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植株总体偏高,有效穗数多数在10个以下,小穗数平均为20.4,部分品种穗粒数较多、大于70粒,但千粒重和单株产量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7.5和11.2 g。筛选出一些单一或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性状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都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影响较大。多元回归方程:Y=-21.96 1.54X2 0.18X3 0.42X5解释了单株产量变异的97.09%。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分析,庆农号小麦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1.2%~24%,株高降低5~10cm,蛋白质含量提高0.08%~1.89%,赖氨酸含量提高0.13%~0.22%,抗旱、抗病性增强。指出选择适应当地条件品种作亲本之一;进行抗旱、抗寒、抗青干定向选择;保证足够穗数,提高穗粒数和粒重,产量三要素协调是育种的关键。今后应加强选育优质专用品种,挖掘穗粒数和粒重的增产潜力,进一步协调丰产与稳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贤芳  赵莉  朱昭进  汪建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04-10206
[目的]寻求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指标。[方法]以安徽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生物学产量、株高、收获指数等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在相关方向和程度上均有差异,且其他性状之间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均有不同;大多数品种(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生物学产量及穗粒重显著相关,同时某些品种(系)的产量与其他性状之间显著相关。[结论]以产量作为小麦高产及超高产育种的选择指标之一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关系,为今后弱春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3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随着年份增加小麦平均产量呈递增趋势,而产量构成中仅仅千粒重呈上升趋势。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为:生育期(0.67362)〉穗数(0.43068)〉千粒重(0.20986)〉株高(-0.41054)〉穗粒数(-0.56406);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1.2466)〉千粒重(1.1301)〉穗粒数(-0.0342)。[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目前生态条件及种植条件,弱春性小麦高产育种应注重中多穗型品种,兼顾穗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四川小麦育种的概况和今后四川小麦育种走向,并为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选定1999~2008年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19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相关的产量和品质分析。[结果]“川麦号”系列小麦产量多半介于5.0~5.5t/hm2,其有效穗和千粒重变异系数是10.11%和7.91%,在保持原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穗数和千粒重是今后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从品质分析看,“川麦号”系列小麦中,2个品种达到二等强筋小麦标准,大多数品种筋力属中到弱筋标准,单个指标表现突出,但整体品质偏低;其湿面筋、沉降值以及稳定时间变异丰富,提高潜力很大。[结论]证明了四川地区培育高产优质小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1997~2007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小麦品种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1997-2007年间通过四川省区试审定的72个小麦品种。根据四川省审定公告和四川省小麦区试资料,列出72个品种在省区试中的产量及与产量有关的部分农艺性状数据,以及审定公告的品质性状数据和抗性表现,并分析这些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认为目前四川小麦品种区试平均产量水平介于5—5.5t/hm^2之间;基本产量结构为290~360万穗/hm^2、40~45粒/穗、40-45g/1000粒。今后四川省小麦产量育种应当在保持现有产量结构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穗数和增加千粒重两个方向的突破,建立新的平衡,实现四川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河南省2013—2018年通过审定的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研究影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进行汇总处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小麦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年递增124.57 kg/hm~2。除有效穗数外,研究的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变异结果分析,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r=0.493 0)、株高(r=0.289 1)、穗粒数(r=0.262 2)、千粒重(r=0.252 4)、有效穗数(r=0.041 2)。产量三要素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近期河南省在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首先将育种材料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给今后四川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了2006—2017年四川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系的6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了各性状的演变规律和相关性。【结果】该阶段四川小麦单产有明显增加,达标品系的平均单产已超过5 500 kg/hm~2。与过去10年相比,单产从5 024.10 kg/hm~2增加到5 559.20 kg/hm~2,增加了10.6%,年均增加0.9%。穗粒数从40.0粒上升到43.5粒,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从43.6 g上升到45.5 g,差异显著;有效穗差异不显著。【结论】产量的增加主要源自穗粒数的增加,其次是千粒重的提高。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在产量提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俊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249-9250,9253
[目的]研究黄淮南片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2009~2010年度我国黄淮南片小麦冬水组预备试验的数据资料,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构成产量的三因素随产量的提高都增大,但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对产量作用的效应不同。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0.309 68)穗粒数(0.219 75)有效穗数(0.054 58);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0.703 05)有效穗数(0.613 19)穗粒数(0.469 10)。[结论]结合黄淮南片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黄淮南片冬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晚播小麦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该地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方案。[方法]以目前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宁麦13号为材料,在小麦各生育期采用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研究各处理施肥比例对供试小麦产量结构、籽粒综合品质、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基肥施用比例50%的处理(T_3)有效穗、产量均最高,即氮肥运筹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大,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基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降低小麦整体籽粒品质,但可以提高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总氮保持一定的基础上,基肥施用比例增加,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但超过一定的施用量,有效穗开始下降。后期施肥用量对小麦千粒重、穗粒数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即合理的基肥施用量及完善的后期追肥比例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北方水稻良种的选育和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应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播种期对稻米品质迥异的2个品种、不同粒位间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j播期推迟1个月均对2个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有明显影响。品质较差的大穗型粳稻品种丰优2000的千粒重下降较为明显,但品质有所改善,主要表现在强势粒灌浆速度快,有效灌浆持续时间短,弱势粒启动较慢,有效灌浆时间延长,灌浆高峰期延后。品质较好的沈农265强势粒受播期影响不大,而中部二次粒和下部二次粒受显著影响。[结论]播期对品质较差的品种改善较大,其中以垩白度和食味值最为显著。播种期不仅影响起始灌浆量、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时间等灌浆参数,而且还影响品种间、强弱势粒间的灌浆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选育及推广.[方法]以山东省内若干年代25个主推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旨在表明高、低肥力条件下品种产量的演变规律,明确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不同肥力条件下产量提高趋势相同,各年代高肥产量较低肥产量增产程度不同;土壤肥力对穗粒数、穗数、50及60年代小麦产量无明显差异,对其他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肥力与品种互作对穗数影响较大;不同肥力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性,表现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土壤肥力对穗长、小穗数有明显影响.[结论]维持较高的地力条件,可促进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8个三系不育系与8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配成的组合为材料,从产量性状上对所配成的38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杂种F1存在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所考查的10个性状中尤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株高和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且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多穗、大穗均可作为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的方向,但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性状的提高,而应同时综合考虑其他性状的表现,优化穗粒结构,才能获得产量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Oryza sativa L.)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为水稻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的15个水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水稻单株有效穗、单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值累计贡献率达74.13%,且株高、实粒数、穗长的分量值较高。因此,产量的提高必须主要依靠提高单株有效穗数。[结论]在膜下滴灌水稻育种中,适当偏重选择单株有效穗多的材料就可增加选育出单株产量高水稻品种(系)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裘敏  魏亦勤  张双喜  李红霞  刘旺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4-11784,11797
[目的]探究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为大面积推广,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设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粒/hm25个密度处理,研究密度对面条型小麦品种宁春35号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密度处理下,宁春35号各阶段发育进程和株高的遗传性相对稳定;除450万粒/hm2处理外,其他处理结实小穗数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450万粒/hm2处理的千粒重最高36.8g,产量也最高,为5965.5kg/hm2,密度为600万粒/hm2的产量次之,其余处理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中等肥力水平下,宁春35号较为理想的密度是450万~600万粒/hm2,有利于提高群体和个体质量,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点云南小麦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和产量构成。[方法]11个试点分别为德宏、文山、红河、临沧、玉溪、弥渡、保山、楚雄、昆明、大理、丽江,10份小麦新品种分别为云选二号、宜麦一号、7181-1、昆麦二号、楚麦23-240、凤03-321、1069、044-6、青春55、云选11-12。[结果]海拔2 400 m的丽江各品种均表现出较高产量,可作为品种产量潜力测试地。海拔基本相同的试点,产量存在较大差异。生育期、千粒重、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等各性状与海拔均没有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常呈"W"和"V"型变化。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与海拔均不呈相关关系,各性状的极值均不在同一海拔,各海拔点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不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小麦育种和新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和近年新育成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为春小麦产量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在较好的肥、水以及控制病虫害和倒伏的条件下,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疆不同时期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主栽和近年新育成的3个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并对品种的产量潜力和生产中的实际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品种的更替,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实际产量均显著提高;主穗粒重、主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显著提高;株高显著降低,生育期呈缩短趋势.[结论]新疆春小麦高产育种的重点是:通过增加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提高穗粒重和收获指数,株高稳定在85~90 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F优498、川优6203和旌优127这3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栽培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在示范田进行油后直播栽培示范,多点取样统计有效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F优498产量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川优6203和旌优127产量和有效穗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着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数(F优498);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着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川优6203);单穗重、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着粒数、千粒重、穗实粒数(旌优127)。[结论]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各产量性状协调,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麦亲本材料SW3243(组合为1426/4/IR68-77/YAA//ALD‘S’/3/YAZ//ST2022/983)的育种利用价值。[方法]对SW3243的选育、农艺特性、部分品质相关遗传性状、1BL/1RS易位系及育种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SW3243具有如下特点:SW3243高抗条中29、30,对抗性基因不具有抑制作用;具有矮杆、多花、大穗、高产、迟播早熟等显著特点;SW3243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为1,7+8,2+12,含有232bp片段的PPO等位基因,Waxy蛋白亚基没有缺失,籽粒含有少量迟熟α-淀粉酶;SW3243含1BL/1RS易位系,但与供试易位系具有明显不同;利用SW3243的优良农艺特性育成了一批高产新品系,其中有42个衍生系参加了国家和四川省区试,育成国家、省级审定小麦新品种10个(次);SW3243及其衍生品种已累计推广433万hm2以上。[结论]麦材料SW3243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是四川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研究结果将为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和高产育种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