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A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本文从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3个方面构建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7—2021年,该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指数处于一般可持续水平,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总体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先升后降再上升。根据评价结果,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策略,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模型的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引入协调度指数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协调性进行评估;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综合指数由0.393上升到0.693,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的发展过程。压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幅为1.59%,状态指数急剧上升后又略微下降最后呈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3.93%,响应指数呈稳步缓慢上升态势,增幅为1.80%。2007—2016年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协调性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协调度指数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指数大致呈"同增同减"态势。系统压力的障碍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呈先升后降态势;系统响应的障碍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复种指数、投肥水平、地均GDP、森林覆盖率等。为了促进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需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同时,加大土地整治和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从而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PSR模型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量化评价。构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主要用于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T综=0.451,可知在子系统评价中,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处于初步协调的情况,和林格尔县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为初步协调,处于可持续利用初始阶段;在综合系统方面,除了在2010年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都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17年,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将近0.8。由此可见,和林格尔县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云南省1999—2018年耕地可持续性进行研究,为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碳足迹理论改进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并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基于STIRPAT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对耕地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999—2018年云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耕地生态赤字日益严重,耕地可持续性由弱不可持续利用下降至中等不可持续利用。其中,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是影响耕地生态足迹变化最显著的因素。【结论】改进后的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较好地刻画了云南省耕地可持续性的变化特征,应从减少耕地生态足迹和提高耕地生态承载力两个方面减缓耕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严峻压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阿勒泰市的具体情况,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了24个指标,建立了阿勒泰市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评价2005~2011年耕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并对限制耕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1年阿勒泰市耕地可持续性已由不可持续转变为一般可持续,经济落后、较低的粮食生产能力是造成阿勒泰市耕地不可持续性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果树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冯开禹  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98-3600,3696
通过分析2001-2006年黄果树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评价其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采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选取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3个层面的23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指标隶属度,并用指数法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评分值以及以上3个层面的综合评分值,评价黄果树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黄果树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6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2个阶段,即2004年前为土地资源的准备阶段,2004年后为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近30 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有利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了解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定量分析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值,采用等间距法将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5个等级,并引入灰色系统理论预测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U型变化,安全等级经历了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于1999年之后显著转好;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发展到较安全,未来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乐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地矛盾仍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相关文献梳理为基础,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评价各地市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现状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地区2005—2015年耕地可持续集约指数总体呈增高趋势,但呈现不规律波动变化特点。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空间冷热点分布呈现出"中部热、南北部冷"的格局;2005—2015年系统协调性整体呈现稳定趋势。初步构建的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及其在京津冀地区的实证,可为探讨耕地可持续集约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聊城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了11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认为聊城市耕地的可持续性是不断提高的,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了解保定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可拓优度评价模型对2003—2012年保定市的耕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保定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山区的涞源县,东部地区的高碑店市、容城县和东南部地区的高阳县、博野县、蠡县以及位于保定市西南部的望都县等县(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位于保定市中部地区的清苑县、满城县、徐水县和南部地区的定州市、曲阳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低;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地区的涞水县、北部的涿州市和西南部地区的顺平县、唐县、阜平县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波动较大,且在整个评价期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与演变趋势预测,以湖北省为例,基于PSR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状态,并基于测算结果 ,运用分数阶GM(1,1)模型对湖北省2017—2019年土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过程,但2016年的较安全水平不高,具有不稳定性。压力子系统总体呈下降趋势,状态与响应子系统保持逐年增加态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土地生态安全提升的关键因素;2017—2019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区水平将保持上升趋势,处于较安全状态。研究证明分数阶GM(1,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研究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护,提升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多目标综合评价法研究陕北黄土高原2013、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障碍度模型计算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研究结果显示:(1)与2013年比较,2017年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格局呈现发展较好的趋势。(2)2017年陕北黄土高原25个县(区、市)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度存在差异。(3)2017年耕地生态安全分布情况为南部西部中部北部东部。可见,陕北黄土高原耕地生态安全整体上向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未来更应从"惠民惠农"政策保护、生态安全知识普及、土地整治等方面来进一步提高研究区耕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耕地利用程度、耕地投入水平、耕地产出水平及可持续性指标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内蒙古耕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并借助arcGIS对耕地集约利用得分进行分级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可持续水平和耕地投入水平对耕地集约利用影响较大;内蒙古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耕地集约利用具有空间集聚性。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等4个方面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多属性群体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郑州市2007—201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其土地利用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根据郑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7年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有所提高,综合绩效贴近度从2007年的0.367 0上升到2017年的0.740 3,绩效水平也从中级阶段达到了良好阶段;从准则层的单项绩效贴近度来看,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但绩效水平和上升幅度有所差别;从准则层指标的障碍度看,2007—2016年生态可持续性和土地利用程度障碍度呈增长趋势,年均幅度分别为24.30%、11.26%;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障碍呈负增长趋势,年均幅度分别为12.67%、29.58%。从指标层因子的障碍度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综合容积率、人均道路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以及建成区人口密度等成为未来影响郑州市土地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郑州市土地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秦幸幸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4):103-106
首先根据河南省统计数据分析了2006—2017年许昌市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动情况;然后基于GM(1,1)模型对2018—2027年许昌市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修正了预测结果;最后提出了在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等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转移耕地用途以促进许昌市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耕地资源承载力及粮食用地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人口、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对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为550 kg/人条件下的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估算2017—2025年的粮食和粮食用地需求量。运用机制法对湖北省耕地粮食生产潜力进行评价,以湖北省1990—2016年的户籍总人口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等数据为基础,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和灰色GM(1,1)模型对湖北省人口发展趋势和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湖北省耕地生产潜力为18 397.73 kg/hm~2,与实际生产力差距较大,属于高生产潜力区;(2)1990—2016年的人均粮食生产量平均约为407.31 kg/人,以温饱型消费水平为主,富裕型水平下的超载人口越来越多;(3)2025年湖北省人口将达到6 555.56万人,在富裕型粮食消费标准下,耕地资源将面临约有1 959.42万人的人口压力,粮食需求量在3 514.67万~3 605.55万t之间,湖北省需有567.334万hm~2的粮食种植面积才能满足粮食需求。虽然湖北省粮食产量潜力较大,但在富裕型社会标准下,耕地资源承载力已超载,粮食问题将更严重,粮食需求量和耕地需求量将更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我国耕地资源利用可持续的20项指标,采用综合法对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并且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PSR模型下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结合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各个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部系统规律,构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以便为下一步开展耕地资源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模型的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农业生产效益、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以江西省为例,从耕地资源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入手,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2003—2012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2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1个地级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显著,呈现4级分布,江西西部和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东北部次之,西北部和南部相对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今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