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扶贫带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六枝特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建立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施产业扶贫,发挥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然而,因缺少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预期收入的波动导致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对合作采取消极态度,双方的利益联结方式停留在松散水准。通过向扶贫产业引入新型收入保险,发挥其在风险统筹和利益分配两方面的保障和优化作用,利用其可保障贫困户和龙头企业预期收入稳定、规范产业利益分配行为和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的优势来强化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关系,可推动现有松散型利益联结机制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转变,促进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构建扶贫产业收入保险架构,可考虑从设计地方性收入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和加强基层保险宣传工作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扶贫带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六枝特区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建立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思路和建议,以期为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兴国县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运作实例,力求通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县域利益联结机制,将一味“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模式。笔者通过举典型事例对股份合作式、产权托管式、多模式互补式、龙头企业带动式四种不同形式的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帮扶模式的探讨,综合分析了农户现状和农业经营水平、产业发展的需求、合作组织的参与等可能影响利益联结的因素,并从提高农户素质、扶强龙头企业、建立监督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北大别山片区实行产业精准扶贫后,出现了产业体系和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五位一体"的脱贫发展模式形成、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产业选择趋同、特色农业发展附加值低、特色旅游业发展受限、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单一、贫困户文化水平低和思想落后等问题,应从产业选择精准化、扶贫对象定位精准化、扶贫措施制定精准化三个方面探索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2019年,我国精准扶贫进入收官阶段。经过对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调研,本文基于多项有序Logit模型对农村的各项扶贫政策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产业扶贫对于精准扶贫效用最为显著;在产业扶贫中的利益联结下,大部分贫困户会选择享有政策性利益联结。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旅游精准扶贫内涵,认为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实施"精准";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在于实现"脱贫";旅游精准扶贫的本质在于推动"造血"。在深入分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包括建立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实施多模式并举的运作方式、推动多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推行"五化"乡村旅游整体开发理念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十堰市的实际情况,分析生态农业在十堰市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并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和建立绿色产业体系、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加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构建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开展乡村旅游5个措施,以期推进精准扶贫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开发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推动文化旅游扶贫实践层面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困境: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薄弱,文化旅游资源产权评估不完善,文化旅游扶贫项目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利益联结不紧密,贫困人口旅游参与度低、旅游受益有限等问题。为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文章提出文化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完善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调机制,推进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文化旅游产业链帮扶供给体系,创新贫困群体文化旅游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民生产业。在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宁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脱贫富民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宁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出发,梳理当前乡村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重点从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建立乡村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贫困户参与能力4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稳定受益。  相似文献   

11.
科技是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凭借技术、人才优势,在产业扶贫实践中探索出"科技支撑、多方联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凝练出促进甘薯产业增值增效的基本经验.然而,科技支撑产业扶贫也存在技术主体供需失调、技术项目运行方式单一、贫困户技术采纳内生性能力弱、产业主体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限制了产业扶贫效果.提出提升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形成多元扶贫机制,提高技术扶贫项目收益,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业科技资源,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对于实现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平山县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保障多方利益,实现和谐发展、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湘潭市雨湖区产业扶贫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时期,湘潭市雨湖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产业扶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分析了该区蔬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猪及水稻等5个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地位,就全区发展产业扶贫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抓好产业培育、加大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夯实组织保障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与反贫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理论、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深入剖析了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面临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统筹、精准识别、稳定脱贫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等实践困境,提出了解决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建立扶贫产业收益分享机制、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与救助机制、统筹扶贫规划与稳妥推进脱贫攻坚,以实现高原藏区稳定脱贫。川西北高原藏区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对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畜牧产业化是畜牧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最终选择.畜牧产业化有两个本质特征,即产业链条和利益机制,其核心是利益机制.该文主要探讨了当前畜牧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状况,畜牧产业项目和畜牧龙头企业的选择,为助推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出了创新和完善畜牧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21,(1):31-33
天津市武清区通过实施200个困难村产业帮扶项目,推进品牌强农,探讨产业帮扶带动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困难村和农民群众分享到了产业项目收益。调研发现,武清区困难村产业帮扶项目选择上多种业态综合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开发选择上还需努力,同时存在现代农业园区带动作用不强、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据此提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资金政策支持,保障重点产业发展;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提高产业竞争力等推动困难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北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在贫困识别、产业扶贫、集体经济项目增收、服务福利类扶贫和扶贫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精准报表"耗费过多行政资源,扶贫资金投入效率不高,扶贫工作存在形式化,忽视扶贫对象类型化特点,精准帮扶措施出现偏差,少数扶贫产业脱离市场实际,扶贫工作中各方整合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扶贫机构的建设和专职人员的配备,创新精准考核督查机制,加强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建设,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分类,建立多维的贫困人口受益机制,完善精准帮扶的长效机制,加强村级能力建设,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提出改进精准扶贫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脱贫攻坚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文章基于"十二五"以来河南省科技扶贫的工作实践,对科研院所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帮扶干部带动、科技(产业)园区带动和农村电商带动等5种科技扶贫主要模式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发挥典型模式的示范效应、引导科研人员主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科技扶贫的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科技在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趋势发展迅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否顺利的发展,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析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的特点,总结出其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功能定位,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框架,从利益分配机制、激励机制、权益保护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经营模式创新是否能够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进而推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减贫,本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选择南疆A县两家参与产业减贫的典型合作社进行案例实证分析,深入探究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创新差异对减贫成效的影响。结论表明,由合作社技术创新、融资创新、产权利益联结机制、服务利益联结机制构成的组织创新经营模式的差异,是不同合作社对产业减贫效应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基于结论,合作社应从技术创新和融资创新入手,完善产权利益联结机制和服务利益联结机制运行水平,从而提升合作社带动产业减贫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