、杭州市、南京市等省会城市也位于前列,邯郸人口城镇化、宣城经济城镇化、池州土地与社会城镇化、承德绿色城镇化发展最弱;珠三角新型城镇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京津冀与长三角处于中度失调衰退阶段,其内部仅北京市、上海市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深圳市为勉强协调类型,其余均处于失调类型,且中度失调的城市比重最大;三大城市群综合新型城镇化与其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类似、不均衡特征显著,长三角以上海市为核心的东半部新型城镇化及其协调发展度强于西半部;珠三角以广州市-深圳市为分界线的东部优势强于西部,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京津冀以京津为双核心的范围区域发展潜力明显强于周边范围地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4268份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调查问卷,对比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研究表明,东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绝对差异最大,西部地区最小,东北和中部地区处于中间位置;东部和中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相对差异最大,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省域层面城镇化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相对发展指数模型对2004─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4─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的城镇化水平、粮食生产水平,以及2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指数总体上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的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分布,粮食生产能力整体上呈现西部最低、东部次之、中部最高的空间分布,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南北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但地区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12.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土地沙化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TM影像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1989、2002和2009年沙化土地空间分布、沙化土地类型分布格局和沙化程度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现有沙化土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44%,其中沙砾质类占2/3。但从区域来看,东部(46.64%)、中部(54.94%)明显高于西部(18.15%),说明"一江两河"流域沙化治理工作集中在东部、中部开展。  相似文献   

13.
广闻博览     
《新农村》1995,(12)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地带怎样划分我国目前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资》2013,(29):22
<正>中期天气预报未来一周(7月27日-8月2日),主要降雨区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黄淮、四川盆地大部、华南及云南、西藏东部,累计降雨量有40-70毫米,其中东北地区东北部、华北南部、黄淮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华南沿海地区、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90-130毫米、局部150-230毫米。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冷害、干旱、涝害是造成该地区玉米产量不稳定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旨在准确、定量评估东北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和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为区域农业生产规划、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减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利用构建的东北玉米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要素分别进行评价,对发育阶段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区划。【结果】发育阶段冷害危险性大致由西向东递增,基本呈带状分布,生育早期,冷害危险性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和黑龙江东南部;生育后期,冷害危险性中高值区主要位于长白山地、黑龙江研究区东南及北部地区。4个发育阶段干旱危险性均大致由东向西或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呈带状分布。发育阶段涝害危险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辽宁东南部为涝害易发区,播种-七叶,整个研究区涝害危险性较低,发生涝害的可能性较小;后3个发育阶段,涝害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东南部。播种-七叶,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分布,中低值区分布在东北地区中部,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和东部。七叶-抽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基本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增,中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中部和东北部,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和南部,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基本由东向西递增,中高值区主要位于黑龙江研究区西部、吉林西部及辽宁大部分地区。播种-七叶,主要气象灾害高风险区分布在青冈、东宁、白城、乾安、长白,大部分地区为中等风险;七叶-抽雄,高风险区分布在辽宁东南部的宽甸、岫岩、庄河;前两个发育阶段,高风险区零星分布或者区域面积较小。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及生育期,高风险区域面积增大,呈片状分布在黑龙江研究区西部、吉林西部及辽宁东部的宽甸、岫岩。【结论】东北玉米不同发育阶段和生育期冷害、干旱、涝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呈不同的分布形式。前两个发育阶段高风险区域较小;后两个阶段及生育期,高风险区域面积增大,呈片状分布在黑龙江研究区西部、吉林西部及辽宁东部的宽甸、岫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入百度搜索指数,从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四个维度构建省域金融集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犹豫模糊语言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测度2013-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金融集聚水平并分析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西藏外,我国其余30个省域的金融集聚水平都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其中浙江、江苏、山东的增速位列前三位;北京、广东、浙江的金融集聚平均水平位列前三位,并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总体特征;中国金融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辽宁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几十年来统计的辽宁各站资料,对辽宁省各地雷暴日数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平均雷暴日数辽东山区、辽北和朝阳地区较多,达30 d以上,其他地区多在30 d或以下,大连较少,仅19 d;雷暴集中出现在6~9月,占年雷暴日数的75%以上;近50年辽宁年平均雷暴日数呈略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为1 d/10a;从雷暴日数的空间变化来看,从东部、西部、北部向中部、南部递减。辽宁西北部、东部和北部年均雷暴日数最多,辽宁中部次之,南部沿海地区的雷暴日数最少。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来表达这两种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一椭圆轨迹,系统演化经历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再生发展4个阶段以广州市为例,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而生态环境效益波动较大,最近几年处于上升状态在此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总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1994年以前,耦合度处于下降状态,1994年以后,耦舍度处于上升状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土地利用效益处于最佳耦合状态,最近几年耦合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西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年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熵权法对我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息化基础、地区信息化发展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存较大差距,重庆、四川、陕西3省(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内蒙古、宁夏、广西、青海、新疆、西藏6省(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甘肃、云南、贵州3省农村电子商务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新五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中坚力量,构建内蒙古自治区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系统,利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测度其12个地市盟的三化强度,并划分其协调发展阶段,借助3D立体与2D平面视角下的全局趋势与内部空间插值手段模拟其空间格局变化态势,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强度超前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最为滞缓,整体为轻度失调衰退,面临着工业化成本大于收入的不良、农业产出大于预算的优势两种截然相反的境遇,社会城镇化是其城镇化重心。(2)呼和浩特、包头城镇化位居首位,鄂尔多斯、包头工业化实力不可小觑,赤峰与通辽农业现代化实力雄厚,乌海、阿拉善盟等三化处于劣势地位,其中仅鄂尔多斯为勉强协调发展,其余均为失调。(3)3D视角下的内蒙古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全局空间分异明显,东西向多呈现倒U形结构且强度超于南北向,协调发展度的整体差异大于三化综合值和耦合度;2D平面内部以乌兰察布为分界线的西部工业化大于东部、以锡林郭勒为分界线的东部农业现代化实力超于西部,城镇化高值区位于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包头的中心地域;协调发展度高低值区与三化综合分布相吻合,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低谷点位处呼伦贝尔、赤峰-通辽、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高峰地之间,断裂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