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沿淮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淮地区小麦以稻茬麦为主.多年"稻→麦→稻→麦"的生产模式,形成了稻茬麦独有的生产特点,即稻茬麦田块排水性差、土壤质地粘重、难耕难耙、适耕期短、整地质量差,难于精耕细作,不利于培育壮苗夺高产等.本人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获得了沿淮稻茬麦产6750kg/hm2以上的高产栽培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封地区稻茬麦种植常年稳定在1~1.2万hm《'2》之间,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两岸的郊区、开封县、兰考县的部分乡村,其中约80茗~90%为撒播麦.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浅,一般为1~2m,造成地块潮湿、土壤黏重,不易耕作,加上稻茬茬口晚,为省力、省时、省工,稻茬撤播麦种植已形成稻区独特的生产方式.但当地农民"重稻轻麦"的传统观念以及对稻茬麦的粗放管理,严重影响了稻茬撤播麦的产墨.如何才能提高稻茬麦的产量呢?  相似文献   

4.
分析颍上县稻茬麦生产现状,指出了稻茬麦低产原因,提出了增产配套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6.
1 生产情况 我县紧靠淮河、洪河、低洼地在43330 hm2左右,每年种植水稻13330 hm2.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田水利设施的逐步建成,旱改水,低改高的水稻生产在我县得到快速发展,占粮食比重越来越大,面积上升到20000 hm2.产量由秋种粮食总产的22.5%上升到30%.发展水稻生产已成为我县增加粮食总产的重要途径.但在麦稻轮作,实现双高生产,协调麦稻关系上没有得到有效处理,麦稻生产发生了尖锐矛盾,稻田麦常年产量低,制约了午季粮食总产的提高,椐不同类型小麦的调查统计2003~2005年,稻茬与旱茬麦3年平均值相比,穗数少61.5万/hm2,穗粒数少2.7粒,千粒重低2~3 g,产量少1500 kg/hm2左右.较全部种植旱茬小麦每年少收3500万kg左右.迅速改变稻茬麦的低产面貌,是我县小麦实现单产突破,总产提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白湖圩区免(少)耕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稻茬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适应白湖地区特点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即选择合适的品种,旋耕灭茬,大力推行"三沟配套"措施降湿降渍,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提升农机现代化及服务专业化水平,使白湖圩区稻茬麦的单产达到并稳定在5.25t/hm2。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湖北低湖地区稻茬麦难以适时播种问题,2004~2007年在江汉油田进行了低湖地区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季多雨年份,在水稻秸秆还田免耕、少耕的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早、齐、快,并对中低产田小麦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稻茬麦免耕法小麦撒播具有显著的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效应,比撬窝点播增收705.6元/hm2,比翻耕机条播增收446.1元/hm2。  相似文献   

9.
凤台县地处沿淮,属于麦~稻两熟连作区.每年稻茬麦播种面积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2005年全县3.3万公顷小麦平均单产5715kg/hm2,达历史最高水平.全县上下正向平均单产超6000kg/hm2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0.
 免耕机条播是沿湖涝洼湿地生态区稻茬麦的主要播种方式之一,为探讨其科学栽培技术,分别对免耕机条播稻茬麦的冬前苗,叶面积系数、后期根系活力、播期、播量和多效唑化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稻田套播相比,机条播小麦的基本苗降低了150万/hm2,冬前主茎叶片增加了0.8个,单株茎蘖增加0.9个,单株次生根增加1.4条,茎粗增加1.1mm,地上部鲜重增加0.17g,叶面积系数动态为:冬前0.8,起身1.6,拔节期4.0,挑旗期6.2,灌浆期4.0,后期根系活力分别增加1.21、1.02、0.47,使用多效唑第1、2、  相似文献   

11.
王璟 《河南农业》2014,(21):42-42
<正>一、沿黄稻茬麦生产现状沿黄地区稻茬麦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之一,其种植面积达数百万亩,主要种植模式为稻麦轮作和稻垄撒播套种,在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地区小麦生产上存在气候不稳、缺乏优势主导品种、品种更新缓慢、稻茬整地困难、农田基础设施差、病虫草害严重等问题。受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稻茬麦独特的生产特点,即土质黏重、通透性差、耕作层浅、可耕性差、适耕期短、肥料单一、杂草及病虫害严  相似文献   

12.
正阳关农场地处淮、淠、颍三水交汇处的正南洼地,种植模式分-麦-稻和-麦-豆2种。其中一麦一稻模式面积逾533.33hm2,水稻生产方式为早直播方式,品种大都为糯稻,腾茬较晚.常年稻茬麦播种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句,冬前生长时间极短,甚至不能齐苗,  相似文献   

13.
<正>正阳关农场地处淮、淠、颍三水交汇处的正南洼地,种植模式分一麦一稻和一麦一豆2种。其中一麦一稻模式面积逾533.33 hm2,水稻生产方式为旱直播方式,品种大都为糯稻,腾茬较晚,常年稻茬麦播种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冬前生长时间极短,甚至不能齐苗,给小麦的稳产、丰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探索晚播稻茬小麦稳产、丰产的途径,2012年秋种按照神农公司美洲星示范生产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4.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凤阳县总铺镇小王村稻茬麦示范片3年种植淮麦28的观察、记载及生产经验总结,对淮麦28稻茬麦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提出淮麦28稻茬麦7 500 kg/hm~2绿色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影响稻茬麦出苗的关键因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茬是江苏省麦作的主要茬口类型,稻茬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4以上,目前全省小麦高产地区和大面积低产田均集中在稻茬麦地区,造成巨大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整地播种方式、播量大小和播后处理的不同.系统分析了播种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茬麦出苗的影响,量化评价了播后镇压对稻茬麦全苗、匀苗、壮苗的促进效应,总结提出了基于稻草全量还田的稻茬麦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凤台县稻茬麦生产现状及稻茬麦播种存在问题,提出凤台县稻茬麦不同生产条件、不同模式科学播种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沿淮地区稻茬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提高稻茬麦关键技术到位率和稻茬麦产量,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沿江圩区稻茬麦高产障碍因子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沿江圩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近年来稻茬麦实际种植情况,分析制约江圩区稻荐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探讨沿江圩区稻茬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影响稻茬麦生产的因素,提出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整地、配方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稻茬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