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戴笄、穿花边衫、扎以拦腰、穿花鞋是畲族妇女凤凰装的整套打扮,体现了畲族的传统衣着文化和宗教信仰感情,也是识别畲族的一种标志。"凤凰装"以其在畲族服饰中的特殊地位,成为畲族民俗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凤凰装"最惹眼福建畲族分布面广,各地畲服型制略有不同。闽东畲服中最具特色的是"凤凰装"。畲族妇女喜用红头绳扎头髻,高盘于顶,俗称凤髻。在衣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镶绣金丝银线,象征着凤凰的颈、腰和羽毛;而后腰随风飘曳的金黄色腰带,象征  相似文献   

2.
立足闽东畲族药资源开发实际,以闽东福安畲药资源开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闽东畲族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破解瓶颈的对策措施。结果发现,由于区位因素、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闽东畲族药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化程度低、市场抗风险能力弱,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要想促进民族药资源开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创新开发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发理念、增强品牌意识、完善营销模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方面整合优化,形成动态机制,不断促进民族药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女性文化色彩,其中,畲民的女性崇拜表现的尤为明显。畲民崇敬女性先祖、信奉女性神灵、宣扬女性智慧。畲民的女性崇拜观念独具特色,甚至成了畲族民间文学创作的一个母话题,在畲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女性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畲族药在我国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数据库文献,分析整理文献数据.结果:分析了畲药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现代药学研究情况.结论:通过讨论国内民族药研究情况,分析目前畲药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今后畲药研究的发展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的畲田与畲田民族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雄生 《古今农业》2005,2(4):30-41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在此背景之下,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南方畲田民族和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汉民族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使得曾经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畲田,沉寂数千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本文将畲田民族的历史放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主要内容包括畲田的耕作方式,地区和地理分布,作物种类,唐宋时期畲田民族与后来畲族的关系,以及畲田民族的历史走向。指出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剧了原本就因刀耕火种而不断迁徙的畲田民族与周边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冲突,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农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中国闽东福安茶文化交流会暨福建省畲族风情旅游节,18日在“坦洋工夫”茶的故乡、畲族聚居地福安市开幕。这是闽东老区“以茶为媒”,促进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旨在增进和扩大闽东老区与海内外朋友的友谊与交往,进一步推动闽东茶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扩大闽东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8.
福安茶乡春意浓,只缘有朋远方来。 3月18日,闽东新兴城市福安披上节日盛装。畲、汉族同胞喜气洋洋迎接“第二届中国闽东福安茶文化交流会暨福建省畲族风情旅游节”。名家云集,茶仁荟萃,老友新朋聚会茶乡,不亦热乎。瞧! 日本国三木友里女士、速川和枝教授来了;台湾范增平先生来了;上海章念驰、许四海先生来了……。呵,还来了许多新朋友,日本煎茶家小川先生、和服设计师川崎女士;新加坡乐壶茶坊刘凯欣小姐;香港福茗堂茶庄阮艳荷;台湾茶艺教师叶春莲女士以及制茶师谢荣煌、叶惠珍夫妇;澳门黄金廉先生和江西、上海等地区的茶文化使者。国内外茶客200多人,欢聚一堂,真是一次难得的国际茶文化盛会。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民族画报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5,(9)
<正>走进浙江省景宁县大钧乡李宝村,特色浓郁的畲寨山门、错落有致的畲族民居、干净整洁的村道、古朴舒适的农家乐,少了城市的喧嚣,每一个角落都透着闲适与宁静。省农房改造示范点、省科普示范村、首批丽水市知名生态养生基地等一项项荣誉,成为这个魅力畲寨的最好诠释。村民们说,这一切都是因  相似文献   

10.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7,(5):154-155
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山哈”,古称“人”或“畲民”。他们被称为“畲”,是在唐代。刘禹锡《竹枝词》有“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句;李商隐《赠田叟》诗曰:“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展现了畲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特殊情趣。“畲”字本指放火烧荒以肥田,休耕轮作养地力的耕作方式。顾炎武称畲民“椎结跣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概括了畲人生产与生活的特点。汉代以后,由于中原人陆续大量南下,畲人受排挤而长期固守在山林篁竹之中,劳动、生活均极艰辛。他们在雷、蓝、盘、钟…  相似文献   

11.
张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3-18035
以闽东木拱廊桥遗存的典型村落——尤溪村为例,探讨了其自然环境中可感知的地形地貌、地质与土壤、气候、植被,以及村落的人文历史背景,借鉴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闽东木拱廊桥与村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进行研究,进而解析了作为闽东传统建筑遗存的木拱廊桥与闽东传统村落人居生活、村落历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村落选址、溪流走向方面分析了尤溪村自然环境的可意象性,并以文明桥、里仁桥、张坑桥作为古老的木拱廊桥的代表,分析了人文环境的可意象性。研究认为:闽东木拱廊桥建筑是对古村落自然环境的强化;木拱廊桥已成为闽东村落的可识别性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生态宜居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7-18059
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中存在的概念与形式难以完美融合,重视觉感受、轻视功能性,注重平面设计、忽视垂直空间,强调"档次"、忽视适用性等问题。将生态宜居的环境景观特征总结为自然秀美的自然环境,安全宽敞的活动场地,亲切和谐的交往空间,浓厚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景观特色。提出人本性、整体性、多样性、文化性的生态宜居环境的设计思想,提出因地制宜,尊重场地,继承场所精神,合理布局,合理利用水体,塑造和谐的植物群落,创造舒适的活动场地,突出主题,体现文化性的设计思路,将生态、宜居的理念渗透到景观设计中,认为以绿色、生态为主线的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改造的关键,也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胡静  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83-1585
解析了场地特征与场所精神的概念,以新疆博乐市农五师统建房小区为例,分析了项目背景与概况及场地特征,强调农五师统建房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表现小区舒适、温馨的环境,新疆兵团农五师独有的部队文化,及其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指出设计应在突出人本思想、注重居住环境质量、强调小区个性并结合新技术的设计指导思想下,尊重场地本身的日照、地形、水景等自然特征,理解场地在空间维度上的区位关系,传承场地在时间维度上的历史文化,以打造兵团特色与水乡风格融合、配套设施完善,且拥有独有的共享空间、宽阔的景观大道、开阔的楼间距的北疆高尚住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极小种群天台鹅耳枥Carpinus tientaiensis所在群落和种群数量特征及其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探讨其濒危原因和保护策略。  方法  采用样方法调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上山头天台鹅耳枥群落,计算径级分布、重要值、多度和胸高断面积,测定种间联结值和群落稳定性指数。  结果  群落中天台鹅耳枥重要值排在第3位,个体数量占乔木层树种的10.6%,胸高断面积占17.79%,是群落的主要优势种之一。天台鹅耳枥最大胸径为74.6 cm,1~4 cm胸径的小径级个体和30 cm以上胸径的大径级个体分别占群落相应径级的90.00%和66.11%,但4~20 cm胸径的个体仅占群落的7.91%,且缺乏1 cm以下胸径的个体。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显示:天台鹅耳枥与群落类内其他物种间关系复杂,χ2检验表明天台鹅耳枥与5个树种竞争强度较大。  结论  天台鹅耳枥在群落中具优势地位,但存在种群更新限制,且中等径级个体在群落中占比较小,受到的竞争压力较大。可采用间伐等方式适当降低天台鹅耳枥4~20 cm胸径个体的竞争压力,并为幼苗定植和生长提供必要的光环境。图4表1参24  相似文献   

15.
文晨  陈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39-19940,20244
介绍了白族特有的宗教本主教的祭祀活动,从山水格局、建筑院落格局、植物造景的角度分析了大理园林的景观特色。从当代园林景观面状区域(宗祠庙宇)、线状区域(绕行线路)、点状区域(宅院前门及田间)的视角解析本主节的祭祀活动,说明本主崇拜的节庆活动的发展是根植于当地景观环境的,其庙宇选址、广场营建、活动线路选择、宅前园林的营造都是基于景观环境的。研究本主祭祀活动和景观场所的关系,打开了研究宗教活动和区域景观的新思路,可以在研究环境景观的同时挖掘和复原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许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55-18056,18059
介绍了羌族文化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受灾情况,强调羌族文化的载体损失惨重、羌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羌族文化环境难以恢复,强调羌族文化的立体重建应突出中心任务,着重于从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环境氛围2个角度及时有效地抢救濒临危险的羌族文化遗产,详细解析了立体范式构筑的重点,在空间性重建方面,应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建本土文化与历史,在依靠原住民的基础上重建羌族文化高地;在集群性重建方面,应重点扶持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完善旅游产业链;在生态性重建方面,应加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示范;在发展性重建方面,则应按照分类保护、特色保护、重点保护的工作思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形成灾后恢复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龙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01-1603
比较并分析了黔东南苗侗村寨传统民居建筑的异同,指出地理环境造就了苗侗民居在外部形态、构架体系、建筑材料等方面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而文化差异则使苗侗民居在历史起源、村落布局、平面空间序列、生活居住层面、过渡空间、公共交往空间方面各具特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苗侗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其传统民居建筑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新的建筑文化体系。强调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的适居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并指明创造与环境相协调并且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将是未来民族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宋博  刘长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17-8718,8801
通过研究福建省城市垃圾处置方式、处理能力以及垃圾产生量等,对城市垃圾处置需求和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以福州市红庙岭垃圾场为例,分析了垃圾处置场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垃圾处置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洁  郑冬梅  罗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54-12956
介绍了双台子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和自然概况,参考了1987年和2005年Landsat5 TM湿地面积数据,以双台子河口湿地的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天然水域、裸滩、翅碱蓬滩涂、养殖区、水库坑塘、苇田、稻田、非湿地景观的面积,以及湿地群落、湿地水质、水鸟类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情况,得知研究区湿地面积严重破碎化,湿地芦苇产量降低,水质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减少,由此说明湿地环境严重下降,已经对某些湿地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2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其中气候变化主要包括气温的明显上升、降雨量的下降;而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在于石油的开发、围湖造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交互影响下,双台子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强调相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双台子河口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吴堡县"谐园小区"为例,围绕生态性、树种合理、实用性、文化特色性、经济性解析了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指明了小区的规划主题在于增强邻里沟通,加强交流,并以打造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创造健康交流的场所,重现地域生态文化,创造和谐家园为设计立意。具体从主入口区、中心主题广场、次景观轴线、小区道路和建筑小品方面分析了"谐园小区"的景观生态设计布局,与此同时阐释了小区的种植设计和居住区功能设计。以探讨居住区景观中生态与文化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