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凭借技术、人才优势,在产业扶贫实践中探索出"科技支撑、多方联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凝练出促进甘薯产业增值增效的基本经验.然而,科技支撑产业扶贫也存在技术主体供需失调、技术项目运行方式单一、贫困户技术采纳内生性能力弱、产业主体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限制了产业扶贫效果.提出提升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形成多元扶贫机制,提高技术扶贫项目收益,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业科技资源,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选择、利益机制与精准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产业扶贫,必须选准产业,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了一套包括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产业基础、市场潜力、脱贫能力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采用打分法对备选产业进行打分,根据得分高低筛选扶贫产业。分析了扶贫产业开发中的利益分享主体、利益分享形式,并构建了产业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从利益联结和协调保障2个方面确保贫困户在扶贫产业开发中持续受益。提出了切实推动扶贫产业精准选择、保障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实施,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施产业扶贫,发挥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然而,因缺少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预期收入的波动导致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对合作采取消极态度,双方的利益联结方式停留在松散水准。通过向扶贫产业引入新型收入保险,发挥其在风险统筹和利益分配两方面的保障和优化作用,利用其可保障贫困户和龙头企业预期收入稳定、规范产业利益分配行为和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的优势来强化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关系,可推动现有松散型利益联结机制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转变,促进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构建扶贫产业收入保险架构,可考虑从设计地方性收入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和加强基层保险宣传工作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正>产业扶贫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到解决多少贫困户脱贫,在研究农业扶贫工作方案、任务项目时,都要把带动脱贫放在首位。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定任务、国家对企业投资的前置条件,坚决防止扶富不扶贫、扶企不带贫、扶大不扶  相似文献   

5.
运用分层抽样、进村入户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首次对广东开展第三方扶贫调查评估。对2017年广东14市28县56镇150村3363户进村入户的第三方扶贫调查评估结果表明,未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广东脱贫标准线(6883元)的贫困户,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产业扶贫机制逐步建立,省内对口帮扶效果明显,贫困户对政府扶贫测评满意度高达96.7%。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五保户集中安置、建立贫困户转移就业平台、贫困户入股产业化扶贫、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光伏资产性收益扶贫、本科生教育补助扶贫等新模式、新机制。从提升顶层设计、加强农业产业扶贫、健全"三规(划)合一"机制、探索"一院一所一库"新机制、建立"一员一团一分院"科技扶贫模式、强化第三方动态监测评估、优化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广东推进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精神扶贫是农村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同步开展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工作,方可以彻底实现脱贫攻坚整体战略目标。通过精神扶贫的实施,能够将贫困户的主体性、主动性等充分激发出来,持续提升贫困户的整体素质,增强反贫困工作的内生动力。目前,农村精神扶贫工作得到深入实施,但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相关人员需进一步加大农村精神扶贫工作力度,探索创新精神扶贫工作方法,以便提升农村精神扶贫的开展成效。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卫辉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建设,立足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各乡(镇)特色产业潜能,以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贫困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参与,共同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为龙头,连片开发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对大型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园贫困户覆盖不全的乡镇,实施小型农业扶贫示范园再覆盖。  相似文献   

8.
<正>扶贫要攻坚,脱贫要精准,增收要持续,关键是找准路径、建好机制,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把握着力点。威县通过实施"金鸡帮扶"项目,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走出一条扶贫产业规模化、资产经营品牌化、利益联结稳定化的"三化"同步脱贫之路。他们的经验如下:一、基本做法一是国企融资建厂。威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属国有公司——威州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投),整合县域资金共计2.5亿元投资产业建设。建设"八区"(6个蛋鸡场、2个后备鸡场)、"四  相似文献   

9.
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对解决中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提高贫困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其为提高贫困户工作技能、达成可持续脱贫状态以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产业扶贫所面对和服务的主体是贫困户,贫困户的参与意愿会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项目的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到中国全面脱贫的目标。通过梳理国内研究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意愿的文献,从贫困户特征、相关认知和政策环境三个不同角度梳理了影响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意愿的因素,并指出产业扶贫参与意愿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我国完成贫困识别工作、健全工作扶贫机制和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具有重要作用。而革命老区更应该率先脱贫,因此,我们在革命老区QJW村进行了调查。根据对QJW村随机抽取的39户贫困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该村在精准扶贫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成效很小,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贫困户识别不精准;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等几大问题,致使该村贫困户脱贫困难、很难在计划脱贫年限内脱贫。最后,针对XY县革命老区QJW村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扶贫资金投入的增加,各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扶贫项目资产,提高扶贫资产管理效率、优化扶贫资产管理流程成为巩固脱贫质量的重要突破点。基于一般资产管理流程构建了扶贫资产管理流程,通过明确登记扶贫资产身份信息为优化资产管理提供依据,划定责任主体提高管理效率,规范收益分配实现助贫脱贫激发内生动力,构建监督体系实现扶贫资产在阳光下运行。在充分认识我国目前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的困境下,应合理估算项目资产收益率,深刻挖掘扶贫资产带贫减贫机制,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监督检查体系从而为长效扶贫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助力脱贫攻坚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易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实现贫困户脱贫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但易县产业扶贫存在着困境,扶贫产业的选择与实施困难、运行的持续性不强、脱贫功效不明显等。要想摆脱这种困境,易县必须优化扶贫产业选择机制,在稳定现有扶贫产业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改造;规范合作社运作方式,培养新的产业经营主体;提高产品层次,树立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古浪县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以产权为核心,以资产收益为纽带,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贫困群众资产收益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切切实实增加了农民收入。古浪县“三变”改革助推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进程。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打好农村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使农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持续性增产增收,必须因地制宜探索脱贫的有效途径,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建立可持续脱贫的机制,提供可持续致富的动力.文章分析了当前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形成原因,结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特点和优势,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农业科研院所开展浸入式扶贫的建议,创新性贯彻党中央的扶贫精神,以使贫困区在农业产业引领下如期实现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15.
青川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农业县,面对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实际困难,青川县勇于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突破常规、创新机制,破解资源转化资本的困难,创立农户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如:创新探索"飞地"扶贫资源资本化机制、土地流转增收机制、就地务工增收机制、股权量化分红增收机制、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带动增收机制、龙头企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联动增收机制、电子商务+基地+农户引领增收机制、农户土地换股分红增收机制。由此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引领脱贫奔小康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业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农业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发展农业产业脱贫是由过去的"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的转变,这乃是脱"穷根"之本。在当前众多脱贫攻坚实践中,凌源市通过多元脱贫带动模式,让贫困农户通过农地入股等资产参与方式增加收入,激励贫困户的发展能动性,破解了脱贫攻坚中面临的难题,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带动脱贫模式。笔者借鉴凌源市的扶贫做法,特对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带动脱贫,创新扶贫资产使用方式进行探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当前我国面临的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在精准扶贫政策大背景下,文章调查了陕南M县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部分贫困户主观能动性不足、部分扶贫干部工作不扎实、当地产业扶贫缺乏整合等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做好扶贫先扶志,提升贫困户能动性、建立健全驻镇驻村脱贫攻坚力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加强监督和激励、提高产业扶贫效率,确保利益精准到户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易地扶贫搬迁对实现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易地扶贫搬迁在实施过程中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对于社会多元主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缺乏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农民搬入安置区后生计能力减弱、文化不适应、社区不稳定等,加大了农民"返贫"、不愿意搬迁等风险。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易地扶贫搬迁路径:①完善法律制度,明确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关系;②建立有效的多元参与主体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机制;③增加政府投入,发挥技能培训的正向外部效应;④尊重原有社会文化,再造社会团结;⑤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50-253
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云南省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协会+基地+农户""生态旅游""现代化产业园区"等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水平低下、产业主体发展能力弱、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度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产业扶贫收益未能完全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做好扶贫产业定位、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能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实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对云南省贫困户走访调查,在分析其农村贫困状况和特点基础上,针对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情况,总结分析了现行云南省贫困县退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探索贫困退出机制,为云南省后续计划退出的贫困县建言献策,推动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良性发展,以促进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