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101-104
增减挂钩政策是解决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供需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详述了双凤镇增减挂钩的现状、模式、利弊分析等。结果表明:(1)双凤镇增减挂钩面积占太仓市总增减挂钩面积比重最大。其采用宅基地流转和土地复垦两种形式来实现增减挂钩;(2)政府主导型的增减挂钩运行模式既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等优点,也存在着重视眼前利益,忽略质量指标、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继等缺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当前增减挂钩工作提出了正确合理看待指标、转变增减挂钩模式、制定科学监管制度等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未来制定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现状,为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分析法,对增减挂钩的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增减挂钩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目前增减挂钩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6方面,在增减挂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耕地补充失衡、农民权益受损、资金落实困难等问题。【建议】完善增减挂钩相关政策办法;挂钩项目区选择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渠道融资;加强增减挂钩土地资金及收益的管理,以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现状,为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归纳分析法,对增减挂钩的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增减挂钩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目前增减挂钩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制度、周转指标管理、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权属、效益评价等6方面,在增减挂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耕地补充失衡、农民权益受损、资金落实困难等问题。【建议】完善增减挂钩相关政策办法;挂钩项目区选择要先易后难,有序推进;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渠道融资;加强增减挂钩土地资金及收益的管理,以推进增减挂钩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3-154
为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城乡分配不均、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用地合理布局、建设用地总量稳定并节约集约利用、耕地有效面积增加等目标,我国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解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以南赵庄村为例,对农户搬迁意愿进行入户调研,分析项目区农户搬迁诉求,并根据农户搬迁诉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必须以维护农民权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案例地,采用PPS抽样法确定调查区域,将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芜湖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约83.22%的被调查对象参与积极性较高;家庭结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保障及性别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家庭结构、年龄、性别与农户参与意愿呈负相关,文化程度、社会保障与农户参与意愿呈正相关。鉴于此,为进一步深入拓展增减挂钩工作,提出完善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公共教育体系、多渠道提高农户非农化水平、提高拆旧区搬迁补偿标准、深入推进宅基地退出进程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元逻辑斯回归分析法,对山西省河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中农户的搬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52.33%的农户具有搬迁意愿;年龄、家庭主业、住房修建年代、所处地形以及通达程度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设立和实施过程中,要把对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作为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云魁  辛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27-7630
综述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成立的背景和宗旨,指出其在扶持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发展粮食生产,消除最贫困国家农村的贫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中国向IFAD累计提供认捐8次,额度达5683.9万美元;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IFAD给中国的贷款政策由原来的高度优惠贷款改为中度优惠贷款,贷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及附近区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了项目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探讨了IFAD中国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以IFAD财政转贷为代表;正规金融机构市场主导行模式,以IFAD农村信用社转贷模式为代表;市场主导型为主、政府组织辅助为辅型模式,以IFAD妇联转贷模式和村级发展基金转贷模式为主,并对各个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从以农村信用社转贷模式为主和积极发展社区为主导的、与农户较贴近的转贷模式2个方面探讨了IFAD中国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成效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343-345
分析安徽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背景,阐述其实施情况及实施成效。结合全省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增减挂钩项目实践,划分生态移民、空心村治理、城镇化和村镇化等4种基本模式,研究各模式基本特征、实现路径及适用范围,为安徽省未来开展增减挂钩提供政策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压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04年国土资源部首先提出了增减挂钩的概念,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鼓励农村进行土地整理。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能否有效提高农户生活质量水平是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探究农户搬迁后生活质量状况和满意度、便利度评价等,将有利于增减挂钩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政策效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并根据农户搬迁后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以及降低政策实施阻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湖北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政策实施阶段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文化程度、原房屋面积以及政策的宣传对纯农户的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户主的文化程度、产权意识、项目认同度及政策宣传对兼业户的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原宅基地面积、区位特征及政策实施暗箱程度对兼业户的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3)户主年龄、宅基地面积及政策实施暗箱程度对非农户的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权意识及家庭人口数量对其参与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体而言,农户的异质性导致其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参与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类型农户对政策的认同及其自身权益意识深化对其参与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国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国内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等方面,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益分配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效益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较少,应重视对这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志武  黄义忠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252-1254
介绍了云南省城乡建设用地概况及"城增村减"项目的主要类型,指出云南省增减挂钩政策在实施中存在挂钩项目实施规模小,总体效益不突出;投资主体较多,资金缺乏有效整合;利益分配体系欠完善,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对政策认知程度不足,项目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完善项目运作模式;健全挂钩实施办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大宣传力度,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解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以阜平县楼房村为例,对项目实施环境进行优劣势分析,采用相关数据分析方法,重点探讨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得出的结论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对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助力脱贫攻坚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项目是为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具有巨大的优势。本文以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增建挂钩项目为例,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拆旧区复垦条件、拆旧区复垦潜力、复垦后经济效益以及优化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参与扶贫的困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已被用于贫困地区筹集扶贫资金,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这一国土资源超常规扶贫政策也面临难以精确瞄准贫困人口、难以真正保障贫困人口受益脱贫、节余指标跨区域交易制约较多以及贫困人口参与增减挂钩项目的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为使农村贫困人口能够有资格、有能力、有意愿和有优势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且获得相应收入,本研究从增减挂钩项目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收益分配规则、指标跨区域市场化交易、项目依法规范实施和加强外部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相关建议,促进增减挂钩政策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6.
贵州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模式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了贵州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实践中形成的5种典型模式,分别为:农户异地建新后自发退出并复垦老宅基地模式、农户自愿退出废弃或闲置宅基地政府无偿实施复垦模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引导农户集中居住腾退老宅基地模式、农村危旧房改造限额用地腾退多余宅基地模式、生态移民搬迁腾退老宅基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引导农户集中居住腾退老宅基地模式和生态移民搬迁腾退老宅基地模式是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效益较好的2个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反思我国以往"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成都市"小组生微"模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创新途径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利弊,为合理校正"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偏差、继续助力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反思我国以往“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成都市“小组生微”模式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创新途径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利弊,为合理校正“增减挂钩”政策 的实践偏差、继续助力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反思我国以往"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成都市"小组生微"模式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创新途径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利弊,为合理校正"增减挂钩"政策的实践偏差、继续助力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农户分化与农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人地关系和农业经济结构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期。通过对江西省7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调研分析,当前农地流转包括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农户主导型3种流转类型,而政府导向集体主导的委托、托管代理模式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政府主导集体参与的"五位一体"的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当前,江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建成、三级管理服务体系运作机制尚在发展阶段、土地流转管理配套政策依然不完善等。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全过程的跟踪管理,配套政策措施和农民权益保障,以及土地流转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