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索全膜玉米不同时期覆膜对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选择4种不同覆膜时期,在玉米关键生育期测定0~100 cm土层含水量,研究生育期耗水、生育期降水、年降水的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冬季土壤封冻到春季土壤解冻采取秋覆膜可减少27.6%的土壤水分损耗;土壤解冻到玉米播种采取顶凌覆膜的可减少16.0%的土壤水分损耗.全膜秋覆膜较顶凌覆膜生产能力提高9.27%、生育期降雨生产效率提高0.16kg/mm,顶凌覆膜较播前覆膜生产能力提高7.44%、生育期降雨生产效率提高0.13 kg/mm.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锦州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夏玉米丹玉39为供试品种,开展了水分胁迫对玉米生产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对玉米株高和总叶数均有抑制作用,在营养生长阶段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抑制作用大于生殖生长阶段,且随水分胁迫处理强度的增强而加大。  相似文献   

3.
1961-2020年中国玉米需水量及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区域玉米需水量的时空变化,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利用1961-2020年558个典型气象站点的标准气象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的生育期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并结合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玉米的水分盈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全国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在区域间呈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夏闲期两元覆盖和地膜覆盖与传统耕法、生育期起垄覆膜沟播和地膜覆盖穴播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两元覆盖和地膜覆盖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夏闲期降水的保蓄率,增加降水八渗深度,改善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水分利用深度.提高小麦产量,使土壤余水较多.尤以夏闲期两元覆盖 生育期地膜覆盖沟播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氮、钾、甜菜碱对减缓夏玉米水分胁迫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氮、钾和甜菜碱对2种不同基因型夏玉米(陕单9号和陕单911)各生育期干物质、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这些因子在增强作物抗旱性方面的功能。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干物质和籽粒产量明显降低,但各品种反应不同:陕单9号干物质和籽粒产量高,抗旱性强;陕单911相反。施用氮、钾和甜菜碱能不同程度提高玉米干物质和籽粒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减缓水分胁迫,提高程度与品种关系密切。施用氮肥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陕单911干物质和籽粒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种氮肥用量有显著差异;陕单9号在低氮用量时增产,增加氮量并未进一步提高产量,低、高氮肥用量间无显著差异。正常供水时,氮肥作用明显下降,表明氮肥不仅能供应养分,还有增强抗旱的功能。施用钾肥和喷施甜菜碱对受水分胁迫的玉米有同样功能,且效果更突出。在供水条件下这些效果下降更明显,甚至消失,表明它们对增强作物抗旱性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玉米各生育期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夏玉米蠡玉1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7个水分处理(全生育期灌水、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苗期+灌浆期灌水、拔节期+抽穗期灌水、拔节期+灌浆期灌水、抽穗期+灌浆期灌水)和3个氮素水平(不施氮肥、低氮(60kg/hm2)、高氮(180 kg/hm2)),研究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与全生育期灌水相比,在平均氮肥(各指标3个氮素处理的平均值)水平下,苗期+灌浆期灌水处理及抽穗期+灌浆期灌水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降低,且后者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相比较而言,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及拔节期+抽穗期灌水处理玉米产量的下降幅度不大,而灌溉水利用效率却有较大提高。【结论】在试验地区,与全生育期灌水相比,苗期+拔节期灌水、苗期+抽穗期灌水以及拔节期+抽穗期灌水处理有利于维持玉米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施氮也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高氮全生育期灌水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需水量较多的作物之一,利用地膜覆盖可以使膜下水分处于饱合状态,保住表情,满足种子萌发和幼苗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因而可保全苗;地膜覆盖可以增高地温,增加活动积温,缩短玉米的生育期,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地膜覆盖还可以协调花期,玉米拔节后生长迅速,雌雄花分化形成,对水分、养分要求迫切,地膜覆盖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缩短雌雄穗抽出的间隔时间,对于同期播种的品种有利于授粉,穗大粒饱。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华北地区特定区域与气候条件下春玉米对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响应,从而为制定该区域春玉米的高产节水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遮雨棚开展了盆栽春玉米的全程水分控制的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了1个全生育适水对照(CK)和1个全生育期供水充足(AW)处理,另外设置了苗期干旱(SD)、拔节期干旱(JD)、大喇叭口期干旱(LD)、抽穗期干旱(HD)和灌浆期干旱(FD)5个不同时期的干旱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春玉米生育进程、部分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抽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拔节期。与CK相比,SD处理由于持续的重度干旱,所以严重抑制了其植株的生长,复水后其单株叶面积虽然上升幅度更大,但依然最小,且灌浆期光合速率也最小,说明苗期重度干旱后,复水后的恢复力是有限的。AW处理可以减慢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速度,使整个生育期延长了1d,即充足水分供给利用时玉米生育期延长。营养生长阶段的SD、JD和LD处理分别使整个生育期延长了3、1和1d,而生殖生长期的HD、FD处理均使整个生育期缩短了2d,说明营养生长期干旱可以延缓玉米的生长发育,而生殖生长期干旱会加速玉米的衰老速度,缩短生育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玉米覆盖和灌溉制度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内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水势(W_p)等水分生理指标对覆膜比例(70%覆盖和100%覆盖)与灌水水平(低、中、高)的响应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种覆盖比例对玉米水分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灌水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70%覆盖条件下,中灌水水平处理玉米生育期平均P_n、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灌水处理分别提高22.5%、21.1%和56.1%,较高灌水分处理别提高44.5%、4.5%和18.5%;生育期内平均T_r为高灌水水平最大,比中、低灌水水平分别增大21.1%和43.2%;生育期平均Wp则为中灌水水平最高,在大喇叭口期比低灌水提高19.6%,在灌浆期比高灌水提高12.1%。此外,70%覆盖结合中灌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比相同覆膜比例下低、高灌水处理分别提高13.1%和9.1%,但收获指数较100%覆盖中灌水处理显著降低。玉米P_n、WUE及G_s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而,70%覆盖结合中灌水水平能优化玉米生育期内各项水分生理指标,可作为该区玉米生产的推荐模式,从而实现节水与增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鑫  隋世江  于涛  刘慧颖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581-4583
研究同一施肥水平下,秸秆4种不同还田量对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玉米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CK提高了4.25%、7.25%和4.49%;株高较CK增加了6.88、14.12和8.21 cm;百粒重较CK增加了4.74%、11.05%和5.72%;玉米产量较CK提高了4.21%、7.50%和4.73%(P<0.05);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了4.46%、9.27%和5.84%。当秸秆还田量为9 000 kg/hm2时,能够显著提高该地区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CAT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生育期用中度水分胁迫处理2个不同的玉米品种,处理后不同玉米品种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体内相对含水量(RWC)都表现出类似的降低趋势,相反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表现类似的上升趋势。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结果表明,在玉米前期进行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影响不大,而在玉米吐丝期进行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RWC影响很大,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持续7d水分胁迫而后复水直至植株成熟的条件下对RWC和CAT影响最大,这两项指标都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3.
雷联 《浙江农业学报》2023,(7):1542-1549
为探寻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设置轻度水分亏缺(占田间持水率的60%~70%)、中度水分亏缺(占田间持水率的50%~60%)2个调亏梯度,在制种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开展不同调亏梯度试验,共6个处理(含CK)。在每个生育期测定制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收获后测定制种玉米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苗期轻度调亏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而苗期中度调亏处理、拔节期轻度调亏处理、拔节期中度调亏处理、苗期中度+拔节期轻度调亏处理的产量较CK显著(P<0.05)降低7.07%~23.90%。从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考虑,苗期轻度水分亏缺的调亏方式,即苗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其他生育期保持在70%~80%的方式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适宜制种玉米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氮肥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达到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监测小麦/玉米间作不同生育期土攘水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31 ̄1.53,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CRwm)约为1;在小麦收获时,间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39.0 ̄46.7kg/mm.hm2)远远高于玉米(1.28 ̄4.81 kg/mm.hm2),也高于单种小麦(25.43 ̄30.75 kg/mm.hm2);在小麦收获后,间作玉米(除N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当玉米收获时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2.49 ̄47.46kg/mm.hm2,明显高于单种玉米(27.30 ̄38.77 kg/mm.hm2);【结论】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小麦玉米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布时间上的错位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水分是限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的关键因子。灌溉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但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灌溉量不同,导致土壤含水量不同,从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不同灌溉量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调控灌溉,研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关系,揭示水分投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宁南半干旱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半干旱偏旱地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技术可使作物产量增加,水分利用 效率提高,特别是当季降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而经济效益则在不同作物间存在较大差异。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长、生产潜力大的作物产量增幅较大,且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5种作物产量增幅依次为玉米>谷子>小麦>豌豆>糜子,玉米为首选种植的作物,糜子、豌豆则不宜采用该方法种植。  相似文献   

17.
河西灌区不同覆盖对土壤水温和玉米增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灌区研究地膜覆盖春玉米栽培技术,探求不同覆盖方式对当地旱地春玉米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全膜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上覆土次之;覆盖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玉米生长前期。不同的覆盖处理均能够有效起到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砂田覆盖的推广潜力存在但推广难度较大,综合膜上覆土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温保温效果仅次于全膜覆盖,产量仅次于砂田覆盖。因此,膜上覆土能够为河西灌区春玉米高产高效提供保障,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推广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宁南半干旱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半干旱偏旱地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技术可使作物产量增加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特别是当季降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而经济效益则在不同作物间存在较大差异。 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生育期长、生产潜力大的作物产量增幅较大 ,且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 ;5种作物产量增幅依次为玉米 >谷子 >小麦 >豌豆 >糜子 ,玉米为首选种植的作物 ,糜子、豌豆则不宜采用该方法种植  相似文献   

19.
白城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征春季少雨多风,干旱发生频次和程度异常突出,对农业生产已构成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对玉米的需水规律、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的研究,阐述了玉米在各个不同生育期的灌水量及培肥地力等蓄水保墒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玉米品种生产力和水分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品种玉米产量,水分适宜指数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和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均极显著。灌溉增加产量来源于提高于物质积累质量和收获指数两个方面。改进后的抗旱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各品种在不同时分梯度条件下的变化。平均水分适宜指数高的品种在中灌溉条件下产量已达到或接近试验条件下的高点,实现了既节水又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