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把农地流转区分为三种地方实践形态,即自发分散型流转、自发规模型流转和外力推动规模型流转。分析每一种流转形态的特点和适应模式对选择最科学的农地流转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土地合理有效的可持续流转,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的土地供给,利用对陕西子长县492名农户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构建农户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模型,分别就农地已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大户两类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农地已转入合作社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文化程度和转出农地的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业收入、农地的转出期限和经营现状以及转出自发性呈负相关;对于农地已转入专业大户的农户,其土地再流转意愿与农户所从事职业的农业属性和土地租金呈正相关,而与农户年龄、家庭实际经营土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人数以及转出农地的经营现状呈负相关。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农户家庭总人口、土地转出面积、协议形式、转出形式均对农户的土地再流转意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快速流入城镇,以及在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背景下,农地流转加快了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地流转模式也以最初以农户间流转为主,逐渐向以其他主体(企业、大户、合作社)流转为主的资本主导型流转模式转变。农地经营权与资本对接的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梳理有关研究文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推进土地资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营的重要措施,但实践中存在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农地流转过度集中、农地被迫流转等风险。因此,需通过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流转用途和规模的监督、构建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完善农地流转合理定价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完善"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农地流转政策演变、基本态势以及流转中出现的"去粮化"行为动因分析发现: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我国粮食产量、耕地质量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大。为规避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建议农地优先流转给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建立农地流转费用指导标准、规避农地流转政府强制行为、加强对农地使用用途监管和完善流转农地种粮低收益补贴等。  相似文献   

7.
郑许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252-254+261
农地流转是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主体利益视角考察农地流转的行为决策形成机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结合实地调研并通过交易费用理论和农户行为决策理论分析得知,理论意义上,农地转出户和转入户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考量做出农地流转行为决策;在实际农村当中,亲戚朋友之间往往是自发流转,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的结果不仅考虑经济利益,还需考量人情社会关系;政府介入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地规模流转并抬高地租。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流向规模经营农户明显加快,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已日渐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主体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事实证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但是也出现了比如非农化、非粮化等新问题。对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的定义、动因、环境、特征与效应进行梳理及归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21-2025
以呼图壁县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经营主体(转出户为普通农户;转入户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在此轮流转到期后是否愿意继续流转土地为主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图壁县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出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出方的年龄、转出期限、农地流出对象、农地流转的风险、对这次流转交易市场的信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流入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入面积、流入规模扩大后农业生产遇到的困难、二轮承包期满后土地政策的预期调整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提出规范双方主体的流转行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市场流转价格机制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市场主体、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农地流转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基于农户具体行为的研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南疆贫困地区农地流转的现实情况。通过对南疆三地州的入户调查发现,新疆南疆地区农地流转规模较小,以自发流转为主,流转形式多为转让、转包,流转期限较短,流转意愿并不强烈。由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农地流转后存在的农户生计风险、农户间潜在的纠纷及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新疆南疆地区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及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古今农业》2011,(2):31-39
不同的话语体系说明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可能以及预期的后果,但是规模化流转的话语体系是否适合当前的农村现实?笔者以河南省H县村庄土地流转的情况为经验材料,考察了规模化土地流转能够达成的条件,分析出土地流转后形成的相关后果,认为土地大规模流转的制约性因素较大,尤其是乡村治权弱化甚至丧失后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流转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山西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资金流入不足、土地流转困难和劳动力转移迟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推行农村土地证券化,可以有效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土地更大范围流转,加快劳动力转移。在阐述我国农村实行土地证券化条件的基础上,对土地证券化的两种典型模式发行抵押贷款和土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分别以江津模式和南海模式为例,说明土地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仍不失为改善我国农地流转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5.
健全农地流转市场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路燕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21-123
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及现阶段农地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健全农地流转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2-12423,12437
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发育不健全;管理机制弱化;保障措施不完善。指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路径: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强组织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有效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藏农村土地流转状况,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林芝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土地流转规模小,集中分布在城镇周边;土地流转方式单一,流转程序不规范;农牧民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流转意愿强烈;限制土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是无人承租、地块基础设施薄弱和地块分散。说明,林芝县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流转阶段,应逐步增强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为农牧民提供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户规范流转土地。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昌玉  丁德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52-15454
分析了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地流转效率低的成因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地流转规模小;以传统流转方式为主,新型流转方式不多;以农户参与的农地流转为主,企业与机构参与较少。农地流转效率低的主要成因有农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农民流转意识薄弱。提高湖南农地流转效率应从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中介体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82-13286
“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的一大原因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下,农业生产成本高、产出少。规模化经营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的产生,但中国农村的土地为背负上了代位农村社会保障的这一重担,权利价值偏重于使用,而交换价值体现的少之甚少,权利的生命力大大降低;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利用率被大大削弱,导致农民生活困苦,农业停滞不前。面对中国农村的现状,放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条件,允许对其进行抵押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允许权利人结合自身需求处分自己的权利,推动农村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成熟,突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给农村的面貌带来新的、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